在越来越多马来同胞就读华校,尤其在大马歌手茜拉和菲道尔红遍国际后,不少马来艺人开始走上华语流行歌手之路。自小接受完整12年中文教育的蕾拉(Layla Sania)便是正在发光发热的新星之一。
性格外向的蕾拉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成长,对待异族群文化总是抱持尊重与包容,更重要的是,她拥有思想开明且愿意陪着她闯荡世界的家人,与她一同打破社会种族藩篱,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ADVERTISEMENT
惹非议坚持唱华语歌
长相甜美的蕾拉8岁时曾当过儿童演员,青春时期在咖啡馆驻唱展露才华,开始有多家经纪公司找上门,2019年正式签约大马华纳音乐进入全球华语歌坛,发行了共14首歌的专辑,包括2首马来歌、11首中文歌及一首翻唱粤语歌《海阔天空》。
巫裔选择当华语歌手并不容易,除了非母语创作和练习咬字,也会引起“为何不唱马来歌”的非议。但蕾拉忠于内心对华语歌的喜欢,即使有唱片公司提议让她专注马来市场,她与家人讨论后毅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最近则推出新单曲《你不一样Chasing Shadows》广受好评。
直至蕾拉加入两部由华人导演的马来电视剧剧组,才渐渐被马来观众所认识。
幼儿园至大学受中文教育
蕾拉算是少数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接受中文教育的巫裔同胞。她在吉隆坡黎明幼儿园和黎明华文小学就读至二年级,因搬家转学到南益华小,然后入读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毕业后,她选择敦拉萨国际大学(UNITAR)修读幼儿教育文凭课程,目前是新纪元大学学院幼儿教育系学士课程的二年级生,且获得全额奖学金。
回想读华校的日子,蕾拉的感受是:“读书的时间太长了!我早上7时到校,接着课外活动和进修班,放学后到补习中心洗澡吃饭、玩象棋、温习功课至晚上7时30分,妈妈才来载我回家,过了穆斯林昏礼(Waktu Maghrib)时间后才结束一天。”
但满满的时间表没有累坏蕾拉,她笑说:“因为我是一个很外向和讲不停的人,反而需要接触人群和跟朋友玩来充电,都是透过跟同学相处练习华语。”
邻居是她最要好的同班朋友,每次功课有困难都直接跑到隔壁家请教。若父母来不及接送女儿放学,好友的奶奶也会把蕾拉接回家帮忙照顾。
“真的幸好我们有邻居,邻居奶奶是峇峇娘惹,有时蕾拉从学校借来了故事书,但我们不会华语,只好请邻居帮忙讲故事给蕾拉听。”蕾拉的父亲凯鲁表示,如今邻居一家已移居澳洲,依旧保持良好联系。
思维以华语为主≠忘了母语
因独特的成长背景,蕾拉坦言华语几乎变成了第一语言,就连手机的语言设定也是中文。她举例:“我的思维方式多数以华语为主,尤其是数学乘法表中5乘2等于10,如果你用马来语‘lima x dua’,我要先在脑袋里翻译才算得出来答案是10。”
但她强调,尽管习惯讲华语,并不代表她忘了母语或不会马来文,翻唱和演绎的歌曲皆多语言自由切换,在大马多元社会中反而是一种优势。
变少数群体激发竞争
今年22岁的蕾拉是家中长女,与3个妹妹都曾就读吉隆坡南益华小。而决定让全部孩子们接受华文教育的想法来自父亲凯鲁。
“我们在这个国家是多数群体,很多时候不太会去角逐,反而少数群体比较有竞争意识。”
他分享,自己读国小的时候就想学华语,虽然学校有开设华语班,但他实在没有语言天赋,学得慢也辛苦。这颗想学华语的种子一直埋藏心中,直到认识相同理念的法拉,两人在结婚前就达成共识要把孩子送入华小或淡米尔小学。
这并不是单纯为了圆父母的梦,也是希望孩子们在未来更具备竞争力。
凯鲁说:“在华校,我们跳脱舒适圈变成了‘少数群体’其实会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动力。”
在选择华小和淡小之间,母亲法拉认为,我国的华文小学拥有更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升学管道,即幼儿园、华小、华中或独中到华文大专院校,反观淡小的数量不多,也没有淡米尔中学。
走访华小解开4迷思
所有孩子都念华小,难免会引起亲戚朋友的质疑——读华校不贵吗?不累吗?有清真餐吗?有宗教课吗?
蕾拉的父母当然也自问过,于是他们实地走访华小考察,解开了友族的4大迷思。
法拉表示,不少马来家长误会所有华校都是私立学校,特别贵。“他们不知道很多华小其实是属于政府学校,而蕾拉念书的时候我也只多付50令吉的补习费而已,学校也有为穆斯林学生开设宗教课。另外,华校给的功课确实很多,但没有多到无法负荷的程度,毕竟学多一种语言,作业自然会比较多啊!”
至于食物,她续指许多华校都备有清真餐点,即便是华中或独中,也分别设有清真食堂和非清真食堂。
谈起孩子念华小后的生活变化,法拉和凯鲁都认为孩子变得更严守纪律,在外从来不随地乱扔垃圾,而是把垃圾带回家打包好后再丢。
“他们会害怕犯校规被惩罚,记得有次老师吩咐学生7时准时到校,我跟孩子们说迟一些没关系啦,没想到她妹妹直接哭出来,说不行!一定要准时!”令她哭笑不得,亦认同华校注重纪律的教学方针。
包容思维比学业成绩重要
“如果你懂得他族的语言,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习俗文化,尊重那些你不懂的东西。”
尽管不是每个孩子都像蕾拉一样成绩优异,但法拉不后悔把孩子们送入南益华小的决定,她认为培养孩子的多元包容思维和心态比学业成绩更重要。
“例如我们参加华人举办的活动,眼前摆着非清真食物,我的孩子并不会觉得不自在或被冒犯,只要不吃就行,这不影响我们的宗教信仰或违反宗教教条。
“不只是华裔,我发现孩子们会同样尊重印裔、旁遮普人;出国旅游也懂得尊重当地人的文化和习惯。”
祖辈原生家庭多元化
问起蕾拉家的“族谱”,才发现原来父母对待其他族群特别理解和友善的原因,或源自祖辈的原生家庭。
母会听粤语爱看港剧
例如,蕾拉的母亲法拉听懂粤语,是因为照顾她的继祖母是华人,经常会在家中听到她用广东话交谈。
耳濡目染下,法拉爱上了港剧,是无需看字幕都能听懂的程度。后来中国电视剧盛行,便开始喜欢武侠片。
“那么多年,华语和粤语我大概都听得懂,要开口回答比较难,但已经很够用了!”
父有印裔血统
父亲凯鲁则有印裔血统。他听长辈说,相隔很多代的祖辈之中有印度人,所以他的外公才会操一口流利的淡米尔语。
“我外公会说淡米尔语,但我妈和我都不会,总觉得很吃亏。”尽管心中生羡,但凯鲁似乎没有遗传到家族的语言天分。蕾拉笑说,无论她怎么教父亲一个华语单字、一句华语歌词,父亲总是记不住。
“撇开语言层面,我们其实对华人文化有了更多认识。”像是中秋节的寓言故事、清明节的扫墓、还有俗称七月鬼节的盂兰盆节,凯鲁也是经孩子解释后才知道此民间信仰的由来,而不是在街边胡乱焚烧。
父母开明给很大自由
许多人把蕾拉的多元思想归功于就读华小的经历,但她认为,即使不念华小,父母也会想方设法让她接触多元多样的有趣文化。
“我父母都很开明并热爱文化的人,给我很大的自由,也从不逼我做不喜欢的事,而是鼓励我跟着自己的节奏慢慢来,一步一脚印去实现梦想。”
跟华纳音乐结束5年半的合作,蕾拉即将展开新的旅程,暂由母亲担任经纪人成为最强后盾,父亲则依然是她艺术创作上的最好挚友。未来无论是进军中国、大中华市场、马来市场、演员或歌手身分,皆对自己的多元发展不设限和抱持期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