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包括社交媒体,为我们的社会带来很多问题:从网络诈骗、身分冒用、对他人声誉的破坏,到可能扰乱社会秩序的假信息,但立法管制是否是一劳永逸的方式?
ADVERTISEMENT
“如果我们觉得学生可能利用AI来做功课,那我们改变审核学生的方式,或许不再是提交报告。”
日前跟一个高等教育界泰斗吃饭的时候谈到生成人工智能如何影响高等教育,这位睿智的前辈忍不住有感而发,她接着补充说,“我们不能再用老方法做事。”
美国新闻从业员、新闻学者以及媒体理论家杰夫贾维斯,对于人工智能将更普及的网络时代,他参照了古腾堡括号理论追溯历史,探讨印刷科技前的社会历史,从中找到社会可以引以为鉴之处。古腾堡括号理论的中心思想,即数字革命将带我们回到印刷前的时代, 因为网络时代也有相似之处。
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杰夫去年推出一本著作,他强调历史并非重演,而是从中看出人类社会如何适应重大科技改变,尤其在人类社会目前面对网络乃至于生成人工智能科技的冲击,应该如何自处与应对。
其实,在印刷科技开始普及化之前,人们习惯通过熟悉的管道(例如名声很好的客栈或旅馆老板)取得信息,但出版技术带来的传单、书籍对那个时代的社会而言,都是不可靠的信息来源,并未享有同等的地位,那个环境中,也有不少人利用出版印刷科技散播假信息。后来的发展大家应该不陌生,纸本媒介逐渐成为主流、发展成为了以广告为业务模式生态、内容成了产权或我们更熟悉的版权。
杰夫强调,科技的改变将提升对话的空间以及权利;例如教会发表的手抄经书在印刷出版技术出现前就是权威,也因为出版技术允许挑战教会的声音得以传播。同样的,网络科技将对话的权利还给了社会,除了主流掌控言论发布管道、技术的单位,社会各阶层有了更多发表的机会,内容更是百花齐放——很多在网络时代之前不可能拥有舞台的创作人因为网络而让世人看到他们的才华。
网络免予审查的保障是很多国家网络通讯法的基础,包括马来西亚多媒体通讯法令对网络不审查的保障。弱势群体失去发言平台对比普罗大众被诈欺的风险,两者之间如何做出平衡?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其实,网络或者已经在改变我们生活的生成智能科技一直都是工具,而决定工具如何被使用的是人类。立法是否能解决——遍布网络的仇恨言论、诈骗、网络霸凌骚扰、侵害儿童权益等问题?它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吗?
还有,我们真的需要立法管制晒娃?一般人的认知是,父母应该懂得如何保护孩子的权益,身边不乏已为人母的朋友会要求我们不要将孩子们的照片放上网,同样的,分享照片的成年人也应该以保障孩子福利为前提;很多狂晒娃的父母,或许没有意识到对孩子们的影响,问题症结在于无知/未知,未必旨在造成伤害。当然,不排除有父母因为孩子是网红而把他们当成摇钱树剥削,但这种案例在网络普及时代的娱乐圈也有。
12月国会迎来了几项与媒体通讯相关的法案,其中国会通过了包括多媒体通讯法令修正案以及网络安全法案,相关部门部长强调法令主旨是为了打造更安全的网络环境;另外一个旨在扩大多媒体及通讯委员会的法案,则被送到国会特别遴选委员会审议。
此外,还有酝酿多年的媒体理事会法案,此法案旨在成立独立的理事会让新闻媒体可以落实自主管理, 因为理事会成员将包括政府代表,让一些人士有所保留,据报道,法案会在明年2月提呈国会。媒体作为资讯版图里重要的一环,尤其在资讯生态环境不断地改变,甚至在生成人工智能更普及之后,如何应对且履行媒体作为监督者的天职,至关重要。
这些法案的通过都会影响马来西亚资讯版图的各造,而打着顺应时代改变,为了大众的福祉推动的法案,是否真的能带来正面的影响?或者如一些公民社会组织担忧的变相审查言论,进而改变多媒体通讯法令下对网络不会被审查的保障。
多媒体委员会是否是管制网络内容最恰当的单位,到底如何界定“极致冒犯”?是否会被滥用?相关单位在援引法令的时候,是否可以被司法检讨?一旦落实后,会否引来相关党委的自我审查,自我噤声?
科技媒体通过拥有广大的用户进而赚取庞大的广告收益,承担平台内容衍生的问题看来理所当然,但如果我们要求科技平台成为各自平台内容的把关者,他们如何担任这个角色,如何能够及时应对?又如何确保他们不会滥用权力或管理不当?当今大马因为网民评论而被定罪藐视法庭进而罚款,至此之后,很多新闻媒体因为审查资源有限,而关闭了评论的功能,这样的局面对于启迪明智,让民众更能掌握公众议题,非常不利。目前要看到民众对于时事公众议题的评论,往往就只能在(财力雄厚且目前不受管制)社交媒体的贴文中看到;社交媒体在明年1月1日通过申请成为应用服务供应商,并获得执照之后,会有哪一些影响?
个人经历,用几天举报冒充的脸书专页,它们被撤下后隔天又出现新的假脸书专页,这是工作岗位上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有能力辨识假脸书专页,以免落入诈骗陷阱,会更加实际。
网络包括社交媒体,为我们的社会带来很多问题:从网络诈骗、身分冒用、对他人声誉的破坏,到可能扰乱社会秩序的假信息,但立法管制是否是一劳永逸的方式?如果立法,却没有加强提升媒体素养、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过度的管制是否抵销了科技带给人类的好处?
或许,与其探讨如何管制,在面对网络或生成人工智能被有心人士利用带来的冲击,我们要摒弃的是新瓶旧酒的思维模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