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8:00pm 01/01/2025

教育部

人工智能

社交媒体

学生阅报计划

郭清江

郭总时间

新闻素养

星洲人时事观点

拿督郭清江.与其住进山洞,不如了解生命的意义

《郭總時間》是我的新專欄,將於1月12日(星期日)起,每兩週與讀者相見!

一场数字风暴正席卷全球,其对人类乃至下一代的深远影响令人忧心。因此,一些政府不惜反其道而行,倡议减少对科技的依赖。然而,在我看来,这些行动恐怕已经太迟。

彭亨州劳勿新巴力华小五年级学生曾汉星(右)获赠一本《总编时间》。

当人类沉迷于各种科技,为惊叹不已,甚至极度依赖时,没有人可以否认,拥抱科技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然而,为何一些国家的政府却感到忧心,纷纷采取行动,甚至不惜走回头路,高喊要挽救下一代?

ADVERTISEMENT

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我们是该丢掉手机,退回山洞过生活,还是任由科技将人类卷入网络黑洞的深渊?或许,答案并非如此极端。与其逃避,不如学会与科技共存,掌握与善用科技,而非被科技所控制;同时,积极的去了解生命的意义。

现在且让我们看看部分国家在近年来所采取的各式各样行动:

瑞典

2006年,该国的学生还人手一台学习终端机,教科书逐渐实现数字化转型。但到了2022年,认为电子设备对学生们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孩子们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无法进行深入思考,无法读写长句……,转而调整教学政策,积极推进“去数字化”,重视纸质教科书和动手写字。

荷兰

荷兰没有任何关于使用最低年龄的法律,但政府从2024年1月起陆续禁止全国中小学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但电脑课程、医疗需求等特殊情况除外。

芬兰

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在课堂上使用电子设备取代纸本教材,造成青少年容易分心难以集中。因此部分学校开始回归纸本课本,减少笔记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

而芬兰政府正计划对小学进行几项改革,其中就包括加强对学生手机的管理。政府希望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拥有哪些权力来限制手机的使用。

澳洲

2024年11月28日通过一项法案,禁止16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这是世界上针对大型科技公司最严厉的法案之一。

法国

2023年6月,法国通过一项法律,要求社媒核实用户年龄,15岁以下未成年人必须获得家长同意才能开设社媒账号。

英国

网络安全法案(Online safety Act)从2025年开始实施,为脸书、YouTube和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设定了更严格的标准,包括适当的年龄限制。

美国

美国多州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监管,个别通过与正草拟的法案有《马里兰州儿童法》、《停止开发儿童成瘾内容法案》、《纽约儿童数据保护法案》、《儿童网络隐私保护法》以及《儿童网路安全法》等。

中国

2019年,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推广“青少年模式”规范未成年人网络浏览行为,禁止未成年用户在晚上10点到早上6点之间使用移动设备上网。

2023年8月网信办再公布草拟指南,限制16至18岁未成年人使用不超过2小时的智能手机;8岁至16岁每天则限制在1小时内。

日本

2020年,日本香川县议会通过《网络和游戏成瘾对策条例》,规定未满18岁的儿童平日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周末和节假日不得超过90分钟。

韩国

2024年8月,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提交一项议案,寻求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以避免学生通过社媒接触有害内容、对手机过度依赖等。

新加坡

2023年7月18日互联网行为准则生效,指定社交媒体业者,包括脸书、Instagram、TikTok、推特(现X平台)、YouTube,必须协助,抑制平台上的色情、暴力、自杀和自残、网络霸凌、危害公共卫生,以及鼓励犯罪和有组织犯罪等有害内容。

有人认为,这些行动背后可能隐藏着藉机打压政敌和控制言论与新闻自由的动机。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一些政府的确有可能会借机混水摸鱼。

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政府其实已意识到,一场数字风暴正席卷全球,其对人类乃至下一代的深远影响令人忧心。因此,这些政府不惜反其道而行,倡议减少对科技的依赖。

在我看来,这些行动恐怕已经太迟。整个社会尚未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更多人只沉迷于科技的便利与美好,对其潜在的祸害仍嗤之以鼻,甚至视而不见。

当前,网络已成为人类的“呼吸道”,科技化作我们的“手脚”。许多家长甚至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手机,自己则也机不离手,彷佛染上毒瘾般,对网络的依赖难以自拔。

过早让孩子接触与使用手机,并过度依赖虚拟学习与交流,其弊端日益显著,包括学习成效下降、专注力受损、社交能力退化、记忆力衰退、眼疾年轻化、情绪不稳、作息紊乱,甚至导致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此外,若家长对孩子的上网行为缺乏节制、监管与引导,任由长期暴露于暴力、色情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将可能导致价值观扭曲,并增加遭受网络霸凌的风险。

最近,德国公共广播联盟(ARD)及旗下团队STRG_F经过一年调查,披露加密通讯软体Telegram上存在多个骇人的“性侵聊天室”,成员最多达7万人,群组里甚至流传伪装成护发产品的迷药网购连结。

针对这些影响与弊端,我们无法通过“回到山洞”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至少应学会反思,加强本身的,善用科技,帮助自己与孩子在科技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塑造正确的人生与价值观,而非沦为手机的奴隶。

我们必须紧记,社交平台如脸书、X平台、TikTok、Instagram和Telegram,或是网站如谷歌等,都并非真正的媒体。他们并不怀有善念或肩负让社会变好的使命感。这些社交平台优先考量自身利益,而将社会责任抛诸脑后,否则怎么会有源源不绝的诈骗网页与内容。

因此,具备责任与使命感的媒体必须不忘初心,更不能被这些以赚钱为唯一目标的社交平台牵着走。

作为人类,世界那么大,我们应该走出网络的牢笼,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透过纸质阅读找回书香的乐趣,并在阅读中体会书中所告诉你的一亿种人生。

我们更要用双眼亲自看世界,而不是任由网络将虚拟的视角强加于你。因为你在萤幕上所见的一切,未必是真实的。正如《心经》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事万物的表象未必反映其本质,我们需要用心去感悟,方能找到真实与平衡。

今年是《星洲日报》30周年纪念。在2024年11月30日举行的小学生时事问答比赛、小学生短片制作比赛及海报设计比赛的颁奖仪式结束后,一位来自彭亨州劳勿新巴力华小五年级的学生曾汉星,在指导老师陈泠霖的陪同下,走到我面前。

陈老师笑着说:“曾同学是您的读者,他想跟您要一本《总编时间》,可以吗?”

我感到好奇,仔细端详这位第28届小学生时事问答比赛全国优秀奖得主,随即转向站在一旁的父亲曾志杰先生问道:“他平时有看报纸吗?”

曾先生回答说:“有的,除了在婆婆家看报纸,我们也会买报纸让他阅读。”

这样的情景让我倍感欣慰,深刻体会到阅读其实并没有在新一代的心中停止延续或传承。部分看到问题的年轻父母正竭尽所能,引导孩子培养阅读报纸与书本的习惯。

作为媒体人,我深有感触,与其说现代人不再看报纸,不如说他们已对新闻失去了热情与兴趣。同时,人们的新闻素养也是每况愈下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