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日综合电)台湾一名30岁女子因吞咽困难而求诊,医生替她一照胃镜,在中下段的食道发现“一大片溃疡”,为典型的“药物食道炎”。胃肠肝胆科医生张靖指出,造成食道灼伤的原因,主要是药物黏在食道黏膜上造成食道发炎,甚至食道溃疡,常因吃药时水喝不够多,或吃完药后马上平躺,这在各年龄层都有发生的可能。
张靖在粉专发文分享案例时表示,女子申诉吞咽困难,经耳鼻喉科医生安排喉镜检查并未发现异样,仔细追问病史后发现,她最近因皮肤症状正在服用抗生素,因此当时医生高度怀疑是药物导致的食道灼伤,立即跨科安排照胃镜。
ADVERTISEMENT
“果不其然,胃镜在中下段的食道就发现了大范围的食道溃疡!”张靖说,这就是典型的“药物性食道炎”,照完胃镜后除了开立药物给患者外,同时也卫教她于饮食上需注意的部分,以减少对食道溃疡的二度伤害。
张靖指出,药物性食道炎是因药物黏在食道黏膜上,造成食道发炎、甚至产生溃疡,常因吃药时水喝得不够多,或是吃完药后未保持身体直立而马上平躺。而常见引发药物性食道炎的药物如抗生素、消炎止痛药等,通常在停用上述药物,加上制酸剂和胃乳的帮助后,不适症状于几天内会逐渐缓解。
张靖接受《ETtoday健康云》采访时表示,药物性食道炎的发生率约每10万人为3.9位,“不是说非常常见,但偶尔会遇到”,其主要在女性、老年人与儿童发生率较高,不过各年龄层都有发生的可能性。虽然吞服特定药物如抗生素、消炎止痛药比一般药物还要容易发生药物性食道炎,不过“习惯”仍是主因。
他提醒民众,服用药物时应把握关键原则,如搭配足够水量约200至250cc、服药后保持身体直立一段时间(约30分钟),能有效预防药物性食道炎的产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