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暖势力

|

最新文章

|
发布: 9:36pm 07/01/2025

引导反思特殊儿童处境   孩是爱你 以字疗心

报道 :陆世敏  摄影:黄冰冰
暖势力/第二届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3名获奖者黎辉莉(左二起)、李冰玲和阮佳欣希望可以通过文字的力量,治愈自己的同时疗愈他人。左为李宣春,右起为赖昭宏和邱信胜。

(蕉赖7日讯)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份爱的礼物;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场心灵的救赎。

由大马非营利组织“BetterMe贝特米”主办的“孩是爱你”征文比赛今年迈入第二届,继续以字疗心,引导大众从多元视角理解和反思本地特殊儿童的处境。

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的无怨无悔、父亲的默默守护、兄妹的相互支持、老师的细心关怀……他们对特殊儿的耐性、陪伴、不言悔的牺牲和无条件的爱,照亮社会前行的道路,带来更多的勇气与希望。

李冰玲《像鱼一样快乐》夺最佳文章

本届比赛吸引来自全国的78份作品投稿,比首届增长近50%。各组评审团审阅和讨论之后,最终选出20篇作品进入决赛。

决审评委由“BetterMe贝特米”联合创办人,即临床心理师邱信胜、作家李宣春,以及南马特别孩子关怀协会主席许慧珊共同担任。

最终,3位评审一致推选对外汉语教师李冰玲的作品——《像鱼一样快乐》为本届最佳文章。

该组织去年12月14日,在蕉赖书签咖啡馆举办颁奖典礼,把1000令吉奖金颁发给李冰玲。

3份特优奖得主分别为黎辉莉、阮佳欣和叶敏,他们各获奖金500令吉。

每位得奖人也获赠2本赖昭宏所著的《伤痛的祝福:大体捐赠者家属的自述》,以作纪念。

暖势力/第二届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李冰玲获得1000令吉奖金和《伤痛的祝福:大体捐赠者家属的自述》一书。左为李宣春,右为邱信胜。
李冰玲:记录与特殊哥哥点滴

金奖得主李冰玲形容,她的获奖作品最初是一篇疫情期间创作的散文,记录她与特殊哥哥之间的点滴回忆。

书写是种叙事疗法

“其实我并不知道这是一种叙事疗法,那天就是很偶然地坐下来,花了几个小时把小时候和哥哥的经历写下来,边写边哭,边哭边写,写完也哭完,哭完也写完,然后觉得很舒服。”

她写完后便将文章搁置,直到今年偶然发现比赛主题与作品内容契合,才决定重新翻开这篇文章,重新整理后参加比赛。

令她感到惊喜的是,这篇文章不但获得评审的高度评价,更是心灵深处的一次全新启航。

“原本能把这篇书信寄出去,我已经觉得特别幸福和感动了,没想到还能获奖,我真的特别感恩。”

暖势力/第二届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李冰玲说,类似孩是爱你的平台能够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一个倾诉的出口,也为读者搭建一座通往理解与共鸣的桥梁。
提供特殊家庭倾诉出口

对李冰玲来说,“孩是爱你”征文比赛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平台,她本身既是参赛者,也是首届获奖作品的读者。

“读那些文章时,我一边读一边哭,但那是一种感动、一种希望,让我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可能我自己有类似的遭遇,所以读到相似的地方时,就特别能够理解,也特别觉得感动。”

她强调,类似这样的平台能够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一个倾诉的出口,也为读者搭建一座通往理解与共鸣的桥梁。

“这些文章是特别好的媒介,能够帮助大家去理解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困境和坚韧。”

暖势力/第二届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黎辉莉对女儿蔡沚倪倾注所有的爱和希望,是她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黎辉莉:女儿提供灵感力量

平日喜欢在脸书专页分享特殊女儿蔡沚倪点滴的黎辉莉说,“孩是爱你”征文比赛为她提供一个平台,让她能够用文字记录女儿出生以来面临的各种挑战。

“从大学毕业后,我已经很久没有写作了,这次能有机会写出这篇文章,还能够获得特优奖,对我来说是一次莫大的鼓励。”

她感谢评审对作品的肯定,也特别感谢文章的“主人公”——女儿倪倪,为这篇作品提供了灵感和力量,同时感谢丈夫和母亲一直以来充当她的坚实后盾。

暖势力/第二届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阮佳欣指出,尽管自己能力有限,但借用“孩是爱你”这一平台,至少能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阮佳欣:写作贡献微薄力量

另一名特优奖得主阮佳欣则感慨,尽管自己能为特殊儿童做的事情有限,但借用“孩是爱你”这一平台,至少能以写作的方式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她希望通过文字向社会传递更多的理解与关爱,呼吁大家共同关注这些特殊儿童的需求。

暖势力/第二届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邱信胜说,评审团不仅关注作品的内容感染力和文字的流畅性,同时特别关注文章的思想深度。
邱信胜:华社对特教存偏见

在马来西亚,中文特殊教育领域仍缺乏完整的记录和系统支持——这也是贝特米举办“孩是爱你”征文比赛的初衷。

2010年,当邱信胜在英国受训时,他已经看到海外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丰富研究和完整体系,然而回到大马时,他却发现本地华人社区对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依然存在偏见。

“一些家长因为迷信因果关系或宗教玄学的解释,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为特殊儿进行‘治疗’,结果错过黄金治疗期。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在中文社区推广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记录本地父母、手足、家人和老师陪伴特殊儿童的心路历程。”

他说,2022年首届征文比赛的成功举办,无疑为中文社区打开一扇窗,而今年的第二届比赛更是延续这一初衷,并取得更大突破。

关注文章思想深度

除了来自父母的投稿,今年的比赛还吸引众多教育工作者参与,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视角和更为深刻的故事。

邱信胜指出,评审团不仅关注作品的内容感染力和文字的流畅性,同时特别关注文章的思想深度。

“有关比赛不仅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表达的出口,也旨在推动社会对特殊群体的认识和接纳。”

他特别提到,特殊儿童成年后的就业和社会融入问题,依旧是当前大马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呼吁社会各界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多支持。

“我希望我国家长和家人能够勇敢地带着特殊儿童走出家门,让社会更了解、接纳他们,并希望社会和企业为特殊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自立并融入社会。”

暖势力/第二届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李宣春鼓励有特殊儿童的家庭勇敢活下去,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李宣春:作品素质显著提升

第二次担任评审的李宣春则说,本次参赛作品的整体素质显著提升,没有过度渲染和放大苦难,而着重展示刚毅和坚强的精神特质。

他点评道:“记得上一届读到的作品,在文字上还带有粗糙感,情感浮动也比较大。这届可能是因为设定书信体的写法,所以我自己读起来,感觉情绪稳定,语句非常淡然。

“这仿佛也显现一种特殊儿童家庭面对生命态度:即使面对诸多挑战,要冷静、要沉着、要稳定,才是真正的应变之道。”

他指出,这些作品包括妹妹写给哥哥、妈妈写给孩子、老师写给学生、表姐写给表弟,都有触及到特殊孩子在家庭的生活、因身体状况需长期接受治疗,还有特殊儿进入课堂后要如何适应体制,老师要怎样引导这样特别的学生等。

“阅读这些以书信体完成的作品,让我深切体会到特殊儿童及其家庭身边的人际关系网,是何等的重要。”

勇敢活着必迎来收获

谈到数篇参赛作品的共同点,李宣春道:“是成长。”

他指出,参赛者们耐心地书写着苦难与挑战,让外界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经历: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身边的大人和手足也在默默地陪伴与共同成长。

“这是让我觉得很感动的地方,我读文章读到最后,总有一种感叹:啊,你看,就算再怎么困难,只要勇敢活着,手把手一起过关斩将,是可以好好活下去的。”

作为一名基督徒的他说,上帝不会将超出人类所能承受范围的苦难试炼放到我们的身上,每次痛感终究会迎来喜悦和出人意料的收获。

“因为‘特殊’而要面对的挑战非常多,有时也会让孩童和他们的照顾者疲于奔命,甚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构成社会一环的我们,若能及时给予适当的援助,相信可以舒缓他们压力与负担。”

《星洲日报》接下来将会不定期刊登得奖的4篇作品。

暖势力/第二届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海报
第二届“孩是爱你”征文比赛得奖名单:

金奖:李冰玲(44岁,对外汉语教师)

得奖作品:《像鱼一样快乐》

特优奖:

黎辉莉(38岁,产业管理行业)

得奖作品:《谢谢你,我独一无二的小战士》

阮佳欣(26岁,图书馆主任)

得奖作品:《最亮的星》

叶敏

得奖作品:《一颗闪耀的小星星》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