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2日讯)火星将于下周四(16日)早上与太阳再次对立,并与地球成一线,而这也是自2022年12月8日以来再次发生,引起关注!
网媒《Kosmo》报道,天文学家表示,相关的现象每26个月出现一次,而此时的火星将完全被阳光照亮,呈现出明亮的景象。
ADVERTISEMENT
“在相关天文现象发生时,火星的亮度将比处于其他位置时更加明亮,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火星的身影。”
本月初,大马航天局(MYSA)通过其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相关的信息图,向民众介绍了这个独特的天文现象。
据悉,相关天文现象预计将在下周四(16日),大马时间上午9时17分发生,之后本月的夜空中都能持续观察到,直到7月初。
天文学家补充道,在这个天文现象发生期间,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9622万9千公里,亮度则达到了-1.38等星级。
“进入2025年后,火星将处于远离太阳的位置,即所谓的远日点(Aphelion),与之前发生的‘冲日’(Opposition)现象相比,火星将显得略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休斯顿26日综合电)美国太空总署(NASA)“好奇”号于2011年11月发射,2012年8月着陆火星盖尔陨坑,以调查火星历史环境是否适合生命,并通过分析采集的岩石样本,发现迄今为止火星上最大的有机化合物。这表明火星上关联生命的化学物质可能比之前观察到的更为复杂。
新华社报道,这项研究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周刊上。NASA团队日前介绍称,此次分析的岩石样本是“好奇”号于2013年5月在火星盖尔陨坑中钻取的“坎伯兰”岩石。
研究团队利用“好奇”号携带的火星样本分析设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癸烷、十一烷和十二烷分子,这些化合物分别由10、11和12个碳原子组成,属于样本中保存的脂肪酸碎片。脂肪酸是地球生命化学成分的关键分子之一,但它们也可以通过各种非生物地质过程产生。
此次研究不仅发现较大有机分子,还为火星有机化学的发展揭示新方向,表明有机分子可能已向生命起源所需的复杂性迈进一步。
据NASA介绍,“好奇”号团队曾在火星上检测到较小、较简单的有机分子,而此次发现的较大化合物不仅拓宽人们对火星有机化学的理解,还为未来将火星样本带回地球、借助更先进仪器进行分析带来更多可能性。
此外,这一发现提升生命相关的大型有机分子能够在火星上长久保存的可能性,缓解科学家关于火星强烈辐射与氧化环境可能破坏有机分子的担忧。研究团队指出,新发现显示火星环境可能比想象中更有利于保存生命所需的复杂有机分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