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创作,并没有规定一定要用中文或英文,然而使用自己惯用的语言,尤其是母语,当然会更得心应手。
ADVERTISEMENT
台湾客家音乐人林生祥曾说,自己刚开始写中文歌词时,可能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是改用客语写歌,却是一盏茶的工夫,因此也开始走上客语创作的道路。
笔者认为,所谓的母语,并不一定是籍贯语言或地方方言,而是自身成长环境当中接触最多,熟练使用和学习最多的语言。创作是展现自我才能,也是能挖掘最深层的自己,使用母语创作,也可以加强说故事的能力,让更多人听懂看懂。
用方言/母语来创作的,赢得音乐奖项的创作者或乐团大有人在,比如声音浑厚并且在去年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客语歌手的柔米;以蒙古语结合融合爵士曲风,近年在国际乐坛崭露光芒的中国蒙古NaraBara乐队;获得金曲奖最佳乐团及年度专辑的台语重金属乐团血肉果汁机。
说回正题,2024年年末看的最后一场演出,正好就是生祥乐队,笔者可是一句客家话都听不懂的,幸好舞台背板打上了歌词字幕,加上林生祥分享歌曲故事后,现场听众更能投入其中,好好感受生祥乐队的音乐魅力。
自己在此之前听过生祥乐队的鼎鼎大名,但都是在乐队的专辑得奖后才到串流平台聆听得奖专辑,这并不是因为是客语的缘故,而是自己对民谣喜爱度不高,也没有必须抢听新发行专辑的习惯。
选择以生祥乐队来为自己的2024年音乐旅程画下句点,主要是因为从未亲眼观看这支重量级乐团的演出,不想留下遗憾;同时,这也让我有机会一睹吉他大师大竹研的风采。
自从创办音阅网站后,就经常鞭策自己写专题或访问,从没想过有机会在其他平台写音乐专栏,我的2025年音乐旅程就从“逐音而行”专栏开始起飞。
更多文章: 林佚/把新年歌录成一档podcast节目 Tom Phan/首相的2024年度歌单? 林佚/网红做的不是音乐? 林佚/从专辑时代走向数位时代——“歌手崛起吧”观后笔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