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三明治課題卻分分鐘升級為政治乃至種族情緒對立的爭議,這或許只是個開端,未來只怕我們會步入一個更高度宗教敏感的社會,只怕衣食住行,樣樣都再也離不開清真標誌。
ADVERTISEMENT
2025年1月份才剛過了一半,巫統青年團團長阿克馬又找到了他的“討伐”對象,而且還是“舊冤家”。KK Mart便利店再一次成為阿克馬“追擊”的對象,只因為這家便利連鎖店在馬大校園的分店疑似出售了非清真火腿三明治。其實,一開始,也只是因為有學生懷疑買到了非清真的三明治,裡頭的火腿可能含有豬肉,若是真的那肯定就不符合清真認證了,於是報案。有關當局也採取了檢查行動,結果伊斯蘭發展局發現有關三明治的製造廠,其實並沒有獲得清真資格認證。躺著中槍的KK便利店除了表明立刻終止與有關供應商的合作關係,也同時向對方發出了律師信。
普通會員 | VIP![]() |
VVIP | |
---|---|---|---|
星洲網平臺內容 | |||
星洲公開活動 | |||
禮品/優惠 | |||
會員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動/特級優惠 | |||
電子報(全國11份地方版) | |||
報紙 | |||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國盟的擴張戰術已經走到了盡頭,撞上南牆。要支持國盟的馬來選民,幾乎已經全部轉向了,剩下的並不賣國盟的賬。馬來支持率已經到頂,華人票卻拿不到,國盟陷入了自己製造的困局。
亞亦君令州議席補選成績出爐,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各方皆從中解讀出有利於己方的正面訊號。
國陣巫統候選人尤斯里以5006張多數票擊敗國盟和社會主義黨候選人,相比2022年大選時的兩千余多數票,可謂是暴增。
國陣∕希盟慶祝勝利,各人紛紛唱好國陣∕希盟合作模式。希盟成功“轉移”選票給國陣,讓國陣在華人票倉冷水河新村取得壓倒性票數。這足以說明國陣+希盟的模式奏效,在非巫裔佔一定數量的選區,可說是所向披靡。
而敗下陣來的國盟∕伊黨候選人也沒有“輸”,因為已“成功”阻止國陣拿到1萬8000票。
另外,伊黨也守住了自己的基本盤。上屆選舉,伊黨在亞亦君令得票6812張,此次補選在國陣∕希盟聯手夾攻,以及投票率下降的情況下,仍能獲得6059票,難道不是一項“成就”?
伊黨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更宣稱國盟不但保住基本盤,也吸引到非巫裔選民。
至於社會主義黨候選人白華敏,更是雖敗猶榮。上回大選,白華敏披甲上陣,在激烈的五角中,成為炮灰,只獲586票,痛失按櫃金;這一次,重作馮婦,竟在投票率低迷下,逆流而上,取得1106票,實現票數翻倍暴漲的“奇蹟”。
在西馬半島,第三勢方向來不成氣候,如今社會主義黨在國陣∕希盟,以及國盟兩大陣營的圍堵下,還能突圍贏得逾千票,表現可謂突出。
普通會員 | VIP![]() |
VVIP | |
---|---|---|---|
星洲網平臺內容 | |||
星洲公開活動 | |||
禮品/優惠 | |||
會員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動/特級優惠 | |||
電子報(全國11份地方版) | |||
報紙 | |||
結果,整個選戰打下來,似乎沒有真正的輸家。
政治人物擅於放大有利於己的部分,忽略不利訊息,這種只注重陽光面的積極心態,無助於政黨的改進。
換個角度看,這場補選其實揭示了各黨的隱憂,問題是,他們願不願意正視。
國陣∕希盟的所謂的“大勝”,掩飾不了選票流失的現象。若以國陣和希盟在2022年大選的得票計算,巫統候選人尤斯里不該只獲得1萬1065張票。另外,白華敏的票數翻倍,是來自於希盟非巫裔選票,尤其是印裔選票。若團結政府不採取行動,挽回非巫裔選民的心,接下來的選舉,會有更多原希盟支持者,轉投第三勢力,或者乾脆不投票。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黨的票數雖大增,但這大多都是“抗議票”,並非真心支持該黨。而且,即便取得逾千票,距離勝出,還有八千里。第三勢力仍不成氣候,別因為一朵薔薇的盛開,而誤以為春天到來。
至於國盟∕伊黨,則應從補選成績中窺見戰略的侷限。守住基本盤,乍聽之下,感覺還不錯,但這卻是對國盟的“當頭棒喝”。
國盟尤其是伊黨,成功攻下巫統多個地盤,取代後者成為馬來人的首選。2022年大選,國陣與希盟組成聯盟,巫統與行動黨的合作,成為炒作的議題,而國盟則沿續種族政治操作,侵蝕巫統的基本盤。而在亞亦君令補選,國盟的策略竟然失效,完全撬不動巫統的支持者。
這意味著,國盟的擴張戰術已經走到了盡頭,撞上南牆。要支持國盟的馬來選民,幾乎已經全部轉向了,剩下的並不賣國盟的賬。這次補選,國盟幾乎是“All In”,只攻馬來票,所以才一再炒作養豬場課題,而結果證明這種策略的邊際效應已漸趨向“零”。
馬來支持率已經到頂,華人票卻拿不到,國盟陷入了自己製造的困局。
以上的分析,也許不受歡迎,但卻可能更真實。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