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发布: 7:00pm 17/01/2025

死亡

亲情

记忆

时间

孤独

信仰

人生

坟墓

意义

端木静子

生老病死/端木静子(马六甲)

作者:端木静子(马六甲)

夜晚时不时就发恶梦。梦里出现的场面,经常是被魔鬼追逐,或摔入深坑,或掉入无底深渊。非常逼真。然后在喊叫声中从梦中惊醒过来,才发现原来又是叫我虚惊的一场恶梦。

迈入老年之后,梦境出现的,经常都是与友伴相处和互动场面。已逝世的亲朋戚友更是时常来到梦中,重现他们在生时与我相处的情景。

ADVERTISEMENT

这一夜,睡梦中又一次遇到已荣归天国多年的友辈。梦中相聚的友人,不仅一名,有好多位呢。他们陆续在我梦中出现。我们愉快地谈心,互相诉苦,互相开玩笑。最后,正打算一同前往用餐。此时,却醒了。醒来,遇到11月2日专属基督徒的追思节 。

我们一家人都是基督的天主教徒。兄弟姐妹和我在襁褓时期,就由阿嬷抱到教堂请神父为我们付洗。

童年时期,每年的11月一到,阿嬷总不会忘记备好了白蜡烛与火柴。追思节清早,我便跟随阿嬷到教堂参加为纪念逝者的“炼灵”弥撒。之后,我们会乘坐马来叔叔的三轮车,前往位于市区边沿的武吉士令烈阿嬷称之为圣山的坟场,探望已离开人间长眠于此的先人。阿嬷指示我在坟前点上蜡烛,撒圣水,然后作简短祈祷,通常都是念天主经和圣母经。阿嬷指着坟冢,逐一地告诉我,那是谁谁谁。可是,我一个也不认识。他们都在我出世之前,就离开这个世界了。

这之后,我完全记不起那几位先人的位置。坟山有数不尽的坟冢,路径蜿蜒曲折。阿嬷却不费吹灰之力,很快地找到了先人的“居所”。我私下寻思,说不定逝者早已认出阿嬷的声音,前来相迎,指引道途。我却要过了好几年之后,才把那些路途记了下来。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 ,兴许阿嬷此时已进入耄耋之年,行动不便了。这时,我已有了家室。追思日子一到,便携带家小依循当年阿嬷的足迹,上了坟山。我们在先人坟冢前点上蜡烛后,就在心中默默的禀告逝者:阿嬷老了,走不动了,不能到来拜访各位了。

人,自呱呱坠地之后,就开始面对无从预知的未来。人的一生,没有预先拟定的行程表。人的未来,都在隐秘中。

父亲七十多岁时,在半夜睡梦中遽然离我们而去。这是我三十多年来,首次遭遇家庭丧事。面对突然降临,给一家大小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让我对“死亡”产生了更大的恐惧不安。

很快的,父亲逝世的噩耗就传开了。住在田芭的邻里亲友,无不纷纷主动前来,或慰问,或为逝者念经祈祷。大家充分发挥了互助精神。

我从小就害怕见到棺材,尤其是那种特大型两头高高翘起的棺材,更深感恐怖。奇怪的是,当年在家里为父亲治丧时,面对躺着父亲的那具棺材,却一点恐惧感也没有。也许是基督徒通用的那种西洋式国际棺材,观瞻上较平和,减低了恐怖心理。

过了一段时日,父亲的坟冢墓碑已修建妥当。墓碑上除了镶嵌父亲的半身照,还注明祖籍、生卒年月。此外,墓碑下方也刻上了儿女我们的姓名。

紧接父亲坟墓的左边,尚有两个空穴位。我们便通过坟场负责人协助,代为订购,保留下来。准备作为阿嬷与母亲将来的“归宿”。

父亲逝世6周年后,近百岁高龄的阿嬷也安详地离开人间,安息主怀。目睹老人家呼出最后一口气,走完道路的情景,是平生第一次体验。很是震撼、哀伤,久久不能自已。

或许由于出生在田芭,自幼就具备乡下人傻里傻气的特质;又或许自幼就受到阿嬷过度呵护,养成凡事都缺乏勇气去面对的个性。从小,我就异常懦弱。我胆子小,不要说遇到强悍之辈,要退避三舍,即便是对一些小动物,也避之惟恐不及,眼不见为净。其中蛇和蛤蟆,更是我最为讨厌的小动物,连多看一眼也让我起鸡皮疙瘩,全身不舒服。

除了对一些小动物心生厌恶,我也怕见到庙里那些满脸黑胡须的雕塑神像。乩童的装扮也让我深感厌恶,对“跳童”仪式,更感恐怖。从年幼开始,一见到神经错乱的疯人,我就怕得要死,赶快避开。

说不怕死是假的!

小时候,住在田芭的亚答板厝。或许是家里人口多,床位少,又或许自己胆小如鼠,夜晚我就爱睡在阿嬷身边,如此就感觉安心稳妥,一觉到天明。

后来,父亲在客厅一角为我弄了一个床位。我便离开阿嬷身边,独自睡一张大床。可是,睡到半夜,时常会被远处随风飘来的穆斯林诵念声浪惊醒。一阵阵的诵经声,在寂静夜晚听起来,让我久久不能入眠。

父亲和阿嬷逝世后,每年的追思节,便由我载着妻小连同母亲到坟场去。到阿公阿嬷和父亲等先人墓前点上蜡烛撒圣水,为逝者祈祷。

有时候,我们指着阿嬷墓旁的哪一个空穴位,对母亲说,那是为她准备的“来日住所”。笑问她会感到害怕不?只见母亲摇摇头,细声回应:怕什么。不怕。

我们便安慰母亲,说:“是的,阿妈,不怕!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啦!”

不过,才说着说着呢。过不了几年的某一天清晨,身体时好时坏的母亲,就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眼看身边的亲朋戚友,一个紧随一个陆续逝世,心中难免激起无限孤单落寞。身边一个个可以谈心的同伴陆续走了,寂寞凄凉的滋味不期然涌上了心头。

都说,人的存在感就仅靠那一口气。你看,前些时候,大家还嘻嘻哈哈,互相挖苦,互相诉苦,互相调侃。隔没几天,突然就传来了某某安息的信息。对此,你我除了唏嘘,还能作什么?大概只能感叹生而为人,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无能、无助。

迈入老年时期了。那天傍晚在住家附近散步。邻居孩童见我牛山濯濯,满脸皱纹,笑着对我说:“阿公,你很老了。是不是快要死了?”

家长便责骂孩子乌鸦嘴。我连忙说:“童言无忌。”的确,孩子天真烂漫,口不择言。

不过,常言道:黄泉路上无老少。这却是事实。

只是,面对死,老年人毕竟有优先权。因此,进入耄耋之年之后,时不时有人会对我提到死的问题。

例如:“有想到死吗?怕吗?”

答曰:“怕!那当然!不是说了吗?我是没胆的。不怕死是假的!”

话说当年年轻气盛,热衷参与教团华团活动,甚至扮演领导角色。有朋友看我如此的卖力,就调侃,说我是期望当“大限”到来时,会出现热闹送殡场面。对此,我无言以对。心想,人都死了,还在乎热不热闹?

不过,要强调的是,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决不能白白浪费掉。

年轻时,选择教书为业。大约20岁开始,就一直与学生为伍,从早忙到晚。退休后,继续参与指导学生阅读报章工作。前后历经半个世纪以上。虽然明了自己不是所谓的特出优良师长,曾作出什么伟大的事绩,对教育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是我没有偷懒、工作没有得过且过,更没有误人子弟,总是战战兢兢,尽己所能。

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其《九十述怀》著作中的〈相期以茶〉短文中写道:“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决不能白白把生命浪费掉。如果我有一天工作没有什么收获,晚上躺在床上就愧疚难安,认为是慢性自杀。”

他对死亡有如此的描述:“人总是要死的,在这方面,谁也没有特权,没有豁免权。永不停息,永远变动,是造物主主理宇宙的根本规律。要求不变是荒唐的。万物方生方死,是至理名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15pm 29/03/2025
我最想删除的一句话是——“你听我讲”/章钦(珠宝)

我每天都到茶餐室吃早餐,有一个人,每天都会看见他,他一坐下茶餐室,就听到他在高声讲话。在场的人,大家都静下来,他就在讲个不停,有人听了就会插口,他就更大声说:“你听我讲!”

每天我看到,他就是一个人不断在讲。在场有人在笑,有的人细语交谈。可是,很少人与他交谈,他却没有感觉,就是一直在讲。我坐在另一桌,就听他在说,“你听我讲”,讲了一阵后,他又来一句,“你听我讲”,真是听他讲,没有你讲,坐在一起就是听他没完没了地讲。

有几天不见他到来,我问一位茶友。他就说,是不是那个叫“你听我讲”的?他又笑了起来说,他的名字是叫“你听我讲”,大家都知道的。这个人你不可随意反驳他,他会当众叱骂你,指责你无知、笨蛋!

据说,有一次他要一杯奶茶,负责人捧了一杯咖啡给他,他就立刻站起来,大声地手指着负责人骂,你老板怎样请你做工的,我要是咖啡,不是奶茶啊!这时,茶室老板听到了,即可上前道歉。他就说,“你听我讲”,你请人也要请个聪明的,不要请一个笨笨的,你的生意才会做得更好,你听到我讲没有?茶室老板只好低声回应说,听到,听到。

茶室界里的茶室红

这让我想起,网络上有网红,原来茶餐室也有茶室红!听朋友说,他是一个生意人,赚了不少钱,后来去考取了博士学位,所以,他在茶室,坐下来就爱讲他的过去,如何经营生意,如何考取博士,有时会讲这个蠢,说那个笨,慢慢地,他就习惯了那一句“你听我讲”。

在茶室的人,听得多都会烦,大家又不能不给他坐位,老板更不能叫他离开。有个“你听我讲”,大家不知是欢喜还是无奈!

有一天,我看见有一桌人,一个即刻站起身来,用轻松的口气说,“你听我讲”来了,大家快把椅子拉开一些,不要让“你听我讲”坐下来,要不然又要“你听我讲”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个“你听我讲”,他叫什么名,我一直都不知道,看他身材高大,近70岁左右,讲起话来,声浪很响亮。我在想,他自己被人叫“你听我讲”,他一定不知道,因为只有他讲,没有你讲。看来,他这辈子是不容易改变,永远就是个“你听我说”了。虽然他不会故意去伤害人,但习惯了“你听我讲”,在人的一生,无形中就会失去许多好因好缘了!

人就是这样,说话习惯了,经常都会这样,一开口就溜出那一句来,自己讲了都不知道。

让我想起以前在工厂做工,有一个工友,他习惯一句“你妈的X”,一开口总离不开那一句。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工人和他讲话,他很自然就是一句“你妈的X”,这位新工友听了,手拿起一支木棍就冲过去说,你骂我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可以骂我妈妈。我见到立刻走上前,拉着他的手说,他是习惯这样讲话的,没有恶意伤害你,你不要和他计较啦!但他还是愤怒地说,我就是不喜欢有人骂我的妈妈。看来,虽然只是一句口头禅,但是,有时候也会造成伤害、仇恨。

新的一年,让我们认识自己,看清楚自己,在生活中,有讲不好的话成习惯吗?从今天开始,用心把它删除掉,让生命更为圆满、亮丽……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