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初,我被美国总部派驻北京两年,偶尔周末空闲,我会到北京号称书法名匾大荟萃的“琉璃厂”文化街走走逛逛,浏览不少精彩字画。就这样,我突然被这些经典作品所感召,重新有了认真提笔写字的冲动。在琉璃厂买了文房四宝,重拾数十年前的书法乐趣……

我年少时期对书法不甚有兴趣,只因父亲热爱书法,在他老人家影响之下,我因而对中华书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家中排行最小的我,自小十分粘父亲,生活上与他互动也最多。年少时常听他老人家述说当年在中国农村的精彩生活,包括父亲喜欢独自到深林用树枝叶子搭棚而栖以过夜打猎。他所使用的猎枪,是自己土法组装的。再将硫磺、木炭磨成的粉,硝石(学名硝酸钾)混合而成的粉末当火药,配以人家废弃的脚踏车轴承拆出来的小钢珠当猎枪子弹使用。父亲打到猎物时,习惯是现猎现煮而食的。据他说,众猎物中,任你如何加重香料去煮食除膻,肉之其臭异味最难入口的,要数黄鼠狼了。从他口述经历之中我才知道,因父亲的狩猎,与他后来教我写字,都与黄鼠狼有着不解之缘。因为我们传统所用书写小字的“狼毫”笔,其毫正是出自黄鼠狼身上之毛。
ADVERTISEMENT
父亲写字我为他磨墨,勉强也算是父亲的书童吧。我的工作除了磨墨裁纸之外,在父亲写大字或长联的时候,现场还得帮他拉宣纸,这样老人家就能一气呵成,无需中断调整纸张而把字写完。
我印象中最累的工作就是,当他拿出大笔要写大字的时候,我立马知道就要提起十二分精神好好磨墨了。因为家境并不富裕,用墨条和水磨墨写字,当然会比用昂贵的进口瓶装墨汁来得经济许多。写大字所需研磨墨汁的量,对我小孩子而言,确实是“滴滴皆辛苦”的。父亲在我侍候他写字当儿,常会现场分享一些与书法相关的正确写法、观念与理念。我当时虽不太听得懂,却犹如一个在寺院学艺,从旁侍候练功老和尚的小沙弥,虽未正式习武,但在耳濡目染情况之下,倒也接触到了一些功夫理念。这对我往后认真提笔写字,有着莫大的正面影响,也让我在后来钻研书法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冤枉路。

被经典作品感召,重新提笔写字
我念的是华文小学,当时华文正课里是有教书法的。写字所临的帖,则是由30年代中国书法前辈高云塍书写欧体字、朱云寿刻字,由金兆丰署耑的“高书大楷”。过后,由于学习书法期间对父亲写的字之崇爱,我的书法或多或少,看得出颇受父亲的书风影响。所以,我的字,勉强可说先是间接临了欧体,而后则是名不见经传的“曾”体了。


我年轻时个人在生活情趣里,有其他如音乐、运动等方面的追寻,即便有父亲的指导,却没有往钻研书法这方面继续走下去。加上所念的专业是工程,大学毕业后的我工作数十载,仅在所学专业领域中,认真投入工作,完全没动过毛笔。一直到了2000年初,我被美国总部派驻北京两年,负责成立某特殊科技单位分公司后,大部分时间也都花在开拓中国市场业务的工作上。偶尔在周末空闲之余,我会到北京具有数百年历史、号称书法名匾大荟萃的“琉璃厂”文化街走走逛逛,浏览了不少精彩字画,古代与近代名家所题的招牌。就这样,时隔数十年,我突然间被这些经典作品所感召,重新有了认真提笔写字的冲动。于是在琉璃厂买了写字所需的文房四宝,带回住所重拾数十年前的书法乐趣。这一写,就写了二十余年从未间断过。

书法除勤练,还需内外兼修
书法的定义,简单说就是“书写文字的方法”,是一种中国传统书写的艺术。书法穿透了两个层面,那就是“使用”与“审美”。用毛笔书写中文,和其他种族语言沟通方式一样,原本就是中国人欲表达个人意念与想法的书写方式。它和我们蔽体御寒的衣服一样,久了就开始有了不同层次的视觉美感要求。在书法发展过程中,除了是写字之人,透过文字表达自己意念之外,更以艺术之形式,绘画般的将其表现出来。
先父这位传授我书法功夫的老和尚,曾对伺候他的写字书童小沙弥我说过,字若要写得好,除了勤练之外,还须有丰富的学识,与高尚的为人修养品德,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且看自古以来的书法大师,哪个不是学富五车、才德并兼之士?就像选美赛评审标准一样,佳丽们除了要具备靓丽外表之外,还得在问答环节中,呈现出深厚的修养谈吐气质 ,始能脱颖而出。
小沙弥如今已长大,人生经历也丰富了。终在五十知天命之年,斗胆毅然退出职场成立了“沂水阁沉香书艺廊”,从事个人的兴趣工作,迈入人生的另一旅程碑。
此180度“不务正业” 的职场跑道大转变,除了要有事在人为坚强的意志信念之外,还得要有一个,外人看起来似乎不太能清晰分析现实的脑袋瓜子,以及勇气、热忱和决心才行。
相关文章: 【新栏上阵】曾昭智/另一视野看沉香 【新栏上阵】Aki黄淑惠/许愿的女孩们 胡须佬/又是腊味时分 牛忠/流言蜚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父亲之所以饲养小动物,除了是他个人疼爱动物,其主要用意是,借饲养动物来培养孩子对不同生命的爱心与责任感。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初期,以及后来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我的童年是幸福的,虽然我们家并不富裕。自小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对小动物有着一种十分特殊的情感。家中所饲养的猫狗,全是我的玩伴,也是我的知己。当它们病了死了,我都会十分的伤心难过。记得60年前的一个下午,我们从小饲养长大的猫头鹰,在我面前突然间倒下走了。年幼的我顿时伤心欲绝,哭得稀里哗啦有如失去挚爱亲人一样。为了安慰我,父亲到邻近杂货店,买了一片我从没吃过的超大巧克力给我。当时这巧克力,确实疏解了我失去好友之恸。
每当放学回家,我放下书包第一时间就是到家后巷,找我流浪猫狗玩伴,耗整个下午与它们戏乐,直到母亲喊回家吃饭才知道天色已晚。除了与屋外浪浪为伍,连邻居放养的鸡鸭也同样是我的玩伴。而执教鞭的父亲,他自己每天夜间也让他疼爱的猫儿,坐在书桌陪他改卷子至深夜。累了则抱它到床上同榻而眠,也不晓得当年不爱动物的母亲,是如何与她枕边人共同生活数十载的。可能这就叫作“爱屋及猫”吧。

将雄猫变太监
父亲也教会了我如何玩“跑猫”的游戏。那就是每当他在准备喂饭(当时猫粮猫食并不普遍且昂贵)的时候,会让我在不远处用手轻摁着其中一只猫咪不让它挣脱,此时可看出猫咪知要吃饭了而开始感到急躁不安,无奈却被我抓个正着动弹不得,它只能干瞪眼看父亲为它准备的食物而急。一旦父亲准备好盘中食物后用勺子敲打猫盘,我立马松手,猫咪听闻敲击声即刻往食物狂奔冲去,场景有如赛马场开闸后马儿的冲刺,煞是可爱。有时候,母亲见状会多少数落咱父子俩几句,说是在虐待猫咪。父亲也不示弱回应母亲说没事,不就让它饭前多跑几步强身健体,饿了多吃几口而已。
我家所饲养的雄猫,全都是阉割了的。我之所以不称之“结扎”,那是因为在中国农村长大的父亲,甚习惯亲自对动物操刀进行节育手术。所用的“手术刀”,压根儿就是早期男士用的那种十分锋利的剃须刀片。父亲先是让我到附近杂货店找来麻包袋,诱引好奇的猫咪钻进袋里玩。待我双手将袋口束紧,仅露出猫咪屁股朝外时,父亲立马熟练的用刀片将其囊袋隔开,再干脆利落的把它两颗睾丸切除,前后不过十数秒的“手术”时间而已。接着父亲会用备好的无比膏抹在其伤口部位,猫咪还没反应过来时即大功告成。伤口没缝,猫咪从麻包袋出来没几小时,一切就恢复正常了。屈指数数,我的童年时期协助父亲安全的将雄猫变太监,应该有不下十来只之多吧。
童年时期家中养了许多天竺鼠(Guinea Pig),都是从巴刹救生“赎”回来的。我上了高中,才知道生物课解剖用的小动物,都由这市场所提供。父亲向来勤俭持家,养动物的笼子全由他敲敲打打亲自制造。那些年中国进口的蕉柑,盛柑用的箱子都是用木板钉制的。父亲将旧木箱制成开面箱子放旧报纸垫底,上头用铁网钉成的箱子成了让天竺鼠居所,其粪便可透过铁网掉进底箱,每天只要清理该粪箱旧报纸换新即可,既简单又好用。

遗传爱动物基因
此外,我们家早期还养过许多的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猫头鹰、鳄鱼、乌鸦、田鸡、草龟及老鹰等。父亲之所以饲养小动物,除了是他个人疼爱动物,其主要用意是,借饲养动物来培养孩子对不同生命的爱心与责任感。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初期,以及后来的为人处世,有着很大的正面影响。记得老人家常说,“爱动物的孩子性情不会坏”。如今想想,从咱家孩子们身上,确实可看到这一点。

父亲始终认为,一个人是否幸福,乃取决于他自己个人对生活方式的定夺,而非由他人决定论断。父亲身边朋友许多认为他是在纵容孩子,生活中冒被动物伤害的风险。可是因动物致伤,父亲带我们到诊所去打破伤风针敷药次数不少,但还依然不阻止我们冒着受伤风险去体验与动物相处的日子。他坚信,能培养爱自己以外其他的生命,这才算是真正的幸福。
我女儿宪彤,似乎也遗传了父亲和我的基因里对动物的那份热忱与情感。她大学时期活跃于校内的动保活动,归国后更积极推广拯救及收养流浪猫狗的艰辛活动。

我想,这应该也算是另一种文化传承吧。
相关文章: 曾昭智/不断转型的生命 阿蓟/小店斋戒月生存之道 陈静宜/古晋毕打拿市场的潮州蚝煎 胡须佬/老伯炸鸡兴衰史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