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发布: 11:24am 25/01/2025

双溪大年

Space 08000

二街

王汉棋

sungai petani

草稿筑迹

音乐

社区

历史

回忆

建筑

草稿筑迹/双溪大年二街: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街道

文:王汉棋(双溪大年人,建筑系在读)

从小每到午餐时间,家里人总会提议:“去找吃吧。”这句话成了我们生活中熟悉的旋律,简单却深刻。在我们家人的心中,二街是充满选择和惊喜的地方。如果你站在(Sungai Petani,以下简称SP)标志地标“时钟楼”,在上面随手丢下一颗石头,十有八九砸到的SP人都会给你相同的建议:去二街。那里似乎成了我们小镇生活的缩影,是装满的街道。

草稿筑迹/双溪大年二街: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街道
二街主要街道。

小时候,阿嬷总会和我讲起这条街的。二街因紧邻大路和巴士站而兴旺,从他们那一代开始便是热闹非凡的街道。在那个年代,买衣服、买药、吃东西等日常需求,都可以在这条街上解决。像国记茶楼,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ADVERTISEMENT

如果以Google地图为工具,选定二街为中心点,再向外扩展200公尺,那片区域就是爸爸小时候的回忆。那里曾是旧巴士站的所在地,也是许多孩子的天堂。爸爸总说,放学后能和小伙伴在旧巴士站消磨时间,是他童年最美好的时光。他们会一边吃着rojak,一边喝着一杯冰凉的红豆搅。这种简单的甜品由红豆和碎冰搅拌而成,喝一口就能驱散热气,让整个炎热的中午变得清凉舒适。

爸爸还告诉我,那个时候红豆搅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快乐的象征。每当他们聚在一起,捧着各自的杯子一起谈天说地,笑声和谈话声总是随着晚风飘荡到很远。尽管河流有些臭,但对于充满活力的孩子来说,臭味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了一丝奇怪的亲切感。

草稿筑迹/双溪大年二街: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街道
双溪大年旧巴士站。
草稿筑迹/双溪大年二街: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街道
国记茶楼。

我的二街记忆:吃喝与玩乐

对于我来说,二街的意义不仅在于吃喝,它更像是我与朋友探索世界的一片乐土。在二街转角处的店屋二楼,有一个名叫“”的多元文化空间,由一群充满热情的友族同胞经营。他们的创造力与包容力,让这里成为既复古又充满现代感的独特场所。

这里有唱片店、二手衣服店和洗鞋店,满足了我对和潮流的所有幻想,尤其是唱片店,让我深深着迷。我常常在周末的夜晚,去那里和朋友一起听音乐,喝咖啡,聊人生。每次翻阅那些黑胶唱片,就像在翻阅一段段被时间珍藏的记忆。与Mert和其他朋友的相处,更让我感到这个地方不仅仅是店铺,而是我的避风港,是灵感和友情交汇的地方。

在这里,我学会了更多马来文,了解了本地马来地下音乐的魅力。Mert总是热心地向我推荐一些乐队,比如Pastel Lite、Split Tongue、NoGood和Jemput Dengar。这些音乐打破了我对音乐类型的固有印象,也让我意识到,这片土地上有太多值得被挖掘的宝藏。最难忘的是,有些乐队的成员后来成了我的朋友,那种从仰慕到平等的关系转变,让我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草稿筑迹/双溪大年二街: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街道
旧巴士站红豆搅。
二街新生:从梦想到行动

后来,Space 08000因为租约问题,搬到了街对面一处更高的店面。这次搬迁不仅没有削弱它的魅力,反而让它变得更有活力。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新店的天台上休息,Mert和我趴在栏杆上,看着SP的夜景。微风轻拂,星光闪烁,我们聊起了对这座小镇的期待。

“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让SP变得更好?”Mert问。这个问题点燃了我们心中的火焰。我们开始构思,利用新店和街道的地理优势,举办一些能让充满活力的活动。于是,一个关于多元文化市集的计划在我们脑海中逐渐成型。我们希望邀请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一起摆摊,用食物、音乐和手工艺品将这个社区连接起来。

草稿筑迹/双溪大年二街: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街道
Space 08000旧址。
草稿筑迹/双溪大年二街: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街道
Space08000新址。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然而,梦想的实现并不容易。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比如资金不足、场地申请困难、活动管理经验不足,以及如何实现活动的可持续性。

资金: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我们准备了详细的提案,向NGO和当地议员寻求支持。幸运的是,我们获得了初始资金,足以用于拉电线、安装路灯和搭建雨棚。

场地:场地方面,我们与议员和市政府多次沟通,最终成功申请到使用许可。同时,我们逐一拜访了附近的商家,与他们解释活动的意义,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

运营:我们成立了小型委员会,专门负责活动管理和资金使用。

永续发展:为了让活动能够长期进行,我们决定通过摊位租金来支撑未来的运营,用一次的启动资金打造一个可持续的循环模式。

在筹备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商家对这样的活动早有期待,但因缺乏组织和沟通管道而止步不前。我们成为了那个桥梁,把大家的愿望连接在一起,让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找到共同的语言。

草稿筑迹/双溪大年二街: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街道
活动海报。
草稿筑迹/双溪大年二街: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街道
活动现场。

社区的力量,双溪大年的团结精神

在走访商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年迈的典当店老板。她拄着拐杖,满头银发,却对我们的计划充满热情。她说:“只要你们保持场地干净,五脚基随便用。”活动当天,她亲自到场,用微笑和支持为我们加油。后来,她成了活动的常客,每次来Mert都会请她吃点东西、聊聊天。这种跨越代际的支持,正是SP的温暖所在。

二街不仅是一条街道,更是精神的象征,承载着我们的回忆,连接着我们的未来,也展现了SP社区的团结与包容。身为SP人,我深感骄傲和幸运,能够为这个地方贡献一份心意。每当我看到市集上的照片,看到不同文化交织的画面,尤其是马来热炒档口就在拿督公旁边时,我都会想到一句话:SP都可以,为什么你不行?

延伸阅读:
草稿筑迹/从公共安全到城市美学,纽约逃生梯的前世今生
草稿筑迹/以五感观察街道
草稿筑迹|坡道设计玩味之处
草稿筑迹|老街改造: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10pm 05/04/2025
日历/曾福明(牛汝莪)

前些日子,朋友给我送来了一个日历,是那种把两天的日期印刷成一页的款式。其实,它和那种日撕的黄历没两样,一样是硬纸皮底下装订着厚厚一叠纸,每页印有大大字母的日期,还清楚标注着月份、星期、吉凶宜忌等,不同之处只是把单日合成双日来印刷而已。这个日历目测长度超过50公分,宽30公分左右,设计非常精美,真要把它挂在墙上,还真让人不忍心每隔两天就得向她丰腴的下半身下手,让她在年末时就瘦下身来,最后只剩一张干瘪的硬纸板。可是,如果收着不用,到了年末,它终究只会被我拿去回收而已。

吃饭时被美人注视

朋友送来的这个日历,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到底有多久没有看到这种日撕的日历了。自从大学时搬离家里,我就没有再用过这种日历,在那些属于自己的大空间小空间里,我顶多会挂个月历或在办公桌上放个桌历而已。近些年,我甚至连月历、桌历都不用了,因为只要我轻触手机屏幕,全年日期、宜忌、天气,便能一目了然。而且,很多手机里的“日历”还能充当行事历,功能完全碾压传统的纸本日历。你说,当我们习惯拥抱科技带来的便利后,还有多少人愿意每天走近日历撕下一天过掉的日子?

这些纸本日历会不会彻底消失,我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小时候,每到年末,家里就会拿到很多的黄历或月历。它们大多是熟悉的杂货铺、药行、当铺、摩托维修店或金铺送的“年终好礼”,这份好礼像是在提醒你,明年要努力过好日子,别忘了继续光顾。我真的不晓得现在的杂货铺还有没有送给大家那些硬纸皮印刷着当红女明星的日历。

那时候,日历封面印着的来来去去就是张曼玉、关之琳、张敏、杨采妮、锺丽缇等美女。要是这些美女都被挂在家里的不同角落,每天早上,一觉醒来就可以看到朱茵对着你嫣然一笑,吃饭时被李嘉欣温柔注视,看电视时有刘嘉玲伴着。这些大美女、大明星就这样在你家做客一年,怎么说还是不赖。只是你家的那几位客人,其实还住在千千万万户人家里,你班上的同学,可能超过一半,家里住着和你家姿势笑容一模一样的关之琳。不知道现在要是还有这种日历,印的又会是哪些美女呢?真的还蛮好奇的。

很多人家里挂这种日历,都是一早醒来后才把“昨日”撕掉,这倒是一种很好的告别仪式,不管昨日过得怎样,日子总得继续过下去,撕下来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就让我们温柔地放在记忆里;至于那些不堪回首的“昨日”,就得狠狠撕下,让它成为一页废纸,丢了吧!然而,我家倒和别人不同,父亲性子急,做什么事都要快、要早,每到傍晚,他就急着把当天的日期撕掉,我说这一天的日子都还没过完,怎么就赶着迎接次日的到来,有时候晚上在客厅写功课,还会因为父亲提前撕日历而误写了日期。如今想来,倒是一段有趣的回忆。

看着朋友送来的这本日历,我还真的不知要如何处置,留着无用,弃之可惜,或许把它送给有需要的同事,那也算没辜负朋友的一番心意。如我真把它挂在自家墙上,那我这日子肯定过不下去,以我这记性,只怕会让日子停滞不前,我怎么可能会记得每两天就去把日历给撕下呢。

撕下一页日历的轻微声响,如今已被手机屏幕的无声滑动取代。但那种告别昨日、迎接新一天的仪式感,是无法被取代的。时代的推移让我们可以更快速掌握一些东西,却也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我们希望生活变得越来越高效,敞开双手拥抱科技的进步,但又时常缅怀那些陈旧事物陪伴过的匆匆岁月。人啊,不都是这个样子的吗?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