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美国平权运动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即便我们不认同、不接受,甚至对LGBTQ+群体持保留态度,也不应矮化或歧视他们。
美国“狂人总统”特朗普一经上任,就急忙签署了多项行政命令。其中一项备受关注的政策,便是恢复“一男一女”的性别制度。
ADVERTISEMENT
这项政策将性别重新定义为仅有男性和女性两种,并取消多元性别认同的相关政策。此举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激烈讨论,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网络上就有一些网民揶揄道,如今连承认“一男一女”也算是进步,美国社会到底是有多混乱?
反观,也有人认为美国是在开倒车。特朗普在纸上轻松签个大名,就抹杀了美国社会近年所取得的进步,势必对多元性别群体(LGBTQ+)的权益造成伤害。
对此,你怎么看?
首先,美国作为一个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国家,一开始自然接纳《圣经》中所描述的“一男一女”的性别制度。
要知道,早期移居美国的清教徒大多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带来了深厚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清教徒的价值观深深影响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法律体系。这些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对性别角色的传统认知。
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美国这个奉行思想与言论自由的大熔炉,逐渐开始探讨、接纳甚至推崇多元性别的权益课题。
最主要的时间点为1960年代的同性恋解放运动,美国社会开始为同性或多元性别群体争取平等权利。当时所针对的课题,包括美国警方对LGBTQ+群体的恶意执法与性别歧视,后来演变成著名的“石墙暴动”(Stonewall riots)。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美国LGBTQ+权利运动不断发展,许多州开始承认同性伴侣关系,并通过同性恋权益保护法案等。
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正式裁决同性婚姻合法化,确立了同性婚姻是受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保护的权利。
美国近半世纪的“性解放”运动,甚至撼动了美国教会的立场。一些教会(如联合基督教会、美国长老会等)已公开支持同性婚姻。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传统教会依然坚守信仰,明确表示反对为同性伴侣举行婚礼,并捍卫其对婚姻的传统定义。
自视为传统信徒的笔者(这里不对复杂的基督教宗派做出区别或解释),仍然坚信“一男一女”才是符合伦理与道德的制度,因为这才是神创造人类的原先设定。
平心而论,美国平权运动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即便我们不认同、不接受,甚至对LGBTQ+群体持保留态度,也不应矮化或歧视他们。
作为人或公民,LGBTQ+群体理应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基本权益,这一点毋庸置疑。
然而,“性解放”运动的发展似乎已逐渐走向矫枉过正的局面。如今,“觉醒文化”(woke culture)和“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带有贬义的标签,代表一种过度敏感、对任何事物都强求政治正确的极端倾向。
正因如此,本应明确的两性结构──一男一女,却在近年来演变为一场关于多元性别的身分认同危机。性别不再被视为生物学的事实,而是被扩展为难以计数的性别光谱(a gender spectrum)。
其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若你不接纳或支持任何种类的性别或性取向,就会被视为侵犯人权,并迅速成为“取消文化”下的目标。因此,唯有不断增加或扩充性别的定义,才能够不得罪任何人。
无论如何,特朗普始终坚持两性制度的立场,却在美国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表明了许多美国公民开始重新拥抱传统价值观。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突然都归信基督(毕竟教会内部对此议题的立场也并不统一),但这反映性别认同的混乱,已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自身的信仰与价值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华盛顿2日法新电)美国周二表示,已批准向菲律宾出售价值55.8亿美元(约247亿令吉)的F-16战斗机。
美国国务院表示,它已批准向盟友菲律宾出售包括20架F-16战机和相关设备的军售项目。
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声明称,此次军售将“改善战略伙伴的安全,而该伙伴将继续成为东南亚政治稳定、和平与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
声明称,这也将提高“菲律宾空军进行海域态势感知的能力”以及“增强其对敌方防空系统的压制能力”。
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表示,只有在收到“采购伙伴”的“已签署要约与接受书”后,这笔交易才算最终敲定。
菲律宾国防部发言人安多隆告诉法新社,他“尚未收到任何关于这决定的正式通知”。
不过,菲律宾起码自2016年卸任的前总统小阿奎诺政府以来,就已公开表明有兴趣购买F-16战机。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