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洪流的现场,我们应该去思考每一个乡镇,都有可能曾经是辉煌一时的城市,时代的演进和叠代,地方上曾经创造的一定不只是财富,还有无数智慧的结晶,向乡镇学习,如同向历史致敬。

在怡保落户6年、在兵如港新村设立据点1年后的今天,我还是保持每一两个月到吉隆坡去感受大都会脉搏的习惯,看忙碌的人们快速越过马路、看不守规矩的司机在车龙当中插队……这些在当年让我离开城市的原因,如今却因为在城乡之间移动、节奏感的切换中,有时也会变成一种滋养的存在。与此同时,城乡视角的互换也让我学会了再也不只是以仰望的视角重新看待曾经生活过18年的都城,对比城市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和社区疏离等诸多挑战,乡镇显然不仅是落后或资源有限的代名词,也拥有城市可望不可及的智慧与价值观。
ADVERTISEMENT
比起吉隆坡的生活,我们在怡保见到的人显然更少,但我却也因此更记得人们的面孔;不仅如此,我们在新村打理的民宿,隔壁家的碧云姐总是义务照顾菜园,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强烈的社区连结,是乡镇生活的一大特色。
再来,乡镇生活总是离自然更贴近,不必刻意远行才能企及,这也使得乡镇居民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更加谨慎,新村的菜园里多的是自然农耕方法,尊重自然的态度,相比许多城市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更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自给自足的能力,也是乡镇生活的一大特色,自己种菜、养鸡、修缮房屋,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而且,这种永续思维常常根植于代代相传的传统智慧中。城市居民则更多依赖外部供应链,容易受到全球经济或物流中断的影响。在对应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下强调地方韧性(Resilience)的当下,城市还有很多可以向乡镇学习的地方。

我在吉隆坡生活的时候,跟住在邻近的朋友一年也没见几次面,在乡镇跟朋友相聚却是日常。城市的快速节奏虽然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但也让许多人疲于奔命,乡镇生活节奏缓慢,居民重视生活品质而非单纯追求效率,work life balance,人们往往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甚至参与社区活动。这种对于生活本质的专注,以及因为长期生活在一起,人们建立深厚的信任与情感连结,这样的关系能带来心理上的支持与安全感,更让人们能享受当下,降低压力和焦虑。
站在历史洪流的现场,我们也应该去思考每一个乡镇,都有可能曾经是辉煌一时的城市,时代的演进和叠代,地方上曾经创造的一定不只是财富,还有无数智慧的结晶,向乡镇学习,如同向历史致敬。不只是单纯的不忘本,而是远古的智慧里,一定有永恒不变的方程式,这些方程式里潜藏着未被开发或可二度开发的文化资源,让辉煌再次涌现。城市的排行会改变,人类文明的智慧只会叠加,城市与乡镇理应成为互相学习的共伴关系,规模与功能虽然不同,核心追求的不都是如何创造一个更人性化、更永续、更幸福的生活吗?
延伸阅读: 卓衍豪/向大自然拜师──地方创生基本功 卓衍豪/“落后”也是一种优势 卓衍豪/永续的城乡 卓衍豪/乡镇的适者生存之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