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发布: 7:21pm 29/01/2025

传统

祝福

仪式感

腊月

年味

春联

玻璃口新村

手写

黄淑莉

星云2025蛇年

玻璃口新村的春联情怀/黄淑莉(文冬)

作者:黄淑莉(文冬)

建村于1950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如今的面貌已不复当年。然而,每年,玻璃口新村街头巷尾依旧弥漫着浓浓的,仿佛连空气都有温暖的期待。村里的大人忙着擦拭窗户、打扫屋子,准备着年货,家家户户在忙碌中透露出安宁的节奏。孩子们穿梭在街巷中,笑声清脆,像风铃一样点缀着这份年味。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那一场场关于的忙碌。

玻璃口新村的年味,从每家每户门前那副红彤彤的春联开始。洗净房子后,大人开始张罗起写春联的事宜。这个,已成为新村的一部分,仿佛年味的象征。村里有几位写得一手好字的大人,尤其是黄有为老师和朱广荣老师,他们的毛笔字在村里极具声誉,早已成为春联的代名词。每年,黄老师和朱老师都会拿起笔墨,走街串巷,帮助村民写下他们心中的新年愿景。

ADVERTISEMENT

写春联的过程,可充满着和温暖。每个字都从黄老师和朱老师的笔下流淌出来,沉静而有力,仿佛将他们的心意与一并传递给了每家每户。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只是对联的文字,更是岁月的积淀,和对未来的美好寄托。

春联的内容因人而异,反映出每个家庭不同的心思与愿望。刚重建新房的家庭,主人希望来年如意安康,便选择了“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这一气派十足的对联;有的家庭孩子刚刚考上大学,便会选“寒窗苦读成佳业,金榜题名报福来”,以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还有的家庭,不奢求太多,只希望生活平和,便选择“人勤家和百事顺”,简简单单却饱含深意。

整个村子在色彩中复苏

除了这些充满诗意的春联,也有一些商店门前贴着如“财源滚滚来,生意兴隆通四海”这样的春联,简单直白。它们虽简洁、平实,却承载着最直接的祝福——“财源滚滚来”、“家和万事兴”、“吉星高照”以及“恭喜发财”。这些熟悉的字眼,虽然少了诗意的深度,甚至带有些许浮躁和商业化,却充满亲切感和普遍性,代表着人们最真实、最朴素的期待。

来到腊月廿九那天,整个玻璃口新村都会变得格外红火。家家户户将春联贴在门框上,村子里立刻被那抹鲜艳的红色装点得如诗如画。每家门前的春联都不同,李家总喜欢挂大红灯笼,春联上的字也较大;黄家的春联则低调精致,字迹纤细;陈家孩子的春联虽字歪斜,却充满着孩童的纯真与笑声。

初一的早晨,村民互相走亲戚,走到邻家门前时,第一件事便是欣赏春联。“哎呀,你家这句写得好,真吉利!”“人家的字真漂亮,像画一样!”这种热闹的交流,仿佛把整个新年都点亮了。

如今,尽管机器印刷的春联早已普及,便捷而迅速,但总有些东西,似乎随着时光流逝渐渐消失,难以再寻觅。那份的春联,带着浓浓的墨香和温暖的温度,字里行间透着岁月的情感与真挚,仿佛每一笔每一画,都与村子深深相连,承载着这个小小社区的故事与记忆。今年我回到村里,依旧见到了精神奕奕的黄老师、朱老师,依旧是那熟悉的笔触,依旧是他们如年年一样的执笔挥毫。

手捧春联,我将它挂在门边,那一瞬间,仿佛时间回溯,老人们的祝福悄然传递在这张红纸上,温暖的气息弥漫开来。那红纸背后,蕴藏的是不舍的回忆与朴素的情感,让整个村子在这份温馨的色彩中复苏,岁月依旧流转,情感却如春联上的字迹一样,深深镌刻在心底。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13/02/2025
挽面/木川(新山)

女为悦己者容,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亮丽自信,现代女性到美容院洗脸,购买护肤品为自己增添姿色,已经是习以为常。

然而,在祖母及母亲那个年代,经济条件不足,生活条件匮乏,浓妆艳抹只能靠传统手艺,那时流行一种叫绞面的独特美容技艺,也有人管它叫线面。

那时,在乡下长大的人都听过,福建人称作挽面(bán-bīn)的一种使用细线除去妇女脸上汗毛的美容传统技艺。

那个年代,女子一生至少要挽面一次,女子出嫁之日会进行挽脸美容的礼仪。挽面的习俗是为开脸(开面),具有带来好兆头、吉祥好运之意。产妇在满月时也习惯挽面,寓意脸庞如满月般美好皎洁。

但也有个别情况,在富裕家庭的小姐们每隔一两个月就要挽脸一次,在盛大传统节日前,姐妹们喜欢聚集在居家明亮的场所,一对一地轮流“挽脸”,为增添节日的气氛先从脸部开始。

每当农历新年到来,妈妈会与左邻右舍的女性长辈,相约在一起互相为对方挽面,作为年幼晚辈的我们,对大人的这一活动深感好奇,长大后才明白个中道理。

回忆在乡下窥探挽面的技艺,不但经济实惠还能增进邻里情谊间。首先在对方的脸蛋抹上一层香粉,那时的香粉是装在一个小四方盒子,叫做“双妹”的品牌。

出嫁时要挽面

挽面手艺看似简单,操作起来还得靠一双巧手。嘴咬线头一端,一只手在拇指与食指上把线头绕好,另一只手腕把线套着,再给线圈转两三圈,形成剪刀状就可以开始操作了。 驻足围观的小姐姐们,看着妈妈手上的细线犹如蝴蝶般,在阿姨脸上来回拉弹,脸上的细毛就一一被除掉,都叹为观止,直呼好神奇啊!

当小姐姐被大人问到要不要挽面时,个个摇头说不,而大人告知出嫁时也要挽面,小姐姐们急着回应不嫁人!不嫁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从前还流传着一道闽南语谜语:“四目相看,四脚相撞,一个咬齿龈,一个面皮痛。”谜底就是“挽脸”啦!这有趣的谜语成为小时候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挽脸这种古老的美容法纯粹靠拔,其感觉并不好受。但是,长辈会对准新娘说挽脸时有点痛感才会“有人缘,得人疼”。这种古老奇特的美容法,不仅仅是省钱,而是比用剃刀要好,它不会伤损皮肤,能延缓汗毛再生,使皮肤变得细嫩明亮,并减少皱纹的产生。

曾经有老外在中国闽南地区乡间游走时,看到挽面这一传统修容法,赞叹这是“东方奇观”的技艺,但这个“儿时奇观”在我国已经落寞至无迹可寻了。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