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过后世界会更好吗? AI为人类想像 2100年地球样貌



(伦敦2日综合电)从好莱坞灾难片《明天过后》到惊悚科幻片《末日列车》,无数影视作品描绘了“气候变迁”如何重塑世界的未来。
英国《每日邮报》运用最新的科学研究与AI(人工智慧)预测距今75年后、2100年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同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气候科学家朱利恩斯特罗夫教授,也向世人提出警告,“对我们所有人影响最大的是海平面上升与极端天气变化。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情况将在本世纪内持续恶化。”
ADVERTISEMENT
多年来,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迁在令地球持续升温。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累时,就像一层毯子覆盖地球,困住来自太阳的热量,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今年,哥白尼气候变迁服务确认,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达到15.1 摄氏度。去年是历史上首次,全球平均气温超过工业革命前水准1.5摄氏度。
未来,科学家预测全球气温仍将持续上升。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根据3种不同的情境,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在最乐观情境下,全球将在2050年达成碳中和(净零二氧化碳排放),从而防止全球气温进一步显著上升。在中等情境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维持在当前水准直到本世纪中叶,然后逐渐下降,并在2100年达到净零排放。
然而,在高排放情境下,全球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在2100 年进一步升高。
根据IPCC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在中等情境下将比工业革命前高2.7摄氏度,在最严重情境下,气温将上升4.4摄氏度。这些变化可能引发大范围乾旱,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如果不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生活在乾旱地区的人口将从目前的23亿增加到2100年的50亿。
未来75年内,随着大气温度升高,海洋温度也将随之上升。1980年代,科学家记录到海洋温度每10年上升约0.06摄氏度。然而,英国雷丁大学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一速率已飙升至每10年 0.27摄氏度。

研究人员预测,在未来20年内,海洋温度的上升幅度可能超越过去40年的变化,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造成潜在的毁灭性影响。
斯特罗夫教授说:“北极夏季的海冰肯定会在2100年之前消失,不仅仅消失一个月,而是会有数个月的无冰状态。这会加速北极变暖,导致格陵兰冰层进一步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破坏永久冻土区,并扰乱深层海洋环流(热盐环流)。”
对于依赖冰雪生存的人类与动物来说,斯特罗夫教授认为,这种变化的速度将快到无法适应。 研究显示,到2100年,全球超过一半的冰川将消失,在高排放情境下,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将减少75%。
无冰环境将使沿海地区更容易受到风暴海浪的侵袭,这与永久冻土融化结合起来,可能导致整个社区被迫迁移。
随着海洋升温,海水会膨胀,加上冰盖融化释放的淡水,将进一步推动海平面上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的研究人员预测,如果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增加,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可能会上升6.2尺(1.9公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此剧烈,世界各地的城镇和城市都可能被淹没,其中包括英国的赫尔、伦敦和加的夫。
在美国,东海岸的居民将首当其冲,纽约市、波士顿、大西洋城和迈阿密的大部分地区可能会被海水吞噬。
这项研究还预测,位于佛州棕榈滩的特朗普“马阿拉歌庄园”也将在约75年内被海水淹没。

更极端的天气
到了2100年,气候变迁带来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极端天气事件的剧烈增加。
伯明翰大学环境健康副教授巴丁顿说:“气候变迁在显著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包括热浪、暴雨、乾旱和野火,这些都会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
随着大气变暖,它能携带的水气也会增加,导致降水强度加剧。
英国气象局预测,在中等排放情境下,到了2100年,与史上最潮湿的一天相当的极端降雨事件可能会变得比现在多10倍。
与此同时,气候变迁导致的天气模式变化,说明某些地区在一年的某些时期将几乎没有降水。
英国气象局预测,到2070年,英国夏季的平均降水量可能减少多达47%,冬季的降水量则可能增加35%。当这些突如其来的大雨落在因乾旱变硬的地面时,发生“闪电洪水”的风险将极为高昂。
在全球其他地区,最大的担忧将是灾难性的“超级飓风”。
台风、飓风和热带风暴本质上是相同的气象现象,形成源于海洋中的暖湿空气上升。由于人为导致的气候变迁使海洋温度上升,这些风暴获得更多能量,导致风暴强度不断升级,变得愈发强烈。
去年,一组研究人员呼吁扩展用于衡量飓风强度的标准——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级,以纳入这些异常强大的风暴。
“六级飓风”将带来时速192英里(约309公里)或更高的狂风,并引发超过25尺(约7.6公尺)的海水上升。
对于日本、印尼、菲律宾和美国南部各州而言,这些毁灭性的风暴在2100年前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
失控的野火
当世界某些地区遭受猛烈风暴袭击时,其他地区则将被酷热与乾旱所折磨。
科学家预测,极端高温与低降水量的结合,将使某些地区成为“火药桶”,极易发生野火。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过程的征兆已经显现。
洛杉矶1月7日爆发了毁灭性的野火,迅速蔓延,导致至少28人丧生,超过1万栋房屋被摧毁,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 当火灾发生时,洛杉矶在经历自1944年有记录以来最乾旱的开年。
截至1月,洛杉矶国际机场自去年10月1日以来仅记录到0.03寸(约0.08厘米)的降雨,导致洛杉矶县陷入“严重乾旱”状态。
“全球天气归因组织”——由美国、英国和多个欧洲国家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网路发布警告,这场野火的高温、乾燥和强风条件,由于全球暖化,导致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3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到2100年,气候变迁与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将使野火变得更加频繁且更加猛烈。极端野火的发生频率预计将在2030年增加14%,2050年增加 30%,到本世纪末将增长 50%。
研究人员警告,即使是北极也将面临越来越高的野火风险,除非采取果断行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广州9日综合电)中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全运会)星期日晚8时在广州揭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以“圆梦未来”为主题,融合传统岭南文化与现代AI科技,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壮阔图景。首个大型节目是150面节令鼓。这是二十四节令鼓以大队伍型式首次单独亮相中国囯家级的大舞台,是大马原创的节令鼓乐文化在中国发展的里程碑性事件。
二十四节令鼓首登囯家级舞台
这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体育盛事,香港特首李家超率领特区政府代表团出席全运会开幕式。
全运会开幕式在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可容纳8万名观众的主场馆举行,预计历时约75分钟,主题是“圆梦未来”,分为“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3个篇章,全长约75分钟,既突出粤港澳同属岭南文化的共同性,同时展示三地各自的社会风貌。醒狮、粤剧、英歌舞、龙舟竞渡等传统元素,将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高科技交织,创造一场“古今对话”的沉浸式艺术盛宴。
开幕式还巧妙融入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大三巴、广州“小蛮腰”(广州塔)等大湾区的地标,展现三地互联互通、同心圆梦。为吸引年轻观众,节目设计中同时融入芭蕾、街舞等表演形式。

表演阵容汇聚中港澳文艺力量
开幕式的主创团队阵容强大,由中国著名导演郎昆担任总导演,香港导演刘伟强担任总监制。表演阵容汇聚中港澳三地文艺力量。歌星刘德华、周深、单依纯等献唱。
歌手周深和单依纯将合唱全运会主题歌《天海一心》。刘德华献唱经典歌曲《中国人》。
在开幕式正式展开前,场内有65分钟的暖场表演。暖场节目分为“潮起”“声漾”“雄风”“筑梦”4个篇章,巧妙地融入舞狮、粤剧、潮剧、汉剧、节令鼓等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展现粤港澳传统与现代交融、体育与艺术共生的繁荣图景。
在暖场节目四个篇章中,潮州二十四节令鼓震撼开场,150名青少年鼓手以青春之鼓擂动传统之声,点燃全运会开幕式现场气氛。
二十四节令鼓以鼓舞的形式表现南方传统农耕文明之美,鼓声急切与轻缓交织,动作柔美与力量兼具,预示这场体育盛事的拼搏风采。浪花般的阵型翻涌律动,以侧鼓、平鼓、上鼓多种打法交替,展现“潮涌湾区”的主题。
“我们在节令鼓表演中,希望通过非遗文化与潮流演出元素的融合,让观众看到潮州传统文化崭新的一面。”中国二十四节令鼓推动人、潮州狮鼓乐传承人、开幕式暖场二十四节令鼓表演者之一的李康迪说。
中国第15届全运会于9至21日在广东省、香港和澳门举行。其中香港承办击剑、场地单车等项目,澳门则负责乒乓球、女子排球等赛事。
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上周六表示,香港各竞赛场馆已经全面准备就绪,制订了详细的安保、人群和交通管理应变计划,确保比赛顺利。他又说,相信赛事将吸引大批旅客来港观赛,带动旅游、酒店、零售及餐饮等多个行业。
新华社上周六刊文提到,习近平将连续第四次出席全运会开幕式,又指“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习近平心中,“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它的意义,小中见大”。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