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阅读了茹国烈的《城市如何文化》后,每进入一个空间或区域时,我都会不自觉地使用作者提到的文化光谱(BEAM)——信念和价值观(Belief and Value)、日常生活风格(Everyday Lifestyle)、艺术和创造(Arts and Creation)以及记忆(Memories)来观察。
简单来说,信念和价值观指的是精神追求,日常生活指的是基本衣食住行,艺术与创造代表创意活动和文化产物,而记忆则指保存过去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作者在书中指出,无论是大到一座城市,还是小到一个建筑空间,BEAM的影响都无处不在。
ADVERTISEMENT

人口密集区的喘息地
梳邦再也丽雅湖泊公园(Subang Ria Recreational Park)坐落于繁忙的商业区,位于 Dorsett Grand Subang酒店和梳帮再也医疗中心(SJMC)对面,公园内有3个湖泊。根据Malaysia Kini在2007年的报道,这片土地曾因计划开发项目而引发争议,许多人担忧开发可能导致洪水泛滥等环境问题。如今这片美景不仅完善保存,还享有“梳邦再也的绿肺”美誉。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人已不再造访公园,不少住宅区的公园也因缺乏维护而变得杂草丛生,设施老旧。然而,梳邦再也丽雅湖泊公园却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为此,我想要以BEAM来分析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所发出影响力。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在疫情行动管制开放后不久,许多人陆陆续续回到商场逛街购物,而这些开放式的商场,采取局部空间开放或是全面开放的方式来处理,给关注空间健康的人们有个安心的选择。
在疫情发生前,大部分的人习惯待在室内空间,包括在住家、办公室以及商场等等,这些空间多数使用空调,室内空气不断循环,对人体的健康是隐患。然而,在没有发生事情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去积极思考改善这问题,一直到疫情发生之后,才有部分的醒觉。
由于城市土地价格昂贵,大部分的建筑空间都是以面积最大化的原则来规划。当一栋建筑的量体最大化后,里面的空间安排就是用隔间墙来分隔;在设备方面,包括灯光照明、冷气空调等,需要用大量的电能和机械来处理,因此室内空间的品质可以想像就不会太好。这样的发展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目前,都还能见到类似的大型建筑在城市里被建造。
一直到差不多2010年左右,有一小部分的发展商注意到,在销售利益上,大量室内空间虽然有更多的使用面积可以售卖,但在设备方面也需要注入更多资金,加上毫无新意的室内空间,很难产生吸引力,因此开始出现以开放空间及绿化方式来取得平衡。虽然这样的做法在前期投资上不见得会比较省钱,但以长期效益来说,是有一定的好处。

商场新格局:开放式空间设计
以商场的设计来说,过去在城市出现的商场都以巨大的冷气室内空间为原则,在规划时的想像是大量消费者涌入,周末时更是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然而,不尽然所有的商场都能成功吸引到大量人潮,有一些非中心地区的商场,在周末或许因为有活动而稍微出现热闹的情景,但在平常日子里,商店里的工作人员比来消费的人还多。由于建筑设计是采取全面空调,在全部空间长时间使用冷气以及照明下,所需费用就会非常惊人。
因此一些新的商场,便采取局部空间开放,或是全面开放的方式来处理。所谓局部空间开放,便是有一部分的空间仍然以室内空间为主,所有商店都面向建筑的中庭,而另外的一些空间,则变成户外的街道设计,例如The Curve、Publika、Sunway Velocity Mall等等。而全部开放的商场,一般上规模较小,如Desa Parkcity的The Waterfront、在赛城的Tamarind Square等。全部开放的商场一般上采用建筑及景观设计的方式,将建筑的空间细分为商店,半户外廊道以及庭园甚至公园。
以Tamarind Square来说,平面呈现“日”字型,外圈为商店,内圈地面层至三、四楼做为室内停车场,并在停车场上方设置开放性商业空间及公园。有趣的是,公园有大小不一的开放平台,有者做为商店,彼此之间有阶梯或步道相连,这样使得公园变成立体且有如迷宫式的通道,可以连结到各个楼层的上层空间。
在疫情行动管制开放后不久,许多人陆陆续续回到商场逛街购物,而这些开放式的商场,给关注空间健康的人们有个安心的选择。
延伸阅读: 张集强/巴生河流域文化轴带 张集强/都市的创新力量 张集强/吴锡山的地景建筑实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