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坐看云起

|
发布: 6:26pm 09/02/2025

中国

印度

东南亚

中国

印度

东南亚

坐看云起| 香江入南洋专栏:东南亚会走向何方(二) 印度与中国之间

石宇坚

主要有两个板块组成,即是东南亚半岛(SoutheastAsia Peninsula ),与东南亚群岛(SoutheastAsia Archipelago),东南亚半岛有着众多外号,有时被称为“东南亚大陆”(SoutheastAsia Mainland),在华文世界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则是中南半岛以及它的前身“支那”(IndoChina),“印度支那”则是本文的标题“印度与之间”,用这个意义引伸到整个东南亚,都饶富意义,东南亚是在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一片战略要地,也是两个大国力量投射最为邻近,而又相互交集的区域,东南亚的地缘政治,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两个强权的关系。

“印度支那”是东南亚半岛更古老的称谓,直到第二次大战期间,华文名字才被改为中南半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普遍的中国人与民国政府都认为“支那”是对中国侮辱性的称呼,因此在1941年,由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倡议,将印度支那改成了“中南半岛”,意指“中国以南的半岛”,目前在两岸都属于较通用的译名,但就东南亚人民来看,“中南半岛”未免太过带有中国中心色彩了,若东南亚人民称呼中国大陆为“东南亚以外的大陆”,恐怕同样会引起不满。

ADVERTISEMENT

 
印度支那的字源

探讨字源,并非是为了穷极无聊,又或者是抛书包,而是因为用字背后涉及思想,涉及我们看待视物的方式,所谓“审词炼字皆学问,斟律分韵亦文章”,“中南半岛”代表了中国本位的东南亚想像,“印度支那”则是西方对东南亚的“东方主义”想像。

所谓“印度支那”,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印度,另一个则是中国,“印度支那”(Indochine)是个典型的合成词,最早是由法国地理学家Conrad Malte-Brun提出的,在十九世纪开始使用,形容介于介入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地区,因此,广义来说,形容整个东南亚亦无不妥,以马来西亚为例,同样受到印度与中国文化的影响,只是后来法国在中南半岛建立“法属印度支那”,包括了当今的越南、柬埔寨和寮国三国,印度支那就更多是指涉中南半岛,而非东南亚的群岛世界。

“印度支那”显然具有浓厚的西方中心色彩,在十九世纪初的法国以及西方,对遥远的东方所知有限,他们能说出的两个地理区域,就数中国与印度,因此就把东南亚视为印度与中国的中间物,这种陈述忽略了东南亚文化的主体性,予人东南亚文化无足轻重的错觉,只是中国与印度的附庸,因此在现代的政治学、国际关系研究里头,已经很少使用,主要会用东南亚大陆、东南亚群岛予以替代,“印度支那”只在研究特定历史以及相关文化现象里使用。

摇摆在中印之间

在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上,“印度支那”作为带有西方中心色彩的词语被少用了,但抛开这个字词,其意涵在国际关系意义上,东南亚作为“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居间性”(Inbetweenness)仍然值得探究,“居间性”可以有三个主要的意涵,一是“中间性”,即两者皆非;二是“中介性”,作为两者的桥梁;三则是“混杂性”,两者皆是,在现实当中,这三种特性当然在东南亚互为影响,作为东南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带一路”与“东进政策”交汇点在东南亚

在不同语境下,东南亚各国或作为整体的“东盟”,要强调东南亚的“居间性”应当都是不同的。东南亚的“居间性”的特质与使用应当都被东盟各国所重视,现实政治是无情的,东南亚必定会受到中国与印度崛起的力量投射影响,以大国战略为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与印度莫迪政府的“东进政策”(ActEast policy)的交汇点就在东南亚。

以缅甸内战为例,中国与印度都在隔空进行博奕,中国支持果敢同盟军的清剿电诈行动,改变了缅甸北部的地缘政治态势,并在及后与缅甸军政府达成深化合作协议,取得更多在皎漂港的权益,印度则通过支持若开军,使若开军已控制若开邦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领土,印度把政治触觉也伸到缅甸的境内。

大国崛起之后,将力量对外投射,拓展其影响力都几近像是“物理定律”一样自然,不论是软实力、硬实力,这也就是美国国际关系所说的“攻势现实主义”,大国都具有进攻性的意图:“总是在通过以潜在对手为代价获得额外的权力增量来改变权力平衡。”

东南亚是一把双刃剑

在这种格局下,东南亚这种介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居间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是,既可能面对巴尔干化,成为大国博奕的战场,这种情况在美国特朗普政权上台后,可能性变得更大;二是“介乎两者之间”,可以居间取利,承接产业转移的红利,并且成为两者利益的结合点,更主动的话,则成为两国冲突发生时的谈判场所或中介人,使得东南亚在国际关系上的话语权得到提高。

要达到后者的目标,东南亚必须对“居间性”有更深入的理解,不仅是上述所说的“印度与中国之间”,事实上,将东南亚包括在大战略上的,还有美国的“印太战略”以及日本的“自由与繁荣之弧”(后续为“亚洲民主安全之钻”),东南亚都恰巧处于这些战略的中间,与其被动地被规划,不如主动投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