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霹靂區學記負責人麥肖劍
在不同的年紀,我們有著不一樣的夢想。小學時大家都寫過作文《我的志願》,當時彼此的志願大同小異,不外乎是醫生、工程師、建築師、老師或律師。這些志願或許是父母所希望的志願,也是長輩最喜聞樂見的答案,可對於寫出這些文字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在提筆時可能是懵懵懂懂,一無所知。
長大之後,如果再給予一次機會回答這個問題,大家的答案是否會不一樣呢?

何佳陽:動物無法說話
讀獸醫系比醫學系難
獸醫系就讀生何佳陽(21歲)表示,促使他踏入生物系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高中時生物成績一直穩居班上第一,由此深知自己對生物系最感興趣;另一方面,初中時期開始養狗的他,每次帶愛犬就醫時都佩服獸醫能與動物交流,覺得這行業很有趣,便下決心成為一名獸醫。
“獸醫和醫生都一樣需讀5年,但我認為獸醫系遠比醫學系困難。醫生可以與病人溝通找出病因,但動物沒辦法說話,獸醫只能靠自己為動物探病。”
解剖羊課程印象最深刻
他披露,這幾年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解剖羊,那是他第一次解剖動物,羊的血管被插入膠乳(latex)以方便學生觀察時,血濺到同學臉上,觸動他惻隱之心。
“原來獸醫雖然給予人的印象是愛護動物,但在一些情況下也有不得已之時。若為了實驗解剖人,使用的是大體,可獸醫解剖的卻是活生生的動物,實在不忍心。”
在印尼艾爾朗加大學(Universitas Airlangga)就讀的他披露,一開始他不適應當地食物,每天鬧肚子,儘管毫無下廚經驗,也只能上網找資料慢慢摸索,不斷嘗試把自己習慣的口味融入食物中,終於完成自己滿意的菜餚。他笑言,自己煮的食物吃得比較安心,也算是多學一種技能,省下一筆。
他說,異國學子面對的其中一個挑戰就是思鄉。每當思鄉之情湧上心頭,他就會尋找一同到印尼求學的大馬同學抱團取暖、排憂解難;若學弟妹選擇出國發展,必須先考慮自己是否能適應。


譚寧恩:課堂知識僅用20%
工作挑戰靠經驗應對
在一家本地塑料公司工作的化學工程師譚寧恩(25歲)當初選擇化學工程系,因為當工程師是他的夢想,自己的化學成績也比其他理科成績特出。
“我希望為社會作出貢獻,設計出來的東西能協助改善環境或減少汙染。”
進入化學工程系前,他理所當然認為課程範疇主要是他的強項——化學,但正式入讀後才發現不然,此科系更偏向物理學,但他沒有放棄。
他指出,畢業後剛開始工作的那一段時期,是真正困難的階段,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職場裡頂多只運用了百分之二十,其餘都是靠一步步學習獲取經驗。
工作遇挑戰須調整心態
“環境的轉變一開始讓我倍感壓力,因讀書和工作完全是兩碼事,學習只為了獲取知識,而工作還需考量公司的前景,為公司作出貢獻。所以工作上遇到挑戰時一定要及時調整心態,自信勇敢地面對問題。此外,向領導請教和與同事的合作也非常重要。”
他認為,以興趣作為選系主要標準才能走得長久,橋到船頭自然直,一切順其自然,無需太過壓力。
“一心考取好成績抑或只求及格,都是個人選擇,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即可。”


何敏綺:精通法律解決問題
建築師需有批判性思維
現進修建築系碩士的何敏綺(26歲)表示,中五畢業後她在開放大學參與的試課科系是生物醫學系,但她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呆在實驗室埋頭做實驗,回家思考一番後,驚覺身為理科生的她其實一直以來都對美術充滿熱忱,只是升上高中便沒再接觸,最後決定修讀文理結合的建築學。
修讀建築系前,她和多數人想法一樣,認為建築學主要學習設計建築平面圖,修讀後才知道設計平面圖只是冰山一角。“建築學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建築師不僅需有批判性思維完成計劃書和解決問題,還必須精通各種法律,如建築師法令和施工法令。”
她打趣稱,修讀建築學可以探討很多有趣的工程,但有時也因工程太繁雜而需沒日沒夜,睡眠時間大大減少。
盼到外國學不一樣建築知識
修讀建築系一段時間後,她對本地建築學有些“想象幻滅”。“馬來西亞還是發展中國家,比起外國,建築學不算先進,也缺少有品質的空間進行工程。因此我希望可以到外國發展,外國工程的預算和品質比本地高,希望能在外國學到不一樣的建築知識。”
她以轉系過來人身分建議學弟妹,若遇到喜歡的工作一定要堅持到底,保持熱忱做到老,但遇到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就要當機立斷轉行了。


何抒霈:讀書實習耗時耗力
醫生隨時待工時長
在雪州診所就職的家庭醫生何抒霈說,她一直以來都希望家中有一名醫生,幫助家人解決病痛,所以她決志成為家裡的第一名醫生。
懷著對救死扶傷的憧憬,她選擇了從醫,不過之後也發現,現實生活中醫生需隨時待命,工作時間很長,讀書和實習也耗時耗力,半途而廢的“戰友”不在少數。有者被父母所逼,從原先的科系轉去醫學系,沒有興趣也不能適應,最終患上憂鬱症,好在轉行後情況改善,無需再看心理醫生。
因此她強調,只有自願選擇的路才會堅持走下去。
熬到成專科 收入才可觀
“很多人覺得醫生待遇好、薪水高,其實醫生工資沒有大眾想象中的多,只有熬到成為專科醫生,往私人領域發展,才會有可觀的收入。”
她坦言,實習期有些專科醫生會刻意刁難實習生,所以和醫生及護士打好關係非常重要,要虛心向他們學習,態度一定要謙卑。
當被委派到新部門實習時,她會向學長姐討教,事先了解此部門上司的喜好與避忌,同時也與護士建立良好的關係,才能掌管病房細節和病床分配。
實習期“一心三用”最難
她表示,實習期面臨最大的困難是缺乏時間,每4個月會被委派到新部門實習之餘,也需要讀書及應付考試,可謂“一心三用”。
此外,醫生因工作繁忙,可能更容易忽略家庭,有的醫生甚至出現“沒時間”結婚的情況。她勸請學弟妹選擇讀醫前一定要深思熟慮,釐清自己讀醫的原因,因為讀醫期間未必一帆風順,難免會有低潮期,唯有秉持初衷才能繼續堅持。
她也點出,醫學有很多選項,如心臟科、兒童科、婦產科等等,不喜歡其中一科,未必等同於要放棄學醫。

【學記感言】
選自己感興趣科系才能堅持
人前光鮮亮麗的工作,背後的壓力和心酸只有當事人才知曉。唯有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系,才會對未來的工作抱有熱忱,再辛苦也會咬緊牙關堅持下去。選系時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因為別人的風言風語,輕易動搖自己的選擇,因自己才是未來的主宰者。
【負責人感言】
讀完整篇才捉到中心思想
導言比較隱晦,和下文的承接關係不強,需讀完整篇文後才明確捉到中心思想。不過此題材取角有創意,比起單純訪問什么科系是幹什么的,這篇報道著重在一些科系的“之前”“之後”(Before & After)面貌,讓整篇文更有稜角。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内比都28日法新电)缅甸中部周五中午2时发生里氏7.7级强烈地震,最大城市仰光震感剧烈,邻国泰国曼谷、越南河内以至中国云南都有感受到震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一家大型医院变成了“大规模伤亡区”,一名医生表示,“从未见过如此多的伤者涌入医院的情况”,令他疲惫不堪。
法新社记者看到,该市主要医院急诊室的入口压在一辆汽车上。
这家拥有1000张床位的医院的伤者正在医院外接受治疗,他们的担架上挂着静脉输液。有些人痛苦地扭动着身体,另一些人则一动不动地躺着,亲属们试图安慰他们。
一名医院官员带记者离开,称:“这是一个伤亡惨重的地区。”
另一名官员表示,数百名伤者已抵达医院。
一名医生告诉法新社,“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我们正在努力处理这种情况。我现在太累了。”
通往医院的路上挤满了车辆。一辆救护车试图通过,一名医护人员大喊:“汽车让开,救护车才能通过。”
在该市的国家博物馆,随着大楼开始摇晃,天花板上落下碎片。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逃到外面避难,有些人颤抖地流着泪,另有一些人抓起手机试图联系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