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大多數人在正規催眠狀態下,仍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並會在受到外部刺激時自然甦醒。因此,這對中國夫妻的經歷更可能是由於疲勞、高壓力、睡眠剝奪及強烈的心理暗示的共同作用所導致,而非真正被“困”在催眠中。
ADVERTISEMENT
近日,一則關於一對夫妻嘗試自我催眠,最終疑似無法自行脫離催眠狀態的新聞引發熱議。這一事件不僅讓人們對催眠的神秘性產生了許多想象,也暴露了在缺乏專業知識情況下,隨意嘗試心理技術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催眠究竟有沒有如此強大的控制力?普通人是否真的能將自己催眠至無法醒來?
首先,從科學角度來看,催眠雖然能影響人的意識狀態,但並不像影視作品所描述的那樣能徹底控制一個人的意志。自我催眠和業餘催眠嘗試通常較難達到深度催眠狀態,更不用說“無法醒來”。事實上,大多數人在正規催眠狀態下,仍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並會在受到外部刺激時自然甦醒。因此,這對夫妻的經歷更可能是由於疲勞、高壓力、睡眠剝奪及強烈的心理暗示的共同作用所導致,而非真正被“困”在催眠中。
值得關注的是,大量研究表明長期睡眠不足和高壓確實會降低人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增強其可暗示性(suggestibility)。這意味著,在極度疲勞和情緒緊繃的情況下,一個人更容易接受心理暗示,進而產生偏離現實的認知和判斷。因此,這起事件也提醒我們,在心理狀態不佳的情況下,不應貿然嘗試心理實驗,否則可能會放大負面情緒,甚至引發不必要的心理困擾。
那麼,一旦進入催眠狀態,如何才能甦醒?通常而言,明確的喚醒指令,如催眠師的倒數計時,或強烈的外部刺激(如噪音、身體觸碰或突發狀況)都能讓被催眠者恢復清醒。如果有人在催眠後仍無法完全恢復意識,則可能需要專業人士的介入。
至於催眠是否會造成長期影響?科學研究表明,正規催眠本身不會導致長久性的心理損害。然而,如果催眠過程不當,或個體本身存在心理脆弱性,則可能會引發負面體驗。此外,曾經接受過催眠的人在未來可能更容易進入催眠狀態,但這種“易感性”亦
普通會員 | VIP![]() |
VVIP | |
---|---|---|---|
星洲網平臺內容 | |||
星洲公開活動 | |||
禮品/優惠 | |||
會員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動/特級優惠 | |||
電子報(全國11份地方版) | |||
報紙 | |||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我國人民每年被捲走540億令吉,佔我國GDP的3%。如果政府再不出手干涉,恐怕未來我國人民要面對更大的損失。趁今年我國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現在該是我們出手解決問題的時候。
我在日前禮貌拜會雪州總警長鬍先。當我們聊到治安問題時,他告訴我最近電信詐騙和電商詐騙案件異常猖獗,每年遭捲走鉅額款項。
我當時還哀嘆地打趣說:“難怪現在沒有人要破門行劫了。”
最近跨國犯罪集團來馬設立呼叫中心,針對祖籍國公民進行電信詐騙。如果他們遭我國警方逮捕,可是受害者全部是中國民眾,我國警察該用哪一套法律來調查和提控他們?
在邊境相對開放的情況下,我們如何能夠有效阻嚇外國人前來我國進行非法活動?
同樣的,許多我國公民在高薪利誘下被人蛇集團帶到黑幫雲集的外國犯罪區域進行類似的非法活動,欺詐本國公民。這該當何辦?
以上問題足以顯示網騙已不再是單純的社會新聞,而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課題。
非華文媒體最近開始出現輿論,認為網騙案例暴增與馬中兩國決定相互免簽有關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起國內網絡犯罪案飆升35.5%,總數高達3萬4532宗。其中,電子商務詐騙高居榜首,佔所有案件的33.2%。其次是電信詐騙(30%)、虛假投資(15.6%)、虛假貸款(12.3%)、電子金融犯罪(6.1%)和愛情詐騙(2.7%)。
普通會員 | VIP![]() |
VVIP | |
---|---|---|---|
星洲網平臺內容 | |||
星洲公開活動 | |||
禮品/優惠 | |||
會員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動/特級優惠 | |||
電子報(全國11份地方版) | |||
報紙 |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