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本繪本,也能講出大道理嗎?答案是,可以!這一期,就給大家推薦一套即使出版了20年,仍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畫風和故事都非常有趣,深入淺出的繪本!
這套“聰明豆繪本系列”中,以“小故事大智慧”為主題的6本繪本,是由英國作家朱莉婭·唐納森和德國插畫家阿克塞爾·舍夫勒聯手創作的。這兩人,被媒體稱為“繪本夢之隊”,是“天作之合”。
ADVERTISEMENT
兩年前介紹過其中一本——《小海螺和大鯨魚》,這期就一口氣介紹另外的5本!這5本分別是《咕嚕牛》《咕嚕牛小妞妞》《小房子變大房子》《城裡最漂亮的巨人》和《女巫掃帚排排坐》。
這系列得過多項國際大獎,也賣得很好,創下了單冊全球銷量兩百萬冊的暢銷成績!
像《咕嚕牛》就獲得1999年斯馬爾蒂斯兒童讀物金獎、《女巫掃帚排排坐》獲得2003年藍彼得兒童讀物獎和《咕嚕牛小妞妞》獲得2004年英國國家圖書館獎最佳兒童讀物。
目前這個系列已有近30種語言版本在流通,歷久彌新,讀過以後,會驚歎小小的繪本,真能講大道理哦!
《咕嚕牛》:用機智避開陷阱
故事並不複雜——森林裡有隻小老鼠,總是面對不懷好意的狐狸、貓頭鷹和蛇等動物的威脅。且看他如何發揮機靈才智,聰明地脫險!
小老鼠首先遇到想要“請君入甕”的狐狸,他急中生智,說約了咕嚕牛。狐狸好奇了:“咕嚕牛?誰呀?”小老鼠於是開始形容:“他有可怕的獠牙,可怕的爪子,可怕的嘴裡長滿了可怕的牙齒!烤狐狸是他最喜歡的菜!”狐狸聽罷飛也似地開溜了!
接下來,小老鼠遇到貓頭鷹和蛇,都跟他們說了同樣話,作了同樣的形容,還說這咕嚕牛最喜歡油炸貓頭鷹和炒蛇肉!
結果,小老鼠真的遇上了現實版的咕嚕牛!“哎喲!怎麼真有……咕嚕牛?”但他保持冷靜,說森林裡大家都怕他這隻老鼠仔,不信可以跟他走一趟!結果,大家看到小老鼠身後的咕嚕牛,當然是嚇得逃跑!(咕嚕牛還不知道大家怕的是他,以為是小老鼠。)
小老鼠還火上加油:“聽說咕嚕牛肉很不錯,我倒想試試!”就這樣嚇跑了咕嚕牛!
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在評論時說:“小老鼠的方法不叫欺騙,他沒有傷害任何人,只想把想傷害他的人嚇跑。”
小時候,孩子讀這個故事總讀得特別開心,很是佩服小老鼠的才智,還有幽默感!個子小,就靠腦力獲勝!我想,長大以後,面對生活中的危險和或許存在的人際關係陷阱面前,孩子如若能學到小老鼠的機智,也是不錯的。
《咕嚕牛小妞妞》:冒險精神能解決好奇心
這是《咕嚕牛》續集。咕嚕牛爸爸警告女兒小妞妞,千萬別去茂密的樹林,那裡有隻兇惡的老鼠!可是偏偏,小妞妞充滿好奇和冒險精神,在一個颳風下雪的晚上,她決定親自去確認!
小妞妞最先遇到蛇,然後是貓頭鷹,接著是狐狸,最後,終於找到了小老鼠!小妞妞想吃掉小老鼠,這時小老鼠又哄說可以幫忙叫兇惡的大老鼠出來,小妞妞於是鬆了手,小老鼠趁機爬上樹!
月光灑下的影子,大老鼠真的出現了!小妞妞嚇得拔腿就跑!小老鼠竟跟著足跡到了咕嚕牛洞,啃著他的榛果,看著依偎睡去的父女倆,畫面很是和諧。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小牛的好奇探索和英勇精神。她親自看過了,心裡就不那麼鬱悶了。(即使還是被矇騙過去。)而小老鼠也再次證明了他的機智和膽量。
《小房子變大房子》:心變了房子就變了
普通會員 | VIP![]() |
VVIP | |
---|---|---|---|
星洲網平臺內容 | |||
星洲公開活動 | |||
禮品/優惠 | |||
會員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動/特級優惠 | |||
電子報(全國11份地方版) | |||
報紙 | |||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趁着开斋节短假,将最近爆火的Netflix影集《混沌少年时》(《Adolescence》)一口气看完。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因为我是妈妈,家中育有青少年(小禹正好也是13岁,跟剧中男主角同龄),也许因为一镜到底张力太强,值得思考的点太多,让人看完后仍感心有戚戚,难以平息。
这部剧的编剧和演员功底都非常深厚,不只深入探讨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更细腻地表现了霸凌事件带来的心灵戕害。有人说,这简直就是“家长教科书级别”的神级影集,每个家长都应观看,都会有所启发!
如果单挑一个最让我深思的点,应该就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家庭压力下,孩子内心的难过、压抑和愤怒,该如何被及时发现?大人该怎么做,才能将内心逐渐扭曲,逐步走向黑暗的孩子拉回有光的地方。在一切都还来得及以前。
我们的学校,课太满,要赶的课纲太多,根本没有缝隙容下情绪教育。但是我们每个人不都有情绪吗?别说小孩,大人有时心情也会莫名沉到谷底,不想说话,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只想一整天都卷缩在沙发里。
当我们生气、害怕、愤怒、觉得憋屈……当这些令人不舒服的消极情绪来袭,该如何排解?当学校没办法教情绪教育时,父母是不是就得补上?
问题在于,关于接纳与排解消极情绪的议题,父母也没有学过。上个年代,大家也都是在压抑、埋藏、无视、忽视与否定负面情绪下长成大人再成为父母的,突然要转换成“引领者”,还真不容易!好在,我们可以在陪伴引导孩子时,一步步重新学,也是好事!
给家长与孩子的情绪主题绘本
这一期,就给大家推荐美国资深心理学博士黛博拉·塞兰妮的绘本《妈妈,我好难过怎么办?》。这是一本给孩子(也给大人)提供面对和排遣难过的绘本。
英国著名育儿真人秀节目《超级保姆》制作人乔弗洛斯特就说了:“这本书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对自己的感受有所体察,是父母教导孩子走出积极人生的第一步。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不光需要父母的温柔以待,还需要能在精神和情感上实现自我重振的力量之源。”
是的,觉察情绪、接纳情绪并加以消化排遣,是人生重要的功课!
情绪主题绘本很多,像《我的情绪小怪兽》《菲力的17种情绪》、还有由另一位美国知名儿童心理咨商师康娜莉雅·史贝蔓编著的《我的感觉》8册情绪主题绘本,都是畅销全球的情绪教育绘本。
这本《妈妈,我好难过怎么办?》算起来,内容不会让人“太意外”,但是,能够让父母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同时学到“方法”,这点很重要!(没人给家长采编情绪教育教科书,感谢有情绪教育绘本。)
做什么事都不开心
“我有时候好难过,难过得哭起来。”
开篇,左页短短一行字,右边手插裤袋垂首饮泣的伤心男孩。孩子应很快能共情。
作者表示,难过的时候,我们不只会哭,还会藏起来,会乱丢东西宣泄。
“我有时好难过,难过得做什么都不开心。收到礼物不开心。吃冰淇淋不开心。看着篮子里的小兔子,也不觉得开心。”
读完这些,“具象化”,是我首先想到的词。感受和情绪是如此细微而感性的,甚至往往无以名状。如果我们想要教孩子觉察情绪,就得先帮助孩子,学会形容那股胸口里的郁闷感觉。
把悲伤赶跑的方法
这天,作者写道——“这天,我见到了一位咨询师。她能帮助我了解自己的感受。”
很多时候,固有的社会标签,会让我们停留在“去见辅导员的都是精神有问题的,我没‘严重’到需要去见的程度”。我想因为作者本身是资深心理学家,所以能点出“咨询师能帮助我了解自己的感受”这个重点。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咨询师告诉男孩:“有时悲伤会变得很大很大,大到把所有地方都占满,大到快乐没地方可去。所以,怎么能让悲伤小一点儿,让难过少一点儿?”
是的,悲伤和难过的感受,是真实的,而且会“变大”。我们不能再用打压式教养手法:“这有什么好哭的?有什么好难过?”
而将自己的,和孩子的悲伤和难过硬生生压下,仿佛只要说没有,难过就会不见。
既然难过是真实的,我们就要允许凝视它、拥抱它、不批判它,再学习化解。作者指出其中的方法,可以哭、可以暂时躲一躲、可以说出来、可以画出来、可以捏粘土、可以抱柔软玩偶,同时也可以听喜欢的音乐、闻闻花香或尝尝美味健康的美食。
“多花些时间接触大自然,也能把悲伤赶跑呢!”排遣负面情绪,我们总忘了大自然!大自然里的阳光、微风和绿色,真的很疗愈,如果我们可以在心情低落,不想踏出家门的时候,说服自己或孩子,走出去,去一趟公园,深呼吸,或许就会好很多。
善用5种感官缓解低落情绪
绘本的后面,附有“成年监护人实用指南”,提醒家长该如何留意婴儿与学龄前幼儿的低落难过情绪信号。尤其这个低幼阶段的语言发展尚未成熟,但情感上又比较敏感,会通过哭喊、烦躁或抱怨身体不适如胃痛、头痛、耳朵痒等来反映和表达,我们应该觉察并应对。
指南里也提出应对方法,建议家长要善用“5种感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来缓解低落的情绪,让孩子能从低落和无精打采的沮丧感和无力感中,逐渐恢复生机。
当然,我们不必排斥难过的心情,不必急着将它赶走。负面情绪是情绪感受的一个部分,我们要教会孩子观察与觉知,同时让他们知道,难过时尽量不要自我封闭,让自己越陷越深,要懂得走出来的方法。
我一直在想,倘若《混沌少年时》剧集里那男孩,在被标签与霸凌的时候,有内建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愈机制,是不是就能避免后来的一场悲剧。
如果教养路上,我们能做对几件事,其中一件必定就是,协助孩子建立稳健的内在情绪接纳与自愈机制,而且是,越早越好。那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棒的成长礼物!
愿我们都能与难过同在,又能及时走出悲伤,积极拥抱生活,向阳生长。
《妈妈,我好难过怎么办?》文:黛博拉·塞兰尼(美) 黛博拉·塞兰尼 她曾在多家学术期刊发表抑郁和心理创伤的相关论述,并接受过《纽约时报》、美联社和NPR(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此外,她还是走上TEDx演讲台的演说家,并曾担任NBC电视节目《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的技术顾问。 她出版过《您的孩子和抑郁症》(Depression and Your Child)《康复信》(The Recovery Letters)《鼓舞人心的希望》(Inspiring Hope)等书。 凯拉·泰斯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