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发布: 5:00pm 17/02/2025

马来西亚

香港

龙应台

陈冠中

马来西亚

香港

龙应台

陈冠中

【读家投稿】邓洁盈 / 什么都没有发生的香港:人人都是张得志

作者:邓洁盈(蕉赖)

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我在张得志身上也看到了许多马来西亚华人的影子……”

ADVERTISEMENT

知道这本书,是在香港旅游时偶然走进的书店里。我想买几本在马来西亚找不到的香港本地小说回去阅读,被书架上的一本《香港三部曲》吸引,从书名就知道是我想了解的香港故事。

作者先是在1976年创办《号外》杂志,任总编辑一职,尔后赶上香港电影新浪潮,创作《烈火青春》、《等待黎明》等电影剧本。同时,他也发表不少香港叙事的小说和散文,其中收录并出版在短篇小说集《香港三部曲》。无论是事业或人生轨迹,香港都对陈冠中影响极深。

曾形容陈冠中的文章《我们这一代香港人》为“香港人了解自己、外地人了解香港人必读的”,这句话也适用在《香港三部曲》其中的第二部曲《什么都没有发生》。

◢我们最熟悉的香港人……

《什么都没有发生》以倒叙开篇,讲述了香港回归一周年,主人公张得志遭受枪击的故事。临死前,他想到的是14年前在超市买的一包黄糖,以及遇见的那个最爱的女人。张得志的生存哲学简单而直接:“我又有何损失?”凭借这种态度,他在一个个老板的带领之下成为专业的经理人,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香港人。作者陈冠中借着张得志的视角揭示了香港高度商业化的一面。在香港商界混得如鱼得水的张得志,带着谈生意的语气来回望这一生。

阅读的过程难免觉得张得志过于理性和冷静,但并不冷血。正如也斯在序中写道,这样的第一人称叙述仿佛是张得志的自我嘲讽;他没有稳定的恋爱关系,却在看见黄姑娘独来独往时,揣测她曾受情伤而不想与他人交往;他随时从男女关系脱身,却不知不觉留下沈英洁的“根”;他低调处事、野心不大,仅仅是雪茄黎、托图等等大老板的第二把手,却没想到成为台湾黑社会的眼中钉;他视托图为榜样,遵从所谓的“游戏规则”,却没有享受如托图一样的退休人生;他无牵无挂,但在他倒下时,那700瓶红酒、6块黄金表和来不及规划的沈英洁儿子大学计划都是他放不下的枷锁。

张得志为了做生意走遍非洲、东南亚、北美、西欧、大陆与台湾,目睹了尼日利亚政变、印度政府的腐败、中国改革开放、六四事件、台湾黑帮风云和香港97回归——国际事件一一上演,张得志冷眼旁观,他并不抱有家国情怀,喝酒与召妓是日常爱好,赚钱才是正经事。张得志到处漂泊,没有计划,随时变通。没有一件事、一个人值得他安定下来。张得志潇洒地说出“我随时都可以死,这是最好的证明”。然而,他并未如自己所希望的那般,干净来干净走。

“快乐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不快乐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张得志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验证他的命运,他想得到的都有,他意想不到的,通通找上门来了。

香港与马来西亚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我在张得志身上也看到了许多马来西亚华人的影子;华人爱权却难以参政,便转头爱钱——或投资创业,或炒股搞房地产;华人对政治冷感,对国际事件没有太多看法与评论;华人爱无能,结婚率低,离婚率高;华人小时候大多体验贫穷的滋味(华社领袖常把“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挂在嘴边),长大也摆脱不了对物质的追求。华人与张得志作为资本社会有贡献的一分子,都是一代代忠实的享乐主义者。

我在阅读《什么都没有发生》后才发现,我是张得志,我也不是张得志。我没有700瓶红酒和6块黄金手表,没有随时离开家乡闯荡的勇气。正因如此,我认为自己可以随时死去,毫无牵挂。

我仅有张得志的豁达,没有张得志的成功。我是一半的张得志,甚至连张得志也不如;我不快乐的,不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而是发生的都不是我想要的。

相关文章:

【我在泰国逛书店】郑德发 / 走进曼谷社区独立书店
从姐弟视角,看香港大时代
【香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香港旧味依然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