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不讲个人崇拜的德国绿党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像罗伯特·哈贝克 (Robert Habeck)一样成为竞选活动的焦点。去年11月中旬,他在在威斯巴登举行的党代会上以96%的得票率当选下届联邦议院大选绿党总理候选人。
压力巨大的三年
哈贝克在这一届联邦政府担任了三年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在执政联盟因意见不合崩溃后,哈贝克决心继续战斗——尽管他所在的绿党目前的民调支持率仅为12%到14%,他本人也在社交媒体上被误解和仇视。在许多德国人看来,哈贝克和他的绿党提出的气候保护和能源转型计划过于雄心勃勃。
ADVERTISEMENT
2022年3月,哈贝克告诉德国之声:“我一直很清楚,我会做出一些不受欢迎、让很多人受到挑战的决定。这些决定可能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但却是必须的,因为从长远来看,这些决定对国家来说是正确的。”
55岁的哈贝克绝对可以说是政坛新人。他30多岁时才加入绿党,之后担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绿党主席。2012年至2018年,他担任该州环境部长。在此之前,哈贝克与妻子安德里亚·帕卢克(Andrea Paluch)共同创作了儿童读物和犯罪小说。例如,2024年4月在德国电视一台播出的犯罪惊悚片《洪水-堤坝上的死亡》就改编自哈贝克和他的妻子的小说。
作为党魁取得选举成功
自2018年1月至2021年联邦选举,哈贝克与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共同担任绿党领袖,后者后来担任德国外交部长。这是绿党成功的时期。在2019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绿党获得了20.5%的选票。2021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后,绿党加入执政联盟。该联盟由社民党、绿党和亲商的自民党组成,因各党所代表的政治光谱而简称为红绿灯联盟。
从改革联盟到战争爆发
这三个政党主要计划进行社会改革,而哈贝克作为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希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重组。但很快整个时局就发生了变化:2022年春天,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德国不得不以创纪录的速度告别从俄罗斯进口的廉价石油和天然气。
规划已久的俄罗斯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北溪2号”未能开通。哈贝克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天然气供应商,例如在卡塔尔。在多哈,他向德国之声讲述了他所遇到的巨大争议:“当然,这里每个人都清楚,德国想要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措施,我们不会启动北溪2号项目,而且我们将气候保护放在首位。但他们的观点是:如果被我们视为恐怖分子的叛军向我们开枪,你们就会把我们晾在一边。你们只有在需要我们帮助时才会来找我们,这就是他们向我直说的。”
危机时期的讲解员
哈贝克的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因其清晰的表述而广受好评。在许多采访中,他向市民解释了战争开始后的全新形势。他承认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并提醒人们要做好应对物价上涨和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准备。他反复宣传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不断讲解德国几乎所有政治基础迅速变化的原因。
他2023年2月这样说道: “普汀发动了战争,而独立于俄罗斯的供应恰恰意味着不让普汀赚钱。毫无疑问,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正在为此付出代价:高通胀、高能源价格。还有许多由此带来的恐惧和担忧。”
转折点:供暖法
但随后却出台了“供暖法”。该法试图将国内建筑物的供暖方式从主要使用廉价燃气改为使用新型热泵,但起草仓促,国家对购买昂贵的新型热泵的支持不明确。事实证明,市场上也无法这么快供应这么多热泵。哈贝克的声誉因此一落千丈,许多市民把他视为一个来自大城市的冷漠的生态狂热分子,尽管三个政党在联合执政之初都制定了转向可持续供暖的计划。去年秋季,哈贝克的支持率降至20%左右。
最后,政府没钱了
最后,联邦宪法法院一年前禁止政府从冠病疫情期间未使用的支持资金中拿出600亿欧元用于气候保护。自那时起,政府就缺少资金来实施许多计划。三党争执越来越频繁,哈贝克的形象也不断受损。
此外,工业届大规模裁员威胁和经济增长疲软最近也被归咎于他这位经济部长。最后,在财政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去年11月初被解职、自民党退出执政联盟后,哈贝克与德国总理肖尔茨一起组成少数派政府。新的选举将于2月举行。
红绿灯联盟解散:“从历史角度让人生气”
红绿灯联盟解散几天后,哈贝克向德国之声简要介绍了他的心情:“这真的很让人生气:如果你看看红绿灯联盟的历史,我会说,我们一开始是一个社会改革项目:公民身份、移民。我们一直很清楚,我们在经济和金融政策上存在重大分歧。之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来了。我们如何保持国家稳定很快就变成最重要的问题。但从历史角度看,红绿灯联盟名声如此糟糕并且最终失败,也非常让人生气。”
对新的政府联盟持开放态度
那么现在怎么办呢?哈贝克会再次成为一名作家吗?很难想象。他和他的绿党仍愿意与新的联盟合作,哪怕是与保守派基民盟和基社盟合作。他认为,他的政治生涯不应随着红绿灯联盟的悲惨结局而结束。
(本文章获得德国之声授权提供)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特朗普解放日”之前,曹明杰(音译)从未炒过股。
这位来自中国南方广东省的室内设计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中国加征“对等关税”,令中美贸易战升级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为表达对北京的支持,曹决定每月向股市投入2000元人民币(约合274美元)。
“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为国家出一份力。”曹明杰表示,他是在中国股市因加征关税而下跌后开设的证券账户。在这场贸易战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和国家站在一起,坚持到底”。
交易员和券商表示,像曹明杰这样的散户正加入国家队行列,共同守护股市——这是中美冲突不断升级下的又一个战场。投资主要集中在与国家战略相关、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例如国防、消费与半导体。
散户中出现这种爱国热情并不常见,他们通常被认为抱有“赌场心态”;但对于当前努力应对贸易战冲击、稳定资本市场的监管层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金融信息提供商通联数据(Datayes)指出,自4月4日股市暴跌以来,中国股市已录得450亿元人民币的散户净流入。相比之下,在特朗普宣布“解放日”前的六个交易日内,资金累计净流出高达918亿元。
自4月初创下七个月新低以来,中国股市已反弹8%,本月累计跌幅仅为1.3%,相比之下,美国股市同期下跌超过8%。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师孟磊表示:“ 我们认为中国A股市场具有更高的战略重要性。”他指出,这股爱国投资风潮“显著提振了投资者情绪”。
“爱国就是要坚守到底”
来自中国西北宁夏的周立峰(音译)誓言即使亏损也要持续加码股市。
这位登山爱好者说,“爱国就是死守手里的股票”。他持有市值约300万元人民币的消费与国防股票,并手握700万元现金准备随时加仓。
餐饮业者舒浩(音)表示,他已投入数百万元购买中概股,并受到国内零售巨头支持出口企业的举措所激励。
京东、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以及超市运营商华润万家和永辉超市等公司,近日纷纷宣布支持出口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措施。
“ 大家都在用不同方式表达爱国。”舒浩表示,他主要买入了科技和消费板块的股票。
投资者购买的股票与行业板块反映出民族自豪感。这些领域大多与中国提出自给自足目标相关,或者是因关税而被全球市场拒之门外的本土企业龙头。
自特朗普宣布“解放日”以来,即使大盘走势疲软,消费与半导体类股票表现突出,旅游和农业相关股票也迅速反弹。
在中国日益流行的投资工具“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也获得了大量资金。
据中国媒体报道,自4月7日股市大跌以来,中国ETF吸引了超过23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流入,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资金中散户与“国家队”的占比。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爱国主义也正在重塑部分专业投资者的投资组合。
同亨投资的投资经理杨廷武表示,他已将账户中剩余的所有现金全部投入股市。
他在谈及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关税相互报复的局势时表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你下注的不仅是自己的投资组合,更是国家的命运。” 杨廷武已投资于农业、能源、金融和国防等领域。
上海少薮派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周良则表示,他已将自己 10 亿美元的投资组合全部投入中国股票。
“我一股都不会卖,我要为国家守住这个市场。作为一个散户投资者,我从没像现在这样感到自豪。”
爱国消费:中国对美关税的回应
这场贸易战甚至使一些投资者的情绪变得更加民族主义化。
来自江苏的一名教师Nancy Lu说: “我的投资组合在流血,但我不在乎。我会坚定地站在政府一边,对抗美国的霸凌。”
她还发誓再也不去星巴克,也不穿耐克(Nike),以此抵制美国产品。
德国网络媒体“中国平台”(China Table)发表文章指出,作为对中美关税争端的回应,中国掀起了一股“爱国消费”热潮。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商家和网红发布内容,号召民众积极购买国产商品。许多原本为美国市场准备的产品,由于美国新一轮惩罚性关税无法出口,现如今纷纷出现在直播间中向国内消费者销售。中国大型电商和科技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浪潮,助力内销增长。
文章写道:“关键问题是,这一波购买热潮是否能够真正支撑低迷的国内消费,抑或只是昙花一现。北京的希望是,通过激发爱国式购物,来对冲出口产业因美方关税所遭受的经济冲击。”
但报道也指出,尽管“爱国消费”在中国拥有大量拥趸,但国内也存在批评声音。一些社交媒体用户指出,许多西方品牌的产品本身就是在中国制造,例如苹果的iPhone。因此,抵制它们可能也会伤害中国自身的经济利益。
(本文章获得德国之声授权提供)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