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开始关注瑞典教育的契机,是瑞典政府于2022-2023年推行的“去数码化”政策。简而言之,这项政策强调回归传统学习方式(主要依赖课本),而非全面使用数码工具。这一举措在当前数码化浪潮下显得尤为突出,甚至带有某种“逆行”的意味。究竟是怎样的教育本质,让瑞典政府有足够的信心做出如此颠覆性的决定?
ADVERTISEMENT
《思辨是我们的义务》一书由旅居瑞典的台湾教师吴媛媛撰写,记录了她对瑞典教育的观察与反思。书中探讨了瑞典与台湾教育的异同,并揭示了瑞典教育系统的核心理念。
瑞典的教育核心理念不仅在于知识教育,还包括民主教育。换言之,他们的目标是培养出既能独立工作又能参与民主社会的公民。知识教育主要让学生具备专业技能,而民主教育则强调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理念并不仅局限于某一门课程,反而是贯穿所有学科的。书中以瑞典高中高职生必修的三门核心课程——语文、历史与数学——为例,探讨这些学科如何同时传授知识和培养公民素养。
第2版:从《思辨是我-FZ100260236536-400x266.jpg)
作者:吴媛媛
出版社:木马文化
出版年份:2019
语言是通往其他知识的基本工具
一般上,学校会将性教育、媒体识读、公民教育等以单一课程教授,但这种做法过于刻意,难以真正引起青少年的兴趣,因此成效有限。在瑞典,这些“独门”知识都涵盖在语言课中,因为瑞典政府将语言视为“通往其他知识的基础工具”。语言能力不仅决定了学生未来是否能更轻易获取新知识,也影响他们在民主社会中表达观点、参与公共讨论的能力。
如果你质疑文学教育与民主素养有何关联,瑞典老师会告诉你:“关系可大了!我甚至认为,没有其他课程能比文学课更民主。当孩子读完一本书、一首诗,或看完一出戏,却发现每个人的解读与感受截然不同,这种对个体差异的察觉,就是民主的第一步!”
读历史,更要质疑历史
历史老师从来都不会跟我们说历史是各代史家根据自身观点对过去赋予意义,我们所念的“历史”其实并不完全客观。此外,历史可以迅速凝聚认同,但同时也能煽动仇恨。关于后者,我国各族人民应该都能深有体会,这也是历史遭政客滥用的风险所在。因此,在学习历史前,首要之务是意识到这些潜在问题,并学会以谨慎的眼光看待被人创造出来的历史知识。
这也就是为什么瑞典高中历史课本第一章谈的是历史的本质,第二章是史料批判。他们认为,在进入那些钜细靡遗的人类流水账之前,必须要先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意义、用途和风险。
另外,我们的历史课本多着重那些发生在帝王将相、菁英绅士身上或列强帝国的重大事件,可是大部分的人类历史是由一般老百姓——也就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所构成,为什么现在我们学的历史却甚少提起这群人。可见,我们用来构成世界观的知识,实际上相当偏颇且有限。
瑞典高中历史课将“劳工运动史”列为必修,而且篇幅不小,这也反映出为什么瑞典对劳工权益和工会组织如此重视。瑞典国内百年来的劳工运动被安排在〈瑞典的民主化过程〉这一章节,说明了劳工史在瑞典民主化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数据素养:不只是计算,还要懂得解读
同样地,数学作为另一门基础学科,也蕴含著重要的思维训练——不只是计算,还有如何解读数据与理解数学的本质。
瑞典高中数学科的全国统一考试除了演算题外,还包含许多叙述式的问答题,而其中一部分便是“数据、图表与地图”。“这部分的考题内容包罗万象,多为贴近生活的常识性问题,但都有一定的复杂度,主旨是测试学生是否有耐心把资料图表解读透彻,并且能避开常见的数据陷阱。”
以我国的标准,这类考题或许更接近经济科,但在瑞典,却被纳入数学考试中。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无论学生将来是否会上大学或从事任何行业,数学概念都会在个人经济生活中不断出现,因此,瑞典高中社会科和数学科在这部分提供了学生基本的概念和练习机会。
环环相扣的完善教育
在瑞典,所有科目都是民主与思辨教育的一环,每一位老师都是公民素养的培育者。我们可以看见瑞典政府在设计课纲上显得格外用心,试图将看似独立的学科综合起来,让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一门门毫不相关的科目,而是一套可以串连每个部分的完善教育。再者,他们的教育体系展示了知识与民主的完美融合。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更是一种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关注。这样的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未来的创新者,也能够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的公民,为我国的教育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更多【新教育】: 陪选手走过低潮高峰,运动心理学家刘金峰:运动员也是人 抗蛇毒血清 小小一瓶竟是解毒剂 稚气未脱却久经沙场 幼狮队舞出风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斯德哥尔摩28日综合电)瑞典政府26日宣布,未来10年内举债3000亿瑞典克朗(1328亿令吉),以增加国防预算,达成在2030年国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3.5%的目标,这将是冷战后瑞典国防预算占 GDP 比重的新高。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26日召开记者会表示,面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以及跨大西洋关系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预计将会延续下去。
克里斯特松表示,瑞典将会继续与其他盟国站在一起,继续支持乌克兰,希望能达成停火以及有未来愿景的和平协议。
瑞典也必须继续强健国防,才能有足够能力保卫瑞典和其公民;瑞典也需要跟其他欧洲的北约(NATO)成国合作,增强北约在欧洲的防御能力。
由于政府认为事态紧急,因此决定大幅增加国防预算。预计将在未来10年内举债3000亿瑞典克朗,以期在 2030 年让国防预算达到 GDP 的3.5%。
这是冷战后瑞典最大幅度的增加军备预算占比,而举债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目标的同时又不挤压其他重要支出。
克里斯特松希望在6月北约召开大会前能通过这项决议。
在野集团各党对提议表示支持。绿党表示,在增加国防预算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气候与基础建设,政府可能需要增税;左派党表示,希望向高收入族群征收备战税。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资料,瑞典的国防支出在1960年代大概维持在GDP的3.5%至4%,冷战后期维持在3%左右,冷战结束后下降到2%左右。
目前瑞典国防预算的GDP占比为2.4%,增加占比的目标原本落在2.6%。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