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到来是一个执法公平的问题。纯粹修法,或订立新的法律,未必能解决问题。
ADVERTISEMENT
行动党全国主席林冠英于2月18日在国会下议院向团结部长艾伦达干提问,政府会否考虑定立《反种族歧视法》应对当下众多纷扰的种族议题。
艾伦回复,对于发表破坏种族和谐之言论,目前已有足够的法律对付。
参与辩论的麻坡国会议员赛沙迪则提出,既然目前存在许多法律,为何没有运用这些法律对付发表种族言论之人士。
赛沙迪举出最近引发哗然的例子——玉米商贩拒售产品给指定社群的告示。然而,当局似乎并未采取任何行动。
该商贩后来已在同日遭到警方逮捕。但,这是否意味着政府真正严肃看待非穆社群的权益,仍有待观察。
回到小贩还没被逮捕的国会,团结部长回应时表示,团结部不会对该商贩采取惩罚性措施,而是以“改正”其态度为主,并安排他进行道歉。
现代刑罚学,主张刑罚应该以“复建更生”罪犯为主要目标。倘若玉米商贩诚心悔改,认同各族平等理念,初犯后,给予宽容对待,原则上应该可以接受。
然而,马来西亚的种族议题无法“去脉络”的讨论。
去年,一对柬埔寨籍母子不过是在网上发表“马来人懒惰“论,警方就雷厉风行迅速逮捕提控,“所幸”最后法庭只判罚款了事。
根据柬埔寨母子的案例,非穆社会可以很合理的质疑,为何言论冒犯马来穆斯林就要严厉对待,反之,如果被冒犯的对象是非马来穆斯林,执法者永远愿意轻轻放下?
这回到来是一个执法公平的问题。纯粹修法,或订立新的法律,未必能解决问题。
针对玉米商贩侮辱他族的议题,茜蒂卡欣的评论值得参考。她批判呼吁严厉对付玉米商贩的阿克玛,指阿克玛本身也不乏种族性言论。
何况,玉米商贩属于底层人民,阿克玛受过高深教育。惩罚底层人民,放过领袖,则凸显执法方面的避重就轻。
实际上,造成底层人民抱持种族主义思想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客不断煽风点火。种族主义,在马来西亚有其系统性根源。
惩罚一些小鱼,固然比没有惩罚好一些,但对于整体大环境,化解种族主义的效果恐怕有限。
不管是林冠英提出的反歧视法,还是劳勿区国会议员邹宇晖早前提出的非伊斯兰宗教部长倡议,在实际落实层面都有许多理性议论之处。
然而,两者都遭受攻击,这凸显了我国种族宗教和谐的核心症结:马来穆斯林一直坚持扩大自身的霸权地位。
国盟批评邹宇晖,指非伊斯兰宗教部长的倡议违背宪法第3(1)条:“伊斯兰乃联邦宗教”,所以“违宪”。
“伊斯兰乃联邦宗教”究竟如何推论出“不得设立非伊斯兰宗教部”的结论?这种没有逻辑的推论,令人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
很明显,联邦宪法第3(1)条词句简洁,其最直接的诠释只是说明,伊斯兰可成为国家重大庆典当中展现的宗教,并在特定领域享有立法保障,这是基于宪法的规定。
所以,除非有其他具体的宪法条文或立法另行明文,否则直接从联邦宪法第3(1)条限制其他宗教之权益,包括获得非伊斯兰宗教部长的服务,显然是荒谬的。
当然,对于企图扩大该条文意涵的势力,正好可以利用联邦宪法第3(1)条的简洁,声称这是伊斯兰特殊地位的依据,并作为伊斯兰扩展至各领域的法源基础。
然而,同一条文下的另一副款,第3(4)条明确说明,第3条款不能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凌驾宪法当中的其他条款(Nothing in this Article derogates from any other provision of this Constitution)。
这说明第3(1)条原本就不应该无限扩张,成为伊斯兰凌驾一切的借口,包括反对邹宇晖的建议。
林冠英在国会提问当天,就有伊党议员提出,反歧视法会威胁马来人的特别地位,违背建国时允许非马来人获得公民权的“社会契约”。
这难道不是意味,在某些人士眼中,在我国的“社会契约”中,非马来穆斯林遭到歧视就是合理合法的?
基于难以期待执法公平,反歧视法虽然立意良好,但最后受伤的可能还是非马来人。
如果非马来人出言侮辱友族,面对惩处或许无可厚非。但在马里西亚的特殊政治环境下,即便只是针对他人发起的侮辱作出反击,也可能遭到选择性对付。
此外,雇佣雇员情境也常引发争议。某些企业若需要员工掌握华语或处理“不清真”事务,招聘时自然会设定语言能力,甚至宗教信仰的条件。
有心人会否以此利用反歧视法施压当局取缔有关商家?这个风险存在。
整体而言,林冠英与邹宇晖的倡议,落实机会并不大。即使落实,在执行难以公平的情况下,可能还有副作用。
但在显性与隐性的伊斯兰化,以及种族保守化无时无刻侵扰我国公共空间之际,非穆斯林政治领袖适时发声,拒绝默许以上趋势,让非穆的感受真正被听到,具有重大意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登嘉楼阿比丁清真寺打开大门,促进跨宗教理解。
为促进跨宗教与文化共融,增进不同信仰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被称为阿比丁清真寺的登嘉楼州立清真寺举办“和睦亲善开斋”活动,敞开大门邀请佛教徒、基督徒、兴都教徒等非穆斯林群体一起开斋,通过亲身的体验,加深他们对开斋传统的理解和认知。

哈基玛:每年获热烈反响
阿比丁清真寺的家庭发展及特别事务组高级执行员哈基玛阿都拉曼表示,自2017年启动以来,“和睦亲善开斋”活动每年都获得热烈的反响,吸引了众多非穆斯林朋友参与。
他在接受《马新社》采访时提到,该清真寺邀请佛教、基督教及兴都教团体,以及清真寺附近地区的非穆斯林社群到清真寺,与穆斯林一起开斋。
“开斋体现了穆斯林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我们希望非穆斯林通过此活动更深入理解斋戒月的意义和穆斯林的信仰。”
他说,除了开斋活动,清真寺还举办对话环节,并带领非穆斯林参观清真寺,使他们了解伊斯兰是一个友好和开放的宗教。

助理解伊教义消除误解
哈基玛指出,面对面的交流和参观有助于参与者更好地理解伊斯兰的教义、礼仪和文化,消除误解,促进不同信仰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和谐共处。
“在简短的对话环节中,我们鼓励参与者提出对伊斯兰的各种疑问,通过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尊重。”
他说,参与活动的非穆斯林纷纷给出了积极的反馈,部分参与者更表示希望深入了解伊斯文化和教义。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