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保险从保障变负担,不论是专家、医药界、公民组织还是政治人物,大家对解决保费飙涨课题只有一个想法:“除了改革医疗生态系统,我们别无选择!”
国家银行去年12月20日宣布临时措施,规定保费分3年逐步调高,确保80%的医药险保单的涨幅低于10%,虽然让消费人暂时松了一口气,但一般认为临时措施是权宜之计,只是让保费分期调涨,3年后一切打回原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ADVERTISEMENT
《星期天头条》访问相关业者及专家,针对保险行业乱象、政府策略以及私人医疗体系等种种问题抽丝剥茧,发现保险的监管存在诸多灰色地带,让医药保险的保费调整似乎不受控制。
保险公司对保费计算法从不曾公开过,在面对诸多指责时,保险公司指是医疗服务业收费不受管制和索偿增加;在追根究底时,私人医院业者则以医疗通胀作为提高收费的理由,业者互相推诿,各方也归咎政府和机构监管不力。
不想医药保险由“保障变负担”,唯有推动立法改革,才能真正保护投保人权益。
医保费狂飙 保客纷断保
NAMLIFA怒轰行业乱象
“你能想像吗?当你迈入退休年龄,突然收到通知指保费从每月450令吉飙升到850令吉?如果你正在接受治疗,要么继续支付高昂的保费,不然就放弃治疗。对这些乐龄人士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绝望?”
全国寿险与家庭伊斯兰保险顾问公会(NAMLIFA)主席克里斯南愤怒了,站在前线最能感受到保客的痛苦,又看不到全面解决的方案。

三方应坐下商讨
克里斯南与该会前主席莎西德兰接受本报专访时,吁请当局尽快采取行动,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我们希望政府、保险公司、医院能真正坐下来商讨,制定一个公平、透明、可持续的方案。否则,未来会有更多人无法负担保费而被迫断保,最终,整个医疗体系面临更大的挑战。”
目前医药险保费狂飙,保客纷纷断保,不想断保的苦苦支撑,他们问:这是否意味保客投保多年,却在最需要保障的时候被保险公司“抛弃”了?
乐龄保客陷两难
他表示,许多乐龄人士负担不起保费不得不断保,以他们的健康状况又无法购买新的保单,使他们陷入两难的境地。
“我们最担心的是,这些人最终会成为政府医院的负担,政府医院的医疗资源本来相当紧张。”
针对国家银行的临时措施,他说,乐龄人士被承诺保费在一年内暂缓起价,但一年之后呢?没有人可以保证保费不会再度飙升。
莎西德兰则认为,虽然这项策略在短期内能够为保险起价带来一定缓解,但它并非长久之计。政府在制定永续的长期措施前,应该先要求保险公司暂缓调整保费。

“我们希望首相能够拯救人民,如果政府不出手阻止这个局面,将会有更多民众失去医疗保障;一旦人民弃保,就只能到政府医院就诊,这将加重公共医疗系统的负担,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冲击。”
罗根卡尼山:去年飙升15%
应源头控制医疗通胀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针对保险的解决方案,而是整个医疗生态系统的改革。”
资深保险精算师罗根卡尼山表示,根据大马通胀率10至15%的比率,保费随着上涨30至45%已成常态,唯有从源头控制医疗通胀,才能够阻止保费飙涨的局面越演越烈。
他解释,保费的调整周期通常是每3年一调,保险公司在制定保费时将未来3年的医疗通胀率,2024年时大马的医疗通胀率飙到15%,是导致这次保险公司算出“天价保费”的原因。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据大马人寿保险协会(LIAM)、大马伊斯兰教保险协会(MTA)等组织过去的研究,从2013至2018年间,大马的医疗通胀率为每年9至10%,但去年国家银行的数据指我国医疗通胀率在2023年高达12.6%,2024年时飙到15%,远超越全球均值的10%涨幅。
包括投资关连保单永续问题
罗根卡尼山是马来西亚精算咨询分析公司Bayes Actuarial Solutions创始人兼首席顾问,他受访时表示,医药险保费的涨价不仅与医疗通胀相关,还涉及投资关连保单(Investment-Linked Plan)的永续问题。
“一些投保人的初始保费可能无法覆盖至保单到期,因此保险公司需要调整保费,向投保人索取额外费用,以确保保险产品可持续下去。
“另一个原因是,某些年龄、性别和保险计划可能在最初定价时偏低,保险公司如今进行调整,以修正定价结构。”
针对性解决各年龄层差异
他也指出,10至15%的平均医疗通胀率不适用于所有年龄群体。例如,乐龄人士的医疗费用通常较高,并且涉及欺诈、浪费和滥用保险(FWA)问题在该群体中更为严重,导致医疗成本增长更快。
“各年龄层的索赔率、索赔金额、通胀影响及成本控制需求均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性解决。”
李文材:数因素致药价涨
马医疗通胀逾10%

马来西亚生物经济发展机构主席拿督李文材说,大马医药领域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0%以上,主要有数方面造成,包括疫情后供应链问题导致价格上升;第二是马币贬值,使到进口药和采用进口原料的本地药物涨价逾10%。
至于政府有没有严谨管控私人医院的收费,也是卫生部前副部长的李文材解释,医生的收费受到管制,医院方面的则由市场机制来决定。
病人院方资讯不对称
至于公众申诉私人医院收费不合理的问题,他认为涉及资讯不对称的问题,病人所知道的与院方的资讯,是不平衡的。
他受访时表示,要解决的话,院方的资讯必须透明,让病人清楚知道每项疗程收费,让病人有个预算,医院也不敢随意地涨价。
他认为,提升政府医院服务素质,是避免医疗费上涨的最佳压制点。
“如果政府医院服务素质良好,病人就不需涌到私人医院承担高收费。谁会跟自己荷包过意不去?”
应探讨提升政府医院服务
因此,他指出,政府应探讨如何提升政府医院的服务素质及增加卫生部的拨款。
李文材也表示,一些保险公司当年为了抢占市场,设计低保费的保单吸引消费人,现在是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医药卡或现“报复性消费”
他指医药卡实施了20多年,很多人到达60或70岁不受保的年龄,可能造成有一种“报复性消费”心态,也是导致医药卡使用频率增加的其中原因。
他说,根据正常的医疗需求,每个人出世首5年,生病概率是遍高的,30、40岁就鲜少求诊,所以这时医疗保费偏低;到了60、70岁身体“零件”出现问题,自然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
还有一些医药卡是结合寿险保单,保险公司即使在医药卡方面亏本,但在寿险或储蓄保险这边获利。
“有关公司不会告诉你寿险获得营利,只会告之医药卡环节亏本;然而,只要阅读上市保险公司的年报,有哪一家公司是亏本的?”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