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會員文

發佈: 5:01pm 22/02/2025

私人醫院

斷保

星期天頭條

醫保費

私人醫院

斷保

星期天頭條

醫保費

医保费涨不停(五)| 调查:医保费涨负担重 逾半成功索赔 也想断保

報道:張丘豔
投保人收到医保保费上涨的通知时感到十分彷徨。

即使曾经索赔成功,医药保险的确减轻了医疗重担,然而这些成功索赔的人士当中,有超过一半想要放弃医药保险,大多数成功获赔的受访者感受到医药保费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

《星洲日报》针对医药保费上涨问展开卷调查,有425人在过去接受治疗成功获赔,然而有57.6%或245人计划

ADVERTISEMENT

尽管医药保费上涨对经济压力的影响因人而异,但整体民调结果显示,保费涨幅越大,投保者感受到的经济压力越高。

这份由《星洲日报》进行的问卷调查共收集996份回应,其中93.3%(929人)受访者有投保医疗保险,其余6.7%(67人)则没有医疗保险。

47.1%受访者年龄为31至50岁、42.7%为51至65岁、7.8%为65岁或以上,2.3%为18至30岁。

94%近3年保费上涨

民调结果显示,在拥有医疗保险的受访者中,93.7%表示其保费在过去3年都上涨了。其中,保费涨幅超过70%的113名受访者中,87人(77%)表示“压力非常大”。

类似趋势也出现在保费涨幅介于51至70%的群体,其中62人(79.5%)同样感受到非常大的经济压力。

只有26人认为保费上涨未对本身或家庭经济状况造成压力,有12人近3年的保费涨幅少于10%,8人面对11%至30%的涨幅,2人的保单涨幅在31%至50%之间,有4人即使保费涨了超过70%,他们表示未感受到经济压力。

247人表示保费上涨对自己或家庭的经济状况造成非常大的压力,164人认为尽管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但尚能应付,只有9人认为没有受影响。

另外,16名曾向保险公司索赔被拒的受访者中,14人计划断保。

14人因保费涨已断保

在没有医药保险的受访者中,有14人表示已断保,多数原因是保费上涨。

一名家庭月入低于3000令吉的退休人士透露,因保费高涨,去年不得不选择断保。

另一名家庭月入5000至1万令吉的退休人士也表示,随着医药保险逐年调涨,在2022年突破4000令吉后,他决定断保。

“后来几年保费每年调涨几十巴仙,在2022年直接从2000多起到超过4000令吉,只能放弃了。”

创业家:每月340 8年后涨至650

已经断保的创业人士说,他自2016年每月付340令吉,2024年被告知要涨到每月650令吉,若不同意涨价,8年后将被强制断保。

“我考虑后决定断保,年龄越大赚钱能力越低,把现金留在身边最实际。”

他考虑个人健康状况后做此决定,并感叹:“感觉自己是没有被保护的人民,只能自己顾自己”。

另一名年龄介于51至65岁的自由业者说,年轻时购买医疗保险,投保超过30年后,保费却在短短3年内暴涨3倍,被逼选择断保。

另外,小部分受访者因健康因素未能投保。其中一名上班族认为医疗保险的投保条件过于苛刻,他本身约20年前患疾虽已痊愈,最新医药检查显示相关病症和指标恢复正常,但保险公司仍拒绝承保。

逾90%盼加强监管私院收费

超过90%的受访者希望有关当局加强监管收费,以应对医药保费上涨的问题;80.1%支持加强监管保险公司定价。

54.4%拥有医药保险的受访者不认同国家银行去年12月20日宣布的应对医疗与健康保险及伊斯兰保险的临时措施。

对低保费替代计划意见两极

至于保险公司推出的低保费替代计划是否能有效减轻投保人的经济压力,受访者意见分歧。

部分受访者认为这只是短期缓解及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最终还是难逃保费上涨。

不少人担忧,低保费是否意味会减少保障和降低可索赔金额,最终无法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

认同低保费替代计划的人士认为,至少能以较低成本维持受保,不至于完全失去保障。

一名自称是保险业务员的受访者坦言,低保费替代计划有助于暂缓投保人的经济压力,但过了2026年,保费依旧会涨价。

建议提供无索偿折扣制

数名受访者建议保险公司提供类似汽车保险的无索偿折扣(NCD)制度。

一名自由业者表示,有关当局应遏制医疗遭滥用,如提高保险透明度,使病人有权查看入院前登记表格,防止医生虚构病情,保险公司也应加强审核,杜绝无故批准不必要的检查和手术。

“监管医疗机构,建立黑名单制度,处罚滥用保险资源的医生与医院。”

保费飙升与冠病息息相关

根据本报了解,保费近年来节节上升与2020年冠病疫情息息相关,一来索赔案例猛增,二来即使进入后疫情时代出现后遗症,再加上疾病“年轻化”,索赔率高居不下,加上马来西亚的医疗通胀率成为世界“数一数二”,成为保险业大幅度调整保费的理由。

财政部分别于11月11日和12月10日召开闭门简报会,国家银行在会议上提呈的报告指出,保费起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疗成本上升。马来西亚的医疗通胀率预料在2025年达到15%,远远超过全球医疗通胀率的10%!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