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發佈: 8:10am 24/02/2025

林冠英

行動黨

楊麗琴

琴不字禁

黨選

卡巴星

星洲人時事觀點

杨丽琴.火箭黄金十年,是过去式还是进行式?

唯有党内有对的人持续做对的事,火箭的黄金十年,才能延续,不会成为过去式。

以下几句话,摘录自《,真正的马来西亚人》一书:“一位真正的领袖不一定做所有人都热衷的事情,可他永远在做对的事情”;“他绝不是那种常在电影中的英雄人物,而是那种走在街上,从不理会别人眼光,时时刻刻都会挺身而出的人”;“他与生俱来就拥有狮子般的强烈个性,让他的对手尤其是马哈迪医生为之厌恶”。

ADVERTISEMENT

这些话,描述的就是日落洞之虎卡巴星。

成立于1966年,即将迎来创党59周年。回顾这59年,火箭几乎都是在当反对党,经历跌宕起伏,在大马政治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创党以来,火箭人才辈出,培育出不少杰出的政治人物,但在不少中生代心中,卡巴星和林吉祥绝对是火箭标杆人物,圈粉无数。

那个年代,火箭但凡举行政治讲座,或捧着美禄罐募款,华裔选民都反应热烈。在华人选区,火箭也战无不胜。

火箭新一代领导层,如陆兆福、倪可敏、刘镇东等,亦是因为被火箭的理念,以及卡、林两人的魅力吸引,陆续入党。如果说,那是火箭的黄金时期,也不为过。

卡巴星离世后,火箭在2018年的大选,获得了历史性的胜利,更在2022年,参与组建团结政府,多人官拜部长,创下党史上最辉煌时刻。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50am 26/04/2025
何俐萍.媒体、教育部,下一个轮到谁?

谨记错误,从错误中得到教训和学习不是非得要用严苛的手段。适当的惩戒,给犯错的一方一个改进和再成长的机会,是最温暖的教育,也是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不是冷血铁腕,而是美好且有温度的。

 

“连教育部也犯了国旗插图的失误,你们(星洲)也可以去报警啦!”、“首相说一律调查,不会有双重标准,我们就等着瞧咯!”。就在教育部也闹出国旗失误的风波后,我陆续收到朋友们的一些“慰问”,也有人说这事件发生的正是时候,是教育部“救”了媒体,我没有多加置喙。

星洲日报4月14日在封面预告发生不该发生的国旗插图失误后,面对一些人的恶意指控,甚至是趁机落进下石,也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这世界虽不缺雪中送炭之人,但同样也没少了趁人之危者。即便虚心认错,也勇于承担责任,接连发生不可控的局面,包括总编辑和副编辑主任停职后还得被扣查等,还有示威、报案,甚至是怂恿应当以停刊作为惩戒的论调,才是让我感受到人心寒凉的可怕。

我得承认,我并非大爱之人,更没有舍己利他的超然情怀。当教育部也发生人们口中所说的低级错误时,我也像许多忿忿不平者一样,开始出现“吃瓜”的心态。教育部正副部长、教育总监需要被停职调查吗?警察准备去教育部搬电脑调查吗?之前到报社示威的那批人,也要到教育部拉布条抗议示威吗?哪些嚷嚷着“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做什么?”的好事者,还会同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必须严惩教育部一众官员吗?还是瞬间失忆,乾脆以噤声来掩饰此刻的尴尬吗?

当出现“小我”和“大我”的两种心态,“小我”就会用以上的说辞来自我说服,必须揪出肇事者、必须有人被调查、人头落地还不足够,还得全员都付出代价!表面上来看,这是出了一大口大怨气,但当情绪被宣泄之后,理智也渐渐战胜了情绪,我(们)仍得扪心自问,这种“我不好也见不得你好”、“我遭罪你也甭想好过”“的心态,和以暴制暴还有什么区别?

当AI已被频密,甚至可说已经是逐渐渗透到职场中,一些理论上不该犯却真实出错的情况也接二连三在发生,对付仅是一个治标的动作,真正根本的问题,我们还要继续视而不见吗?当一方犯错,除了穷追猛打,摆出对错误是零容忍的高姿态,连至圣先师孔子都说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也得诚实自问是那个世间稀有,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完人吗?

也当教育部刚在4月21日大张旗鼓者全国推行中小学生佩戴国旗扣章,而教育部却闹出SPM成绩报告中有4页国旗插图出现错误,我们是要一味追究人为的疏失,却不愿去直视AI本来就不是万能,人类不能无底限地依赖它、信任它?忽视AI的局限,反而随时面对它的反扑,自食其果。

犯错了,后续道歉是应该的,也是必须做的。重点和需要被在乎的是,今后要如何确保不重犯,做好更严谨的把关,才是从错误中学习的一门宝贵功课。

学者达祖丁教授反对各界对教育部穷追猛打,一如在《星洲日报》处在风口浪尖时,他也挺身为《星洲日报》说话,不是因为达祖丁伟大和有宽怀大度,而是他的历练让他以更前瞻的寛阔的视野去看待一件事和评价它。设想一下,对付了媒体,再严办教育部,而接下来若再有人犯错,是也要一再重复扣查、没收电脑、提控等等SOP的动作吗?按程序办事并没有错,但诚如吉隆坡总警长鲁斯迪所说:“不慎犯错是人之常情,我偶尔也会失误,但谨记必须从错误中汲取教训。”鲁斯迪的这番话,听了是特别有感。

谨记错误,从错误中得到教训和学习不是非得要用严苛的手段。适当的惩戒,给犯错的一方一个改进和再成长的机会,是最温暖的教育,也是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不是冷血铁腕,而是美好且有温度的。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