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8:00pm 26/02/2025

总编时间

暖势力

人工智能

哥宾星

星期天头条

星洲人时事观点

陈礼苹

陈礼苹.AI来袭,我们会被取代吗?

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很多人觉得传统媒体快要完蛋了。事实上,真正有价值的深度报道和调查式新闻,还是无法被取代。

ADVERTISEMENT

数字部长早前接受《星洲日报》独家访问时指出,未来三到五年内,约65万个工作会因为(AI)的蓬勃发展而受到影响。这数字确实让人很震惊,也让许多人担忧:我的工作还有未来吗? 我真的饭碗不保了吗?

不久前,我在世华媒体新春团拜晚宴上,同桌的一位来宾抛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现在已经有各种AI工具,你们报社还需要请记者吗?”这个问题或许也是很多人内心的疑问。AI真的会全面取代我们吗?

答案是否定的。

人工智能的到来,不会导致所有行业被淘汰,也不至于让所有人饭碗不保。我们也无需过于焦虑。

以新闻行业来说,无可否认,AI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整理资讯、翻译文章,甚至转录语音,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一些媒体甚至也引入了AI播报员负责播报新闻,但AI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也没有人类复杂的“情感”,更不懂得挖掘真相、分析社会脉络,或捕捉受访者的情绪。

AI再厉害,它只能根据数据和资料整理生成内容,无法像记者一样,在前线发掘新闻、判断新闻价值,甚至感受事件背后的情绪与影响。

新闻不只是资讯的传递,它更是一种情感的连结。就以星洲日报的《》专版为例,这些报道不只是单纯描述一个事件,而是透过记者的采访,挖掘新闻背后的感人故事,呈现人性的美好与社会的正能量。它是有情感和有温度的新闻内容。

当然,科技的进步确实影响了许多传统行业,特别是那些重复性高、数据驱动、标准化作业的职业,例如可以自动化操作的制造业。因此,许多行业都在担心,未来是否还有人类立足之地。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关于数字转型的课程,导师以“科技万变,人心不变”这句话来形容当下的情况:他以Nokia的复活和菲林摄影的回归作为例子。

曾经称霸手机市场的 Nokia,因错失智能手机的机会而衰落。然而,后来它透过技术创新与品牌重塑,再次回到市场。

同样的,随着数位相机的兴起,传统菲林相机几乎在市场上绝迹,但近年来,许多年轻人开始重新爱上菲林摄影,使这个已经被时代淘汰的产物再次起死回生。

小时候,我家里听的是黑胶唱片,后来有了卡带,再到后来的CD;如今进入数字时代,音乐创作人并没有因为CD的没落而消失,反而串流音乐平台顺势崛起,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同样的,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很多人觉得传统媒体快要完蛋了。事实上,真正有价值的深度报道和调查式新闻,还是无法被取代。

以《星洲日报》每周推出的《》为例,这类通过挖掘真相、追踪调查的深度报道,是记者花费了数周甚至是数个月的时间,通过采访、资料搜集、核实与分析,才能够呈现完整的新闻全貌。

真正的新闻价值,在于记者亲身采访带来的真实报道,而这也是AI无法做到的。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时代在变,科技日新月异,但人类的情感、创造力、判断力、信任感、伦理观念等,都是AI无法取代的。

工业革命时,工人担心被机器抢走饭碗;互联网崛起时,许多传统行业被颠覆。但事实也证明,每一次科技的变革都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不是单纯的取代。

科技的发展,确实让某些工作消失,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新的机会。科技的进步并没有让人类消失,而是带来职业结构的改变。

正如部长所说,这不意味着65万个饭碗将被打破,政府也在未雨绸缪,确保受到AI影响的员工能够接受再培训,而不至于失去生计。

面对AI的崛起,我们不应该害怕失业,而应该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何掌握和运用新科技来自我增值,以免被淘汰。

时代一直在演进,但学习不能停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