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城26日讯)“我是自闭症患者,我是残障人士(OKU),但这从未带给我任何生活上的不便,反而是社会的歧视与不接纳给我带来了不便。”

庄宝钟:寻求评估终于“有牌”
32岁的庄宝钟是心理学辅导员,他每次面对陌生人,或在讲座会上演讲后,都给他带来极大的疲惫感,甚至需要休息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他想检测自己是不是患有自闭症,但原来政府医院完全没有自闭症的成人检测,他也询问了5家私人医院诊所,才找到相关的专业检测。
经过近2个月的评估后,临床心理师也诊断他确实是一级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患者。
“得知结果后我不沮丧,反而觉得舒畅,至少3000多令吉的检测费没有白花,哈哈!”
庄宝钟始终认为,自闭症或OKU身分并未给他带来困扰,真正的问题在于社会的歧视和不友善。他希望通过自身经历,帮助社会改观对自闭症患者的认知。
庄宝钟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说,2015年,他开始怀疑自己可能有自闭症,但当时槟城缺乏成人检测,他也因经济问题而无法寻求专业评估。
获狮城学者访谈启发
直到2019年底,他无意间从电视上看了一场新加坡学者梁秀文博士的访谈。梁秀文42岁才确诊自闭症,但她的生活因此豁然开朗,获得吴作栋协立奖瑞银成就奖,并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受到启发后,庄宝钟开始在吉隆坡寻找可进行成人自闭症评估的机构。最终,他找到了一家有提供检测的医疗中心。除了他,临床心理师也访问了他的母亲及几个朋友,以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和行为模式。
2020年4月8日,他收到诊断报告,正式确诊自闭症。“我当时的感觉是,终于拿到了自闭症‘执照’!”
“我相信很多人可能不能接受自己有自闭症,会崩溃、愤怒和讨厌这个世界,心理很沉重。但我只担心是否自己多虑,把钱花在不必要(检测)的地方。”

过度社交需“充电”
庄宝钟形容自己有“社交电池”,过度社交会让他疲惫不堪,需要“充电”恢复。他自小不喜欢社交,容易因沟通问题与朋友产生分歧。
曾有一次,他在讲座会上主讲,结果花了两个星期才恢复元气。他也不喜欢嘈杂、闷热或有异味的环境,总感觉身体有颗“炸弹”,一直“炸着”他的身体。甚至连槟城的塞车状况都会令他压力倍增。
他爱去咖啡厅,但若人太多,他会默默离开。他的朋友甚至笑称,自己的社恐问题比他还严重。
自闭症社恐难分辨
他也认同,自闭症与纯粹的社交恐惧问题,其实很难分辨。
“有人说我能正常沟通就不是自闭症,但只要我说‘我是有执照的’,他们就无话可说了。”
另外,自闭症患者常有固定和重复性的行为。他的母亲是教师,童年时对他教育严格,曾强迫他按照传统方式学习。但他在家难以集中,反而在咖啡厅能专心读书。
后来,母亲改变了教育方式,陪他在咖啡厅学习,结果他成绩提高,母亲也逐渐接受他的学习方式。
申请OKU卡曾被刁难
庄宝钟在申请OKU卡时,曾被福利局官员刁难。
表格上的“Optional”选项原本是非强制填写,但官员却强制他填写“种类和残障程度”一栏。他拒绝填写,因该部分需由医生填写,而他不愿额外付费。
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他请律师朋友电邮福利局局长,最终福利局妥协,他顺利获得OKU卡。
“试想,我因为认识律师,才能让福利局妥协。若是一般群众,他们可能盲从官员的指示,为了申请OKU卡,无端端缴付不必要的费用。”
申请心理学官员职被拒
另外,他曾两次向政府诊所申请心理学官员的永久职位时皆遭拒,原因是他残障人士的身分。他入禀法庭称被弃视申请司法审查,最终获槟城高庭判决胜诉。

需助自闭童塑造人格
庄宝钟认为,自闭症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治愈。因此,比起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自闭症儿童塑造人格。
关于“自闭症患者在某方面特别聪明”的刻板印象,他直言自己在任何领域都很笨拙,没有天赋,但他是努力型。
他强调,自闭症患者不应因OKU身分而感到羞耻,真正的不便来自社会的刻板观念。
“社会不该强迫自闭症患者融入,而应尊重他们的私人感受。”
他举例,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导致许多已婚女性难以重返职场,但这并不代表她们能力不足。同理,自闭症患者的挑战并非自身问题,而是社会的不包容。
他希望,以自己的经历让社会更加理解自闭症患者,也期盼未来能为自闭症群体创造更友善的环境。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汝来28日讯)1令吉的长形面包,不只是填饱肚子的选择,更成了许多贫苦家庭孩子们满足嘴馋的小确幸。
在这个连饮料用2令吉买不到的时代,汝来新城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摊位:只需1令吉,你就能买到一份热腾腾、香气扑鼻的长形面包(Roti John)!
这个价格乍听之下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它却是真实存在,而且这项善举已默默持续了7年。

斋月市集摊位天天排长龙
摊主莫哈末达米米每天在汝来新城旧麦当劳前的斋戒月市集摆摊,只要下午4时一到,摊位前便人潮涌现,排长龙成了每日风景线。
38岁的莫哈末达米米坦言,这并非为了营利的生意,而是一场坚持7年的心愿。
他指出,其他摊贩售卖的长形面包通常价格介于6至10令吉之间,相较之下,他的1令吉更像是一份体贴社会的回馈。
“我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那些生活拮据的朋友,尤其是孤儿、贫困家庭,也能在开斋时吃上一份长形面包。”
除了1令吉的原味版本,他也提供羊肉、牛肉和鸡肉口味的长形面包,售价介于10至18令吉之间,也许是因为有这份心意,其他口味面包的销量很好。
为了让更多人都能分享到这份温暖,他规定每人限购一份。但若是有家庭成员一同前来,他会酌情让他们买多一点,通常最多2到3份。

每天150至200份“秒杀”
每天备货150至200份的1令吉长形面包,常常在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面对原材料成本逼近1令吉的现实,他淡然表示,靠的是“berkat”,也就是祝福与功德。
这项1令吉善举仅在斋戒月最后一周推出,份量则根据前3周的盈利来调整。当然,每年都会有一些善心人士主动捐助,让他能做出更多,回馈更多人。
他预计今年将能推出2000至3000份1令吉的长形面包,继续用食物传递一份城市难得的温情。
这份来自市集一角的善意,也悄然蔓延至更远的地方。除了汝来本地人,还有来自沙叻丁宜、雪邦、加影、万宜,甚至外州的朋友,也会特地驱车前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