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5日综合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兆(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兆元、比去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李强表示,将实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兆人民币,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
ADVERTISEMENT
李强指出,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另外加快各项资金下达拨付,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他表示,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渠道,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李强表示,要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著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并打好政策“组合拳”,健全和用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提高政策实效,注重倾听市场声音,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
他又说,完成好今年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李强报告也提及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北京11日美联电)中国周二结束了今年最大政治活动“两会”,会议上反复出现的主题是需要促进投资和消费支出。但留下一个未解问题:2025年,中国在致力于恢复经济增长上,到底会用多大的力度?
中国政府在优先事项之间做出权衡之际,究竟需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将讨论转化为行动,未来数月才能明朗。显而易见的是,与美国的贸易战让未来数月的前景变得不确定。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主要出口国,也是苹果、大众等外企重要市场的中国的经济目前岌岌可危。长期的房地产危机削弱了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使经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更严重化这些问题。
两会开幕时宣布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但分析师表示,按今年两会期间制定的措施,这一目标很难实现。
这些措施包括为一系列借贷的举措,例如向以旧换新汽车和家电的消费者提供3000亿元人民币(1.3兆令吉)的回扣。但大部分借贷将用于支持负债累累的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
惠誉评级首席中国分析师祖克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上述预算令赤字大幅增加,而到底能为潜在的国内需求和通货再膨胀的努力带来多大的刺激,尚不得知。
订下雄心勃勃的5%增长目标,令分析师认为,可能还会有更多刺激措施出台。去年,中国政府从9月起采取各种举措,将经济增长率推高至5%,达到2024年的目标,令股市感到意外。
财政部长蓝佛安在接受两会采访时表示,政府有足够的工具来应对国内和外部的不确定性。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似乎决心重振私营企业。私企为中国以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提供了很大一部分增长和就业机会。多年的监管打压动摇了企业家和其他投资者的信心。
两会审议了有关一项法律的意见,该法律旨在通过规范市场准入、融资、竞争和产权保护等方面来改善私营企业的环境。这项拟议的法律没有付诸表决。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政治研究员托马斯在两会前表示,习近平希望“向企业家、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传递这样的信息:私营部门很重要,也很必要”。
中国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私企还将获得比以前更高的贷款份额,通过发国债为私企筹集的融资也将扩大。
近年来,中国多元化其出口市场,但美国仍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埃雷罗表示,更大的担忧不是关税本身,而是美国经济的健康状况和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特朗普自今年1月上任以来,已两次提高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至20%。而中国没有丝毫退缩的迹象。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两会期间对记者表示,中国的传统交往之道是“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被问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时,中国外长王毅则表示,如果每个国家都强调本国优先,都迷信实力地位,那这个世界将倒退回丛林法则。
另外,政府在年度报告中表示,将解决其认为没有效率的“内卷”问题。中国政府将“内卷”一词应用于公司和地方政府,而非工人。例如,绿色能源公司的激增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设备供大于求,激烈的价格战最终损害了该行业。
中国科技领袖、小米首席执行员兼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对官媒表示,“他们的策略相似,导致竞争异常残酷。”
专家表示,解决方案尚不明确,并点出该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政府对绿色能源的补贴鼓励了很多的初创企业。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