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奎斯生前极力反对翻拍《百年孤寂》(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因为他认为小说中的魔幻现实元素无法通过电影手法完美传达。在作者生活的时代里,电影工业囿于技术局限,特效粗糙突兀,难免让作者对翻拍这件事不抱信心。但Netflix用事实证明,《百年孤寂》并非无法翻拍,现代特技手法能够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奢望,通过绝美绚丽的画面将魔幻现实元素值拉好拉满,达到一流的观影水准,使得这部被誉为最难翻拍的文学巨著终于能够原汁原味带上电视屏幕。
正所谓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Netflix的《百年孤寂》是否符合马奎斯心目中的版本,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但能确定的是,呈现给观众的这个影集版是来自专业剧组的最佳读者版本。我们能知道的事实是,开拍前剧组严谨遵循作者家人的条件,选角清一色哥伦比亚籍演员,不以英语而是以西班牙语为媒介语,拍摄场地在哥伦比亚取景,花费一年时间打造布景,尽可能满足原著设定,以专业行动和严谨态度向作者献上最大的致敬。
个人认为这部影集版最大的成功在于演员的精湛演技。虽然他们对于国际观众来说相对陌生,但也因为这样,他们没有以往的角色包袱,能全情投入和发挥角色魅力。另一方面,观众不会太注意演员本身,而更能聚焦在故事上,极力发掘角色的性格和动机。这就犹如漫威宇宙当初选角的情况,刻意聘请二三线演员担当超级英雄角色,不让演员的个人魅力盖过角色气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从未读过原著的观众来说,影集版是友善的入门,尤其能解决作者刻意重复使用人名,使得读者搞混同名角色的问题,影集版的每一个何塞·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都有各自一张专属的脸,不再是面孔模糊的后代(不过追溯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依然烧脑)。对读者而言,影集版除了能快速回顾原著的故事脉络,亦能通过视觉体验到原本仅存于想像之中的魔幻现实元素。
政治,战争,杀戮,这般人生还有意义吗?
《百年孤寂》分成两季,故事被拆成上下部,第一季结尾停留在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征战,如此安排很巧妙,似乎带出与原著稍微不同意味。从故事的起点,马康多的发展史就如同一个孩童的成长,自混沌中诞生,起初岁月静好,生活无忧无虑,人们按照个人喜好过日子,直到某一天政治介入,生活方式彻底被干涉,人们在挣扎之中缓慢坠入地狱。
奥雷里亚诺上校原先也与政治保持距离,坚持不站在保守党和自由党其中一方,直到他亲眼见证无辜妇女活生生被士兵打死,体内的正义感滚滚涌现,自此才义无反顾踏上革命之路。哈维尔在《无权势者的力量》曾说:“每个人以各自的方式,成为体制的支持者和牺牲者,参与者与受害者。大家都是体制要控制的对象,也都是体制的主人,是牺牲品,也是工具。”奥雷里亚诺上校一心铲除保守党势力,带领人民走向自由,初心甚善。然而历经战事的他,却又建构另一个独裁体制,屡次破坏两党和谈的局面,将他原本渴望救赎的人民一再推往万劫不复的深渊。尽管他具备预知未来的能力,能预测父亲之死,深陷战争与权力漩涡之中的他竟没参悟,他透支人生一切所追求的终点将会是一场虚无。
在《百年孤寂》中,相爱的人面临爱人死去;一个白手起家的家族达到金玉满堂后复一无所有;在荒野之地建立的马康多小镇从崛起慢慢走向湮灭;政权频繁更迭似瘟疫不断纠缠人民的生活;曾经具有威望的开荒人晚年失智度日;年轻人在革命事业中洒热血献头颅。通过上帝般的全能视角,我们看到人们再怎么努力,最终都在“获得”与“失去”、“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快感”与“痛楚”之间不断折磨撕裂,而这些相对的概念在影集版的加持下变得更加立体,将“孤寂”一词渲染至极致,深深打进我们的心坎里。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战事纷扰,普通人如我们就像求助无门的马康多居民,即使拥有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般的智慧看透真理,也只能被捆绑在原地,终究无可奈何。
更多文章: 亚瑟王/《The Secret of River》理解与接纳中寻找自我 王晋恒/《影后》无处隐藏的身外身,转瞬即逝的梦中梦 羊老贼/《最后生还者》优秀电玩改编关键在于剧情 黄爱玲/《照明商店》有死亡,方有珍惜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为什么我的人生在最后阶段变得这么有趣,让我想活下去?”
彷徨无所谓呀,迷惘也没关系,因为我们都是微小而珍贵的流浪者。
“人为何活着?”这道永恒命题在韩剧《浮游先生》中,以其独特视角,将看似沉重的议题紧紧环抱,引领观众进入一段难忘的心灵治愈旅途。
本剧由编剧Jo Yong和导演洪钟灿携手打造。Jo Yong 凭借《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深刻笔触获得业界与观众一致好评;而洪钟灿则凭着《少年法庭》和《我亲爱的朋友们》等作品展现他那卓越的导演才能。
剧中说的浮游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只能跟随水流被动漂流的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或许我们可以试图理解为那些在社会生活中,被动无力而随波逐流的人。
《浮游先生》用了两集交待故事轴,海朝(禹棹奂饰)和赵在美(李瑜美饰)从小在孤儿院一起长大,后来交往几年,几年前吵架分手,原因是海朝觉得在美太无聊?分开前海朝与在美各自诅咒对方,在美说海朝会死,海朝则说在美不会有小孩。谁都没想到诅咒竟会成真。海朝在车祸后被诊断出罹患遗传疾病,大脑中有许多白色物体,无法开刀,头脑一样还是会爆炸,医生判断他只剩3个月左右的时间。
伤痕灵魂再相遇
命运总爱开玩笑,生命总有其黑色幽默,它让海潮在生命最后时刻再度遇见前任在美,那个在世俗眼中“不完整有缺陷的女人”,她被诊断为早发性闭经的女性。他们两个带着伤痕的灵魂再一次相遇,一段跨越生死的情感,就此展开荒唐新旅途。
有趣的是,这对昔日恋人的重逢还要加上一个出身名门的“电灯泡”——赵在美的未婚夫渔兴(吴正世饰)。渔兴的加入是为了展现人性中最珍贵的理解与包容。
虽然整部剧以“死亡”议题展开,看似以悲剧作为剧集的基调,剧中还有非常多有趣诙谐元素,让观众从头到尾又哭又笑沉浸其中。《浮游先生》同时也是韩剧中少见的公路类型作品,有近半部剧的剧情都在路上展开,率领观众跟着演员去到不同的韩国。
就这样,横跨釜山、济州和江原道的寻父之旅就此启动。从盛夏到寒冬,季节更迭不仅标记着时间的流逝,也见证着海潮生命的消逝。在这趟旅途中,每一次邂逅都像是生命馈赠的礼物:他们帮助离家出走的少女与家人重聚,为迷失方向的街头艺人重燃希望,甚至在偶然闯入的婚礼上见证了一对老人的白头偕老。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插曲,悄然无声的静静抚慰着3人的心灵与灵魂。
我自己特别喜欢渔兴和海潮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敌意不信任,到后来默默守护同路。有一幕戏让人印象深刻:当渔兴发现海潮偷偷藏起止疼药时,没有点破,而是默默地跟在后面,在对方因疼痛踉跄时轻轻扶住给与陪伴和协助。这种无声友情,胜过千言万语。屏幕前的你,一定懂得,这是何其珍贵的事,对吧?
日常的真谛
这些日常的缓慢恰恰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的人生往往也是在看似平淡日常中,偶然触碰到那些改变命运的瞬间。导演用喜剧的方式包裹着悲剧,让观众在笑声中体会生命的碰撞,在欢乐中品尝生命的真谛。这何尝不是你我他在人间一直需要学习的功课。
《浮游先生》最打动人心的,不是它试图告诉我们生命的答案,而是它轻巧地让观众明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浮游生物,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正如海洋离不开浮游生物,这个世界也会因每个人们独特的生命而变得更加完整。我们每个人虽然都像浮游生物一样是宇宙间渺小如尘埃的存在,但只要心中有爱、有牵绊,我们都是彼此不可或缺的存在。
海潮最终或许不会获得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在这场寻父之旅中,他找到了比血缘更重要的东西——真诚的情感链接和只属于自己生命议题那个微妙、伟大的存在含义。观剧的你,找到你专属的意义了吗?
更多文章: 王晋恒/《未来与我》你会为世界预言一个怎样的未来? 颜书韵/《宛如阿修罗》4个女人的贪嗔痴欲,4个姊妹的爱恨情仇 黄爱玲/《太阳星辰》一流卡司,三流制作 羊老贼/《百年孤寂》无法摆脱孤寂,是人类的宿命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