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發佈: 8:00pm 22/03/2025 20891點閱

巫統

行動黨

馬華

民政黨

郭清江

華基政黨

郭總時間

星洲人時事觀點

郭清江.火箭、馬華、民政何去何從?華人路在何方?

火箭如今被視為人才輩出,華社對其寄予厚望。但是,在堅持多元路線的同時,如何理直氣壯地捍衛華社權益,考驗著陸秘書長的智慧與團隊的努力。反觀同樣走多元路線的,在脫離國陣後的路卻越走越窄。至於2008年大選慘敗後每況愈下的,坦白說,很多人都感覺不到它已振作起來。

ADVERTISEMENT

民主創黨以來最激烈的黨選,終於在“留神與送神”的喧囂中落幕,火箭正式邁入陸兆福時代,林氏王朝完成歷史任務。

不過,若深諳“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的道理,就必須有心理準備——未來的黨選,勢必比今日更加激烈。因此,全黨上下必須謹記,團結與分裂之間,關乎黨的興衰成敗。團結則興,分裂則衰。黨選是新陳代謝的過程,更是政黨存亡的考驗。

馬華、民政黨與等政黨從權勢鼎盛走向衰弱,正是火箭的一面鏡子,須警惕派系之爭與碌碌無為,將成為拖垮自己的魔鬼。

進入陸兆福時代的民主行動黨,接下來路在何方?

如今,行動黨已不再是反對黨,而是擁有權勢並獲得最多華人選票、有華社作為後盾的政黨。因此,華人對其寄予厚望,期待她有所作為,繼續敢怒敢言,能夠盡心盡力為華社服務。

然而,在許多議題上,行動黨被指該出聲時卻常靜靜,以致不少人嘲諷其為“靜靜黨”。針對這項批評,陸兆福在黨大會致詞時極力否認,強調該黨已是執政黨之一,必須改變過去反對黨時的發言方式。他表示:“行動黨現在是政府,我們的領袖不僅代表政黨,更是國家領袖,因此必須透過對話與會議溝通,最重要的是找出解決方案。”

陸兆福說得一點都沒錯,執政黨確實應當如此行事。

然而,當年馬華執政時也是以同樣態度問政,卻遭當時的反對黨——行動黨批評為“當家不當權”,毫無作為。

歷史何止是一面鏡子,更像是一場諷刺的玩笑。

此外,馬華當前的處境極其尷尬。雖然已經成為在野黨,卻因國陣精神所限,被迫追隨“老大”巫統加入團結政府。這種寄人籬下的感覺,的確令人不自在——實質上是反對黨,卻又身處政府內部,真正的“當家不當權”了。

至於行動黨,雖然如今既當家又當權,黨內部分領袖卻仍對馬華揮之不去,逢事必爭,大小事皆不放過,似乎仍難擺脫反對黨心態。

這兩個宿敵,如今都面對身份認同的困擾。

另一方面,馬華與行動黨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能坦然承認自己是純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發佈: 8:00pm 29/03/2025 149點閱
鄭丁賢.大地震碰上極權政府,誰救得了緬甸

大地震之後,可憐的是逝去的生命,流離失所的災民;可惜的是曼德勒金碧輝煌的昔日宮殿毀敗,古色古香的古佛寺倒塌,淪為廢墟;可怕的是天災無情,政府無能,緬甸看不到明天。

緬甸大地震當天,世人目睹曼谷一座大樓轟然倒塌,約10死數十人受困,周遭人群倉皇逃命,泰人驚魂未定。

曼谷距離震央約1千公里,情境尚且如此驚悚,位在震央的緬甸,現在到底怎樣?

可怕的是,在這個封閉的國家,即使是災難,也是如此神秘和隱晦,真相莫明。搜尋各個國際媒體,都缺乏實況報道,只有從泰國傳來零星的消息,以及從緬甸官方得到粗糙的喪生數字──區區700多人,是無力掌握災情?還是繼續自欺欺人?

緬甸幾乎沒有外國記者,也沒有國際組織可以傳達災情;緬甸境內的消息,也難以傳達到外界。

世人只能從數據推論地震的慘狀。泰國氣象局取得的數據是里氏8.2級地震,美國地質局的數據是震矩7.7級;這是兩種不同的地震演算方式,不管何者,都透露可能是地球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強震之一。

震央在緬甸中部,是人口密集地區,包括集歷史、宗教、文化、經濟中心於一身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延伸到首都內比都,一直到第一大城市仰光附近。

而這次地震屬於淺層地震,發生在地表層,深度只是10公里,震動力更巨大,破壞力最強。

中國專家估計,這次地震的力度,等於上千顆投在廣島的原子彈的力道,破壞力不下於汶川大地震。

臺灣專家則估計緬甸大地震釋出的能量,比臺灣的921大地震高了22.4倍。921地震並非在人口密集區,但摧毀了眾多建築物和基本設施,死亡人數達2千400多人,是臺灣史上最嚴重地震之一。

臺灣的防災意識很高,救災能力很強,國際救援也迅速加入,但災情仍是慘重;相對於緬甸這次更嚴重的地震,這個封閉落後,幾乎和國際隔絕的國家,要如何收拾殘局?

專家也估計,如此規模的地震,發生在人口密集地區,要奪走的人命,恐怕數以萬計。

天災碰上極權政府,是災難中更大的災難。政治學中有一個研究項目,稱為“災難政治學”,研究成果顯示,越是民主的國家,越有能力應付天災;越是極權的國家,應付災難的能力越低。

民主國家相對透明,訊息快速流通,政府和民眾,乃至國際社會很快可以掌握災情,拯救工作很快展開,物質大量進入災區。相對的,極權國家資訊封鎖,一旦發生災難,訊息阻斷,救援也難到位。

民主國家有很多的志願組織,一旦出事,這些團體可以投入救災,緩解政府的壓力。極權國家阻止民間組織成立,一旦發生天災,民間缺乏動員救災的能力。

民主國家的救災管道暢通,物質的分配和去向透明,加強了救災的效率。極權國家充斥黑箱作業,救援缺乏透明度,很多物質被倒賣,一些人大發災難財,或讓物質堆積在倉庫,無人理會。

緬甸政府是極權政府,相信沒有人反對。幾年前的緬甸大選,昂山舒吉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贏得選舉,但是,很快的被緬甸軍人否決,昂山和她的同僚,以及民主運動人士,紛紛被逮捕。

政變之後,緬甸人民走上街頭抗議,結果遭到血腥鎮壓,以至引發全國暴動,軍隊展開大規模殺害,倖存的學生和異議人士,部分逃入森林和邊境地區,展開反抗運動。

軍人政權成立後,廢除選舉,解散政黨,關閉報章,查禁言論,嚴密控制緬甸社會,與此同時,執政者瘋狂倒賣國家財富和資源,特別是礦產和玉石,從中斂財。

國際社會對軍人政府進行制裁,並沒有讓軍政府軟化,反而讓緬甸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經濟在崩潰邊緣。

軍人政府救災無力,不得不打開一道國門,讓部分國際救援進入,特別是來自中國和東盟的物質和隊伍。

歷史上,許多國家的極權政府,在重大災難之後,引爆民怨,遭到推翻;只是,這種變化不會出現在緬甸。1988年的88民主運動,2017年的番紅花民主運動,都遭到軍人的反撲;2021年的短暫勝利,很快被更黑暗的力量吞噬,民主力量已經一蹶不振。

大地震之後,可憐的是逝去的生命,流離失所的災民;可惜的是曼德勒金碧輝煌的昔日宮殿毀敗,古色古香的古佛寺倒塌,淪為廢墟;可怕的是天災無情,政府無能,緬甸看不到明天。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