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發佈: 11:13pm 23/03/2025

柔佛

水災

新山

閃電水災

莫家浩

馬蟻學人

柔佛

水災

新山

閃電水災

莫家浩

馬蟻學人

莫家浩/一雨成灾

作者:莫家浩

在我看来,本属于丘陵地形,一旦因连续强降雨导致河水水位上升,就会在地势低处造成,地势高者却浑然不觉的落差。因此,在这么一个多丘陵的“波浪形”城市地景里,水灾塞车可以是集体记忆,屋子淹水却并非普遍经验。

莫家浩/一雨成灾
暴涨的地不佬河。(莫家浩摄于2025年)

清明将至雨纷纷,而柔佛却在历经数日闷热天气,从3月18日周二晚间开始连续强降雨。周三,国家灾难管理机构(NADMA)发出持续到周五晚的水灾警讯,到了周四早上,新山绝大部分地区出行看似照常,但很快却从不同地区传出灾情,大水封路,交通开始从局部阻塞发展为全面瘫痪。到下午4点,有些公司与机构开始紧急下班下课,但对大局已是于事无补,上午照常上班上学的人们,回家时却发现自己困在一望无际的车龙里动弹不得,就这么塞个七八个小时的人比比皆是。

ADVERTISEMENT

2025年的这场“”,截止21日上午,全柔受灾户达3000,人数破万,大概注定要纳入史册;对于新山人而言,这大概也是一次刷新个人体验的灾难集体记忆。度过此劫的各位或许会问:这是天灾?抑或人祸?地理学人沈志坚19日在网上贴文,认为这是“大陆冷高压南下带来东北季风,是典型的年底长命季风雨”,是全球暖化下的长冬长夏现象,导致我们习惯的年底雨季延长至这时候还在下。而在我看来,柔佛本属于丘陵地形,具体表现在新山,就是从市中心的坡底开始往外扇形扩散、连绵不断高高低低的小丘小谷,公路也是顺着地形不断地上坡下坡,同时也意味着有许多大河小溪在谷间流过,一旦因连续强降雨导致河水水位上升,就会在地势低处造成水灾,地势高者却浑然不觉的落差。因此,在这么一个多丘陵的“波浪形”城市地景里,水灾塞车可以是集体记忆,屋子淹水却并非普遍经验。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am 26/04/2025
何正宇.水灾已经不是地方性灾难
水灾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治理能力、行政效率与公共责任的真实面貌。
根据大马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去年因水灾而造成的总损失,高达9.3亿令吉。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警惕了有关当局,在水灾防范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所引发的巨大损失。
 
以此次数据为例,吉兰丹成为重灾区,住宅财产损失就高达1.3亿令吉,如此的巨额损失,充分显示出水灾带来的破坏力,已经不是“地方问题”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到了必须由国家层级统筹与应对的全国性危机。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水灾年年发生,但为何年年依然重创各地?而各州的“准备”与“应对”,却总是跟不上水灾发生的速度?这其实不难回答,因为答案就藏在我们城市的每一条沟渠、每一处排水系统。近年来各地频频出现的闪电水灾,大多数都是“人祸”。这包括沟渠堵塞、排水系统落后,以及维护不善等,直接导致积水成灾。面对倾盆大雨时,街道瞬间滞水变成池塘,整个市区陷入瘫痪。
 
在水灾管理方面,政府长期以来仍停留在“事后补救”的惯性思维。灾后送上物资、动员消拯队伍、发布水灾通报固然重要,但这些都只是亡羊补牢的后续动作。真正能减少损失的,只有未雨绸缪的“灾前治理”。
 
在“灾前治理”上扮演要角的地方政府,必须定期清理排水系统,加强基础设施的定期检查与修复,确保所有排水渠道在面对极端天气时能迅速应对。其次便是所有城市与住宅区的开发项目,必须严格通过环境与水利影响评估。
 
在防止沟渠堵塞方面,不能忽视公众的角色,因为他们是防洪抗灾的关键一环。只有提升全民的环境意识,让大家对垃圾管理产生自觉,才可以确保所有沟渠都是通畅,没有被垃圾堵塞的,在暴雨来袭时能够从容应对。
 
与此同时,我们对于水灾所造成的损失,不能只着眼于数字上的损失。需知道一场水灾背后,是多少家庭的心血化为乌有、多少小商贩的生计瞬间中断、多少公共资源需要重建?这些无形的损失和代价,是无法用任何有偿赔偿能填补的,我们不能再走“救灾优先、预防其次”的老路。若不做好灾前治理,再多的救援投入也只是徒劳。
 
水灾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治理能力、行政效率与公共责任的真实面貌。面对当下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我们希望相关单位不再把“水灾”当作天灾,而是当成治理体系中的漏洞来修补,让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不再一闻雷声一见天阴,就心惶恐的坐立不安。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