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位于京都和大阪交界处的大山崎町,有一座近百年的住宅——“聴竹居”。这座住宅不仅是日本环境共生建筑的经典案例,更是日本迈向现代化与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重要里程碑。

“聴竹居”由建筑家藤井厚二亲自设计,是他建造的第五座实验性住宅,于1928年落成。藤井厚二购入了约4万平方公尺的山林,整顿了道路、上下水道、电力等基础设施,并亲自规划了室内外空间。由于其在建筑设计上的创新与深远影响,“聴竹居”在2017年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成为日本建筑史上研究环境共生建筑的重要范例。
ADVERTISEMENT

西化浪潮下藤井厚二的思考
日本的木造建筑历史悠久,得益于四季分明的气候与丰富的森林资源。然而,在江户时代向明治时代(1603年至1912年)过渡的过程中,日本在迈向现代化的同时,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强烈影响,出现了大量“洋式建筑”或“和洋折衷建筑”,传统的木造建筑逐渐式微。
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藤井厚二以科学的角度,重新思考以往的木造建筑是如何适应本土气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探索传统木造建筑的优势,同时研究欧美家具如何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结合,并尝试引入家电以减轻家务劳动。在这些探索下,他建造了“聴竹居”,开创了日本环境共生住宅的先河,为日本现代住宅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精准的采光策略
“聴竹居”的采光设计基于京都的地理特点,充分考虑了自然光的利用与居住舒适性。住宅北侧常年有柔和的散射光,因此藤井将使用频率最高的餐厅,设置在北向庭院的位置,确保稳定的自然光源。南侧的縁侧则最大化地利用日照,从早餐至中午,直射光充满空间,光线蔓延至起居室,使其成为白天活动的理想场所。下午时,随着太阳高度降低,縁侧转为舒适的阅读、休憩区,窗外景色一览无遗。而最容易受到西晒影响的房间,则被巧妙设计为寝室,以避免强烈日照对居住的影响。
此外,屋檐的挑檐设计同样精准考量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至时,太阳高度角约为78.5°,冬至时降至31.7°。藤井依据这一规律,设计出能够在夏季遮挡阳光、冬季引入光照的屋檐结构,实现冬暖夏凉的被动式采光调节,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共生理念。


高效的通风策略:自然换气系统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又到樱花盛开的季节。今年天气变化多端,3月初回暖不到几天,气温又突然急遽下降,东京还下起雪来,樱花因此延至4月初才开。
每年樱花盛开时,总让人陷入回忆杀。想起当年在家人反对下毅然决然来到日本,那时也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从研究所毕业,也是樱花开好开满的时候,给人满满希望,而今年花开之际,已是居留日本的第九年了。
今年没有特别去赏花,除了天气一直暖和不起来,也忙着写论文、为新学期备课,空闲时就想待在家里悠哉悠哉地过,对于家门外的事,完全提不起劲。电视也好久没打开了,看的都是网络平台上的剧和电影,中文的居多。
相比起刚来日本,对于一切都感到新鲜、一有时间就四处探索,如今眼前的一切,都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然而,我也并非可以长期居家之人。趁着几天空档,去了一趟位于九州的鹿儿岛。因为日本的47都道府县,剩下鹿儿岛县和山口县没打卡,而山口县的主要景点必须开车才能到达,所以决定去公共交通相对方便的鹿儿岛。
以前觉得日本旅行好贵,不过冠病疫情之后,觉得日本旅游的性价比好像大大提升了。旅店方面,大约150令吉,就可以住设备齐全的单人房,虽然房间面积可能小一点,可环境卫生都不会让人失望。去年夏天去台湾,才发现台北、高雄的旅店也不便宜,环境设备好一点的旅馆可能不止150令吉;而年初刚去的澳洲悉尼,同样价格,就只能和其他人共享房间,睡得到上下铺的一个床位。吃喝方面,吉隆坡购物广场的价格也比得上日本的了。唯一贵的,就是交通了。但看在日本电车覆盖范围广泛、准点,而且可以到达大多数景点,这钱也没办法省了。
去程看飞机上的杂志写说,气温逐渐回升的4月,冷暖流交替会导致航飞过程颠簸得比较厉害。从名古屋到鹿儿岛,大约1小时20分的航程,在升高和下降的时候,飞机还真的一路摇摇晃晃,最终安全降落。
从机场坐接驳巴士到市中心已是下午4点多,去了城山公园,俯瞰到了樱岛火山和鹿儿岛市的景色,然后吃了一顿丰盛的当地乡土料理,就回旅店休息了。
晚上11点多,躺在床上准备第二天行程,突然床铺开始左右晃动,意识到是发生地震了,然而震动没有马上停止,反而越震越强烈。我拿着手机走到房门前,利落地抽取了房卡、打开房门,想着逃跑,但回过神发现自己在12楼,要逃好像也来不及,只好蹲靠在走廊墙边,心里默念“拜托,不要再晃了!”
焦虑没用 只能活在当下
旅店没有广播让大家撤离。长长的走廊上,除了我打开了房门,没有其他动静。后来,走廊尾端有另一间房门打开了,一名男子手握着手机头往门外探,我们远远地对视了几秒,但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震动持续了大约三十几秒后总算停了。事后查了一下,发现震度有3至4级,由于距离震央不远,又身处高楼,所以感受到特别明显的震动。顺道查看了鹿儿岛过往的地震记录,原来鹿儿岛每隔几天都有发生小震动,恐怕大家是习以为常了,所以才能冷静地待在原地不动?
在鹿儿岛的第二天,樱岛火山还小喷发了一下,不过没有引发特别警报,山脚下的观光活动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人们还边泡足浴边看火山喷发。
第三天晚上结束短暂的鹿儿岛行程,回到了名古屋。原本还想着逃离地震频繁的鹿儿岛回到名古屋感觉比较踏实,结果回来没几天,名古屋也地震了。当下正在洗澡,感觉地板上下跳动了一下,不知是天冷还是害怕,从浴室出来手在颤抖。
地震频频发生,好让人焦虑,不过焦虑也没用,只能活在当下,愿平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