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發佈: 7:20am 24/03/2025

陳孝仁

人言藉藉

AI

專業人士

星洲人時事觀點

可靠性

陳孝仁

人言藉藉

AI

專業人士

星洲人時事觀點

可靠性

陈孝仁.勿用AI挑战专业判断

我们应该尊重的专业判断,将作为辅助手段,而不是盲目依赖AI来质疑和挑战专业权威。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各行各业。

ADVERTISEMENT

AI的普及化无疑是一场席卷各行各业的变革浪潮。它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在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正悄然浮现:越来越多的行外人热衷于用AI找答案,并拿着这些答案去挑战专业人士的专业判断,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反思。

从医疗到法律,再到建筑等领域,AI的“越界”挑战屡见不鲜。

医生凭借多年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为病人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可是病人家属却轻信AI的建议,对专业方案提出质疑;律师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复杂的司法实践,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法律意见,客户却用AI搜出的过时法规来挑战其专业性;建筑商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提出施工方案,屋主却依据AI分析出的众多可能性中的某一项来推翻专业意见。

这些行为不仅耗费了专业人士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不必要的质疑,更反映人们对AI的盲目依赖和信任。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40am 30/03/2025 35点阅
吴奕品医生.回应黄家和:虚有其表的国旗扣章

教育领域里,还有好多更重要的更急迫的事等着部长和副部长去处理。人民之所以抱怨与批判,之所以掀起舆论,是因为教育部不分轻重缓急。倘若教育部已经妥善解决其他燃眉之急,再来随心所欲的落实这些有的没的计划,我想不会有人会去介意。

拜读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在其脸书关于国旗扣章的贴文,我有话要说,不吐不快。

我想说的是,孩子不会因为佩戴了国旗扣章,而变得特别爱国;反之,孩子却有可能因为爱国,而自发性的佩戴国旗扣章。如今教育部的举措,实属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毫无意义。

副部长在贴文中提到,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教育部特别为学生分配两枚国旗扣章。其潜在意义代表着,扣章是免费的,不花家长半分钱。但是副部长您有所不知,这所谓“免费”的扣章,之所以能够“免费”必定是由政府买单,这难道不是人民的纳税钱吗?难道这不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吗?这负担,究竟是增加了还是减轻了呢?

我想绝大多数对这项措施持反对意见的人,其中一个考量就是安全问题。家长会担心戴在胸前的扣针,有可能会不小心弄伤孩子。但我们的副部长却信誓旦旦地宣告,他孩子带了两年巡察员扣章,至今未曾擦伤过。在医学里,我们持守一个原则,就是不加害原则,任何有可能会为病患带来害处的举动,我们都不去做。此外,我们也提倡“预防胜于治疗”的基本保健概念,切勿等到事情真的发生了,才来后悔早知道。并非每个孩子都是乖巧安静斯文,有机会当上巡察员。现实中有一些孩子是特别好动调皮捣蛋的,有谁能百分百确保这扣章不会是一个弄伤孩子的利器呢?

副部长在其贴文中,其实是认同佩戴国旗扣章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而课纲改造才是真正的内涵所在。请问,两者真的没有冲突吗?今天教育部要为孩子灌输什么样的思想呢?只要表面形式上的功夫做得好,就行了?是这样吗?

教育部一直强调,佩戴国旗扣章有其意义,透过这项措施,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爱国,更加团结。请问,教育部是基于哪项研究,得到如此结论?一个人的爱国程度与国民间的团结程度,是属于定性数据,是无法量化的。请问教育部如何得到“佩戴国旗扣章能促进爱国情操”的结论?我得到的唯一结论,是大家因为“国旗扣章”而更加团结一致的去批判教育部的“不务正业”。

佩戴国旗扣章究竟有何意义?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这需要有主次之分。爱国在前,佩戴扣章在后。我因为爱国,所以主动佩戴国旗扣章,这是爱国所可能做出的一种举动,这才是国旗扣章的实质意义;而非因为戴上扣章,就会突然变得爱国。爱国这件事,不是表面功夫,不能操之过急。

我认同我们需要打造的是一批能够以马来西亚人自豪的孩子们。我也认同我们需要让孩子们都能够团结和谐。而教育部去年开始推动的昌明大马世代“GenMadani”活动,也确实能灌输昌明爱国情操、团结互助精神,我绝对认同这是对孩子们的思想塑造。既然教育部已有如此实质的计划,何不将之深化与升华?何须费神于一些虚有其表的无谓之事?

副部长一直强调,这不是零和博弈,不是教育部给了国旗扣章,就会剥夺其他的福利。政府如此爱民,致力为学生谋福,我深表感激。但只因如此,教育部就能任意妄为吗?政府爱民,基于关心人民以及国家财政的挑战,首相因此不领薪水,内阁成员继续减薪,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笔钱难道就不该被善用于其他更有意义的事上吗?不会觉得讽刺吗?这确实不是零和博弈,却也并非双赢。

教育领域里,还有好多更重要的更急迫的事等着部长和副部长去处理。人民之所以抱怨与批判,之所以掀起舆论,是因为教育部不分轻重缓急。倘若教育部已经妥善解决其他燃眉之急,再来随心所欲的落实这些有的没的计划,我想不会有人会去介意。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