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24日讯)国家银行提醒说,数据显示,国内超过95%诈骗案件属于“授权诈欺”,受害者通常自愿将钱转给诈骗者,因此预防这类欺诈案的最好方法是教育与提高消费者的认知。
国行在《2024年国行年报》中引述警方数据称,在诈骗案中,电讯诈骗与电商诈骗比率各达31.6%与30.6%,接下来依次为贷款诈骗(15.4%)、投资诈骗(13.9%)与爱情诈骗(3.9%),这5大类授权诈欺案的比率超过95%。
ADVERTISEMENT
相较之下,属于“未授权诈欺”的钓鱼诈骗案仅有4.7%。
国行表示,由于授权欺诈交易的模式与真实交易极为相似,金融机构为免扰乱支付系统运作,在识别与阻止诈欺交易时会面临巨大挑战。
“有鉴于此,预防授权欺诈交易的最好方法,就是教育与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国行、政府机构与金融机构正为此而努力。”
国行指出,消费者应积极主动保护自己,包括拒绝“好得难以置信”的交易;听取朋友、家人与银行的诈骗警告;养成良好的网路使用习惯,如不分享密码及个人凭证、不点击可疑连结等。
国行说,2022年起,金融机构加强安全控制,各项措施也逐渐扩展至主要的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2024年,恶意软件与网络钓鱼相关的未授权诈欺案件减少了52%。通过加强各项安全措施,2024年银行业成功阻止了超过3亿9900万令吉的诈欺交易,比国行接到呈报的实际损失金额多5倍。”
国行表示,若消费者怀疑被诈欺,应迅速采取行动,包括启用终止开关(Kill Switch)或冻结账户、向银行热线或国家诈骗应对中心(NSRC)呈报、向警方报案等,这有助于金融机构与执法机关快速回应,尽可能减少消费者的损失。
国行强调,金融机构与消费者有著共同的责任来确保他们银行账户的安全。
“为了履行共同责任,国行2024年发布了一项‘确保公平对待未授权电子银行交易受害者’相关政策,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公平合理’应对未授权诈欺事件调查与受害者赔偿。”
金融机构安全措施: |
●由简讯一次式密码(OTP)转为更安全的身分验证方式; |
●收紧侦测规则与触发条件; |
●设定电子设备、线上银行与电子钱包服务冷却期; |
●强制锁定手机及电子设备验证线上银行与电子钱包交易; |
●设定诈骗呈报热线; |
●设定强制终止开关服务。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吉隆坡29日讯)一名女记者在高速公路休息站,遇到两名谎称“拖车老”的骗子,声称受到指令需“没收”她的车,所幸技俩当场被她识破,最终成功赶跑两人。
根据《前锋报》在TikTok发布的视频,旗下一名女记者早前在前往云顶高原的休息站,遇到两人前来敲车窗问候。
当时,这两名男士自称是“拖车老”,声称女子汽车的供气付款出现问题,因此收到指令必须立即“没收”她的车。
视频中,可以看到两名男士坚称拥有收回她车子的所有文件,要求女记者打开车门,下车并交出钥匙。

不过,女记者并没有上当,当场识破两人的诈骗技俩,使得两人节节败退,最终只能想办法逃离现场。
两人得知计谋败露后,就谎称要回到车上领取相关文件,接着就一去不回头,直接逃离了现场。
女记者把整起事件拍了下来,显示发生在了前往云顶高原的高速公路休息站,并随即引起执法当局介入并采取行动。
根据《前锋报》报道,警方和东海岸大道(LPT)管理层已得悉此事,将针对此类诈骗行为采取行动。
@utusanonline Cubaan ‘scam’ wartawan Utusan Malaysia menggunakan taktik belum membayar tunggakkan kereta di RnR Genting Sempah sebentar tadi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