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發佈: 1:19pm 28/03/2025

人物

JIMMY CHOO

周仰傑

戴安娜王妃

鞋履設計師

Jimmy Choo Couture

The Atelier

周仰傑(Jimmy Choo)/從無名鞋匠到王妃御用設計師

報道:本刊 葉洢穎 攝影:陳世偉、 受訪者提供

相信提起Jimmy Choo,許多人腦海裡會自動為他加上一個前綴:的御用,這亦是很多對時尚一無所知的人們認識他的開始。

在那個年代,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窮小子在歐美人壟斷的時尚圈成功殺出一條血路,佔有一席之地,其經歷堪稱勵志又熱血。

ADVERTISEMENT

在拿督周仰傑博士的“鞋履設計師”生涯裡,哪一雙鞋的意義最為重大?哪一雙鞋最刻骨銘心?

報道:本刊 葉洢穎
攝影:陳世偉、受訪者提供

周仰傑於1948年出生在檳城的喬治市,上有一名姐姐,雙親均是中國廣東省梅縣南來的客家人,因此他還能說一口流利的客家話,得知在座的幾人都是客家人,他短暫地從華語模式切換到客家話頻道,用客家話與我們寒暄問好。

雖已年屆77歲,但仍精神抖擻,腦海裡的過往種種亦未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褪色,反而愈發鮮活。

他在檳城出生、長大,父親是一名設計鞋子的工匠,當時的學徒什麼都得學,包括鞋底、鞋面、設計、裁剪等等,一雙鞋子的設計、製作到完工的每一道工序要了如指掌。

在那個年代,沒有工廠流水線,都是手工製鞋,家門口就是工作坊,客人們上門訂鞋,然後他們就著手製作。

就如同家裡做小買賣的人們一樣,家中一人做生意,全家齊上陣,小小的周仰傑也要幫忙。

他回憶,那時沒有手機,電視機也是黑白色,信號時好時壞,除了聽“麗的呼聲”的廣播節目,也沒有其他娛樂,所以每天放學,做完功課後就看父親、師傅怎麼做鞋子。

周仰傑就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長大,對製作鞋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放棄收入不錯的餐廳工作選擇鞋廠

儘管當時人們對“做鞋佬”抱有偏見,粗魯、沒文化、菸酒不離手更是時人對鞋匠的刻板印象,可是父母依然支持他的選擇,送他到英國倫敦的考得維納技術學院(Cordwainers Technical College,現隸屬倫敦時尚學院)深造。

父親給他150英鎊繳交第一年的學費,之後就開始他半工讀,每天只吃20便士(pence)蛋炒飯的留學生活。

他曾在中餐館打工,在面對大廚不友善的粗魯對待,他保持真誠的態度,勤快地工作,甚至願意付出超出工作範圍的努力。
“(比如)週五、週六打工,他們下午休息外出、賭博、打麻將的時候,我就替他們整理房間、清洗枕頭,打掃乾淨了,又到樓下幫忙看顧餐館。”

“我不是吃虧也不是傻,因為我覺得我在外國,又不是很多朋友,我需要努力讓他們知道我是誠懇、真心地學習,所以他們才會疼我嘛。”


不怕吃虧、不怕吃苦、不計較的工作態度,最終讓他贏得老闆的重視,想要擢升他為餐館經理之時,然而他毅然放棄每週70至80英鎊的收入,選擇每週40英鎊的鞋廠工作。

在那時候,一週的房租不過9英鎊,他甚至還有餘錢能寄回家給母親,但於他而言,雖然餐館工資高,卻只是一份餬口的工作,鞋廠才是心之嚮往的夢想起始點。

“因為我覺得做人,如果你開心做喜歡的事情,你就不會累的,如果不喜歡這些東西,覺得沒有興趣、沒有前途,你就會覺得累了。”

“在鞋廠是最開心的,因為我喜歡做鞋子。”他笑道,“如果我在餐館做,就不是現在的Jimmy Choo了。”

周仰傑保持每日畫鞋的習慣。(周仰傑提供)

周仰傑每日仍保持畫設計圖的習慣。
給戴安娜王妃的鞋 ——永遠送不出的禮物

1986年,他在倫敦東區開設第一家店,起初無人問津,他甚至製作一雙5英鎊的平價涼鞋擺地攤,直到1988年時尚雜誌Vogue一連8篇的大篇幅報道他設計製作的玫瑰鞋,“Jimmy Choo”聲名鵲起響遍時尚界,爾後因緣巧合下與戴安娜王妃結緣。

起初,他接到為戴妃製鞋的邀約時,仍有些忐忑,不確定能否得到她的青睞,於是抱著嘗試心態,詢問鞋號和衣服的顏色後,設計了一雙紅色的矮跟鞋。

戴安娜王妃是當時的時尚Icon,又是媒體寵兒,就在周仰傑將鞋子送出去的第二天,戴妃穿著他的鞋子出現在各個媒體版面上,自此周仰傑也成為她的御用鞋履設計師。

“你的爸爸媽媽、家人是否安好?”是每次戴安娜與他見面時的開場白。

他記憶中的她和藹、善良、優雅,毫無架子。猶記得初次見面時,他隨隊入宮覲見,素面朝天的戴妃如出水芙蓉般美麗,為他們準備許多咖啡、餅乾點心;而從第二次開始,周仰傑便獨自一人前往拜會,戴妃都會屏退左右,充分展現對他的信任。

他打開兩個行李箱,讓她挑選鞋子;她會展示她的服裝,兩人會一同商討服裝、鞋子和場合的搭配,確認訂單後,她還會幫他提著包,陪他走到車子停放處。

“你想像一位王妃,拿著你的包包送你上車,很少公主/王妃會這麼做。”

只是,這段緣分在1997年8月31日戛然而止。戴安娜為了避開媒體的跟拍,在法國車禍逝世,得年36歲。

他一聽聞戴妃的死訊,感到不可置信,立即打開電視看新聞確認真假。

“全英國都好像靜了下來,全世界的人都覺得很傷心。”

“她的生日在7月,才剛過生日不久,我原本準備好一雙鞋子,要帶著女兒到肯辛頓宮送給她的。”

結果命運難料,這雙鞋永遠送不出去了。

“後來宮裡有問我要不要將鞋子送過去,我說不要緊,我留作紀念。”

特意為戴妃製作的鞋子,原本想要送她作為生日禮物,不了伊人已逝,永遠送不出去了。(周仰傑提供)
分量最重的“狗仔鞋”

雖然他曾為許多名人制鞋,手工技藝隨著經驗的累積愈發精細,但在他心裡分量最重的那雙鞋,始終是11歲那年,他親手製作送給母親作為生日賀禮,並由母親命名的“狗仔鞋”。

“狗仔”又是何意?

原來是父母遵循坊間“賤名好養活”的說法,故為他取暱稱“狗仔”。

“小時候我和朋友玩,我爸喊我吃飯,都是狗仔、狗仔地叫,我都叫他別這麼喊我。”

如今他早已成為眾人“仰”望的人“傑”,來自長輩的美好祝願終於實現。

給母親做的“狗仔鞋”。(周仰傑提供)
跨界嘗試 開闢新戰場

2001年周仰傑離開Jimmy Choo公司後,全心的在,專注於做高級訂製鞋;2017年,他不僅他推出同名品牌Zhou Yang Jie的鞋履,同時跨足服裝界,也成為婚紗、晚禮服品牌的創意總監。

周仰傑如今是婚紗、晚禮服品牌The Atelier的創意總監、設計總監。(周仰傑提供)
周仰傑設計的禮服。

製鞋和婚紗、晚禮服的賽道又有何不同?為何會從鞋履跨界到服裝?

“在倫敦,三十多年來我是做私人定製婚鞋的,每次都會問客戶的婚紗款式和設計,我就配合婚紗設計婚鞋。久而久之,我就對婚紗設計有靈感了。”

藝術本質上是相通的,於他而言,鞋子和衣服亦有共通之處,比如都需要剪裁、釘珠等等,兩者差異並不大,因此最大的挑戰並非來自於賽道轉換,而是團隊的磨合。

“不過你要找到很好的工匠做禮服,有時候一件禮服就要花費6個月來完成。”

他強調,“團隊非常重要,我們需要相互理解,讓他們明白我的創意和想法,這樣才能高效運作。”

周仰傑與他的模特兒們(周仰傑提供)

作為一名設計師他不僅還要參與服裝設計,還要統籌整場服裝秀,挑選秀導、模特兒、化妝師、確認服裝搭配、觀察走秀效果、甚至燈光、舞臺高度等細節。

“50至60多個模特兒,你得讓她們試穿衣服,試走,看看她們的笑容、髮型,是否與設計相符合?”

“燈光和舞臺的高度等等,都要用心去了解和關注。不過也要相信助理,我無法一人顧及全部的。”

此外,他於2021年踏足教育界,創辦JCA倫敦時尚學院,從鞋履設計、婚紗和晚禮服再到教育領域,接下來還打算進軍傢俱設計,其跨度不可謂不大。

他並未因為早已名成利就,便退休在家頤養天年,反而一直開闢新的戰場,勇於嘗新,展現他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活力。

(原稿上傳於24/03/2025)

周仰傑並未因為早已名成利就,便退休在家頤養天年,反而一直開闢新的戰場,勇於嘗新,展現他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活力。
更多【】:
大膽想像精彩人生, AI專家蘇仲成:去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從害怕大海到熱愛深潛 伊帕用鏡頭掀開海底神秘面紗
走過中年破敗,林生祥:如果可以,不唱悲傷故事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2:00pm 17/03/2025
大胆想像精彩人生, AI专家苏仲成: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我喜欢去做一些别人觉得做不到,或是很难做的事。”

开过有机餐馆,闯过电商领域,曾任多家企业高层……拥有二十余年策略投资经验,苏仲成总在捕捉各种好玩的机遇,包括抓住风口钻研人工智能,成为区块链委员会认证的AI专家,也是香港岭南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助理教授。

访谈中回望过去,他常这么说:有了AI,那些早已松手的事都想重新拾回来,用全新思维再做一次。换句话说,以前做不到的事,现在只要愿意大胆想像,就有实践的可能。

报道:本刊 李淑仪
摄影:本报 谭湘璇

“从zero到hero,再从hero到zero。”苏仲成笑话自己。

说的是冠病疫情期间发生的事。他与伙伴在香港经营网购资讯平台,也想到马来西亚拓展市场。“太太是大马人,我看中这里人口多语言多种族,有很多事可以做。”耗费心思突破包括语言在内的阻碍,不料疫情袭来,打翻全部计划。“本来是一个大老板,有很多员工,突然停了,伙伴决定移民。是好大打击。”

打击来到眼前,他是不断思考如何transform(转变)现况的IT人——“你在offline做不到的事,或你想做online但不会做,我去想一个idea,我用技术令这件事发生。”

网购平台,常搞大型活动。“原本想做DJ比赛。疫情嘛,e乜vent,没完啦。”怎么办?给他想到,不如跑到元宇宙去。“很幸运找到虚拟DJ打碟器,Microsoft也推出VR派对房间,我们将两件事结合。”

就这样,在元宇宙概念诞生初时,苏仲成是香港少数成功创建元宇宙项目的人,成了业界先驱,继而担任WPP集团首席顾问,完成更多元宇宙项目。他将人生中的打击转变成另一个漂亮巅峰,还未站稳又再摔落。

“当时元宇宙超级热,突然间FTX(加密货币交易所)倒闭,全世界不再说这三个字,我由一个超级专家变成无生意,零。没人想再做这件事。”手上握有的闪亮开始剥落,灵巧的IT人要懂得及时转型蜕变。“其实当时我知道(元宇宙)快完了,但没关系,我再去接触AI,”随之成为香港最早运行AI营销的专家之一。

“打击其实没什么,下跌时又会突然抓到其他东西,只要肯去探索,心不要死。我挺积极的,过去都很幸运。”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苏仲成说:总之以前做不到的东西,ai都会帮我们做到。“关键在于我们敢不敢大胆设想。
人人没见过的事才有价值

毕业自香港岭南大学风险管理与工商管理系,再远程考获澳洲昆士兰大学科技管理研究生文凭,顺理成章踏入科技界。家族经营保险企业,他的毕业论文正是研究保险公司数码化(automation),并在多年以后落实在家族生意上,在市场越渐分散之际缩小规模,减低营运成本。

对数码科技的热衷从何而起?他似乎很早就有参透。

“我一直觉得,其实总有一天,电脑、IT(以前不叫AI)可以帮我做完所有事情。我们做人每天有太多重复工作,我不喜欢做很闷的事,我喜欢想新东西。你叫我开间餐厅,我每月都要执下装修、执下菜单。我觉得不应该逗留一个位置重复做同一件事太久,我觉得人生应该是精彩的。”

所以没有固守一隅。

不只打理家族生意,这些年来,苏仲成也辗转在多家国际企业、上市公司担任高层,后来创办两家企业公司,提供电子商务与在线教育解决方案,整整经营9年。科技以外,他也真的开过一家有机餐厅,但谁说科技不能与餐饮业有更多结合?以前要搞新意,可以玩玩装修和菜单,如今科技更先进,似乎有更多事物可以玩。

“当时我就经常想做一件很advance(先进)的事——你身体是否凉,你要多少卡路里,你喜欢什么口味,我全部输入机器,下次顾客来,我自动生成一个量身定制的菜式。以前我没办法做,服务员来来去去,现在有了AI就能做到,很多因素可以做得更好更细致。”

AI时代,要用不同思维做同一件事,他说,关键词是:倍增价值,做出人人没见过的事。

来自香港的AI专家苏仲成,也是星洲日报专栏“多点AI”作者。写专栏文章的过程,当然少不了AI的使用。“但是你也要把自己的情感、经验、分析放进去,再重整,才会变成有血有肉的文。”运用在其他领域也是一样,“不是只是按个掣,而要运用人性的东西,加上去才有价值。”
带着一班神童协助自己完成任务

苏仲成经常笑话:现阶段的AI还是一个16岁神童,什么都懂,但没有经验,没有感觉,没有经历真正的生活。而人类要扮演的角色,是成为它们的父母,带着一班神童协助自己完成任务。

“每个小孩有自己的专业,每个AI有不同的强项,那我们现在不该就这样做回我们平时的事。”该做的是,擅用AI各种功能,再将它们生成的结果微调、拼合,成就一个没人见过的新玩意。“因为对人类来说,不是见过的东西有价值,没见过但有道理的东西,才有价值。”

不是学会一个技巧那么简单,而是改变整个生活模式。改变生活模式之前,先要改变僵化的思维。

“现在是看你敢不敢想大一点而已。”苏仲成是IT人,也是生意人,举例多从商业角度出发。“AI令我们整个生活跳大了,我做生意,其实不应该只想一间店铺,而是想全球的店铺。一个AI已经可以代替100个会计师完成所有预算、预测,我一个人可以等于1000人,这个就是未来发生着的事,你可以想得很大很惊人。”

回看父亲的保险生意,经营方针当然也能更大胆。

接触AI的时间点,是在ChatGPT推出不久。“之所以研究,是因为那时爸爸经常说他想关闭或卖掉,我说没理由啊。”任职WPP集团期间,他曾协助银行做出第一个使用生成式AI的广告项目,“深入了解技术的作用,我发现,不是哦,可以继续做哦,不用请人哦,未来保险中介的工作可以完全自动化,技术工作全交给它,我们专注服务客户。”在这个前提下,公司足以积极扩张市场规模。“接触AI后,我反过来是expand,不只做香港,做全亚洲。以前不敢,现在有了AI不必担心,那为何不expand?”

看到前景的轮廓,他毅然辞掉WPP集团首席顾问的优渥工作,“全力研究这件事。”

“作为一个领导,你要懂得分配什么工作给AI做,什么给人做。AI很难完全从情感上感受整个环境,人与人之间发生什么事。一个项目不会只涉及工作,还包括情感——你令他觉得有没有价值。这是我们人类要维持,要升级的东西,就是情绪管理。”
不再能说“我不懂”的时代,最怕停在原地

近未来,苏仲成希望可以为中小企提供帮助,让它们拥有专属的AI服务器,建立相关系统收集数据,分析与解决现有问题,进而提升产品或服务的素质与精准度。

“现在大多数人接触的AI只是ChatBot(聊天机器人),用来写文、做图、作歌,都是很平面的东西,没有立体感。”

这些大多数人,对AI抱有什么常见的迷思或误解?

“老实说不是迷思,而是大家其实不知道AI是什么。最多人把它当作智能的搜寻机器、智能的rewriter(改写匠),但真正的使用是,我觉得,帮你优化每天的重复工作,变得更准确快速,目标是让我们可以更有创意,继而让世界更美好。”

问题终究在于,我们多愿意花时间去研究、使用。

“经常去跟这个16岁小伙子聊天,跟它相处多一点。其实就是一个员工,你不去谈,不去试,怎么知道它有什么能力?花时间去试,花时间去知道怎么用。”

时代变化越来越快,哪些旧观念最需要摒弃?

“我不懂这个,我不懂那个,我不会去试的。”苏仲成回答。“大部分人,做西餐的,就会说,我怎会识做中餐,我怎会识做泰国餐,但如果你尝试fusion,你可能很劲。我最近很喜欢吃冬阴功意粉,这就是creative。”

苏仲成希望将来可以建议一个社群,一群有热忱使用AI经营生意者的社群,互相交换经验和资讯。

创意的火花,是苏仲成从未停止的追求。5年前,他也开启YouTube频道,前后邀请约百名香港中小企创业者分享自身经历,过程没有盈利,他却玩得过瘾,因为可以收获新的故事,新的启发。

“其实我真有想过,重新再做以前做过的生意,全部用AI做,因为我有经验,不会再重复曾经做错的问题,人手也不是最大的问题。”同理而言,对其他人亦如是,“所以现在是很好的一个创业时间点,或大家应该思考如何将眼前做的事扩张、微调、升级,而不是停在这里。”

更多【】:
从害怕大海到热爱深潜 伊帕用镜头掀开海底神秘面纱
走过中年破败,林生祥:如果可以,不唱悲伤故事
台湾作家李桐豪/社恐也能当记者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