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7:50am 25/03/2025

戴子豪

华教

困境

状语

华基政党

星洲人时事观点

戴子豪

华教

困境

状语

华基政党

星洲人时事观点

戴子豪.华教今天的大困境

内阁少了来理直气壮的维护。行动党是多元政党,要顾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权益,在牵扯其他族群的情况下,会更加复杂化。

了解马来西亚基本情况的中国网民,都会赞叹一个事实,就是马来西亚华教的完整。全世界,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只有马来西亚有着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及政府体制内的多源流学校。中国香港和澳门是粤语教育体系,而新加坡则是母语班。

ADVERTISEMENT

马来西亚之所以拥有全球独特的华教体系,主要是几方的联合,即民间华教组织、华人工商社团、华社意愿和华人政党(马华公会)。这4个原因,缺一不可。

读者现在可能开始质疑笔者,为何将华基政党马华,列入马来西亚华教不可缺少的一环。

撇开华基政党马华,对比其他东南亚国家,泰国、印尼、新加坡和菲律宾都不缺民间华教组织、华人工商社团及华社意愿,泰国的华裔人口和马来西亚差不多,印尼华裔掌控经济,新加坡华裔则是大多数,但这些国家都缺少马华版的华基执政政党,所以华教不及马来西亚完善。

这一点,不是笔者的个人意见,新加坡已故前总理,李光耀在其回忆录《新加坡双语之路:我一生的挑战》中提及:“马来亚在1957年独立后,联邦政府要把所有的华校改制成国民学校。但是,代表华人的马华公会反对,联邦政府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妥协。反之,印尼和泰国则关闭华校。”

也就是说,有了民间华教组织如董总、教总,工商团体如中华工商会,但是若没有如马华的华基政党,华教在很多有一定华裔人口的国家都不能扎根。

就拿新加坡来说,50-60年代新加坡有民间华教组织、工商团体和华社意愿,也拥有中华地区以外唯一以华语为主的大学,即南洋大学(后期改制成英语为教学的南洋理工大学),但其华教发展远远不比马来西亚。

马华的角色,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它一直夹在马来人和华人政治之间。开国初期,当马来政党、英国顾问,甚至刚刚加入联邦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都一致要压制华教时,马华公会成功捍卫一千多所华小的存在。

新加坡、印尼和泰国不缺民间华教斗士,但是都缺少了一个华基政党,所以没有马来西亚的这么完善。

现在华教的,是因为行动党给予太多的承诺和期许。这些承诺和期许不是近十年来才出现的。1967年行动党的“文良港宣言”就为这个期许奠定了基础,即“本党坚决反对把公民划分为土著与非土著”。

之后,行动党用来攻击马华的课题,至少一半是与华教有关,而另一大部分,则是与马华和巫统同朝为官有关。其中包括:承认统考、增建华小、华小师资、制度化拨款等等。

这些问题,在强大的马来政治下,必须谨慎实行。一步一脚印,先是把华教正面的推广至其他群体,然后被全面认可后,才一步步的在马来西亚政治正确的前提下,一步步扩张,成为小学教育体系的主轴,让马来同胞学习、掌握和使用中文;同时华裔子弟也加强掌握和使用国语。

但是,在野的行动党给予的期望和承诺,让华社要马华做出直接开罪马来选民,罔顾马来西亚政治现实,并且很有可能造成华教被封杀的事情。

到底团结政府的政策,哪一个能彻底解决华教问题?(一)和马华一样,没能承认统考;(二)和马华一样,没能完整制度化拨款;(三)拨款额度,比马华稍微好一些,但马华时期就已经有拨款;(四)马华时期保留了1298所华校,在2017年争取了10+6批文,行动党至今没有批准过一个新的华校(只批准改名字),这一点做得比马华逊色;(五)师资问题,还在和民间组织玩文字游戏,明明不足,却要说成充足。

华教今天最大的困境,是政党给予华社的期许过高,为了成为华人英雄不惜罔顾马来西亚政治现实,结果招来更多的麻烦。行动党和民间华教组织一直监督且攻击马华的课题,在改朝换代后,只换汤不换药,做法和马华如出一辙。

第二个困境,就是华人政治博弈而产生的负面余波,影响了马来社群对华教的厌恶,对华教无谓的攻击,成为马来政治的课题之一。

第三个困境,就是内阁少了华基政党来理直气壮的维护华教。行动党是多元政党,要顾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权益,在牵扯其他族群的情况下,会更加复杂化。

第四个困境,就是华裔子弟开始对华教不感兴趣。只要有能力,很多父母就会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或者私立英语学校,甚至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国民学校。柔佛的父母甚至送孩子每日往返新加坡上课。很多国民中学生,因为考试太难而放弃报考大马教育文凭的中文科。

虽说政治是华教困境的最大根源,但是作为结尾,笔者想分享个人对华教正面愿景的看法。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中国的网络平台逐渐受到马来西亚的青睐。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很有可能会提升友族同胞对华语的兴趣,因而将孩子送入华小。有了全马来西亚人的支持,就会有政治行为来为其保驾护航。毕竟国际化的网络时代,英文和中文并驾齐驱,学多一种语言何乐而不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