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通胀、制定指标,是政策方的任务。对一般人来说,无论哪个“P指数”,能反映现实最要紧,好让我们在投资或储蓄时,设定抗通胀的回报率目标,让攒下的那笔“钱”,多年后仍保住那个“值”。
你的钱还够用吗?人们绞尽脑汁理财,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致富,而是希望跑赢通货膨胀,收入不被高涨物价侵蚀。
ADVERTISEMENT
上周官方公布的2月份大马通胀率是1.5%。举例来说,去年2月份卖100令吉的东西,在今年同月涨到101.50令吉。
也许很多人不以为然,“物价不止涨这么少吧?明明才充值电子钱包,一下子又花完了!”
《星洲财经》刚在1月份发出财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读者最担心的财务课题是开销变大,而不是失业之类。
开销大离不开物价高,而物价高的原因通常是通胀。同样一笔收入,能支付的事物,越来越少。
如何算出通胀?我国统计局采用消费价格指数(CPI),以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变化计算。
意思是说,全国民众常用的多种产品和服务价,被统计局分放在13个不同的“篮子”,有饮食组、水电组、交通组等等,然后算出每一组的均价。
以2月为例,饮食篮涨价2.5%。细看篮里分类,“在家用餐”的通胀仅0.5%,而“在外用餐”通胀高达4.6%。此外,鱼类和海鲜类涨1.2%,肉类却降0.3%。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由此看来,经常外食的人应该会大叹物价高涨;经常“自己煮”的人,通胀感较轻,除非你常做海鲜大餐。
除了整体CPI,统计局也发布核心CPI,剔除价格波动的物品,例如新鲜食品和政府管制的物品。
有经济学家认为,CPI只反映居民消费价,组合固定,不够全面。是否该调整通胀指标,各家一直有不同意见。
衡量通胀的指标其实有多种,有的国家采用生产价格指数(PPI),以出厂价格作准;有的采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反映城乡零售价变动趋势。
一些经济学家推崇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认为最能反映真实物价感受,因为纳入了经济总产出的实际价值。
造成通胀的因素很多,国内供需情况、政策变化、进口价和大宗商品价都有影响。事实上通胀不可怕,担忧的是“高度通胀”,大力削弱购买力,使到固定收入者疲于奔命仍徒劳。
适度的通胀,是有利经济健康发展的。当物价每年缓和上升,商业生意有成长,打工族才能涨薪,扩大消费支出,我们置办的产业也有望增值。
别期待物价一直降,通胀率不是越小越好,低于0%时就进入反方向,成为通货紧缩。这代表市面上需求少供应多,人民的消费力堪忧。企业生意下降、生产减少,接着是失业、薪水缩减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经济疲软。
说穿了,我们都贡献了通胀率。在同一土地生活,既需求也供应,牵动价格起落,成为统计局搜集的数据。或许通胀指标不同,“通胀体感”就因人而异。有人觉得冷,有人感到暖。
观察通胀、制定指标,是政策方的任务。对一般人来说,无论哪个“P指数”,能反映现实最要紧,好让我们在投资或储蓄时,设定抗通胀的回报率目标,让攒下的那笔“钱”,多年后仍保住那个“值”。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