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發佈: 8:10am 25/03/2025

鄭欽亮

亮劍

宗教

種族

星洲人時事觀點

興都廟拆遷風波

鄭欽亮

亮劍

宗教

種族

星洲人時事觀點

興都廟拆遷風波

郑钦亮.拆A庙建B庙,毁的是民心

整个政府一直在高喊全民要团结、社会要和谐,这些呼吁固然是必须的,但肯定是万万不够,他们必须身体力行,才能遏止极端主义。

马来西亚人的种族与宗教矛盾和情绪是怎样练成的,相信大部分年过一甲子的国人感受最深,也心疼“回不去了”。

ADVERTISEMENT

不说太远,想起P.Ramli时代,咖啡店是三大种族聚集喝茶聊天的地方,同桌可以出现你吃你的nasi lemak咖喱鸡,我吃我的猪肉粉加猪杂,一起边吃边谈的镜头,隔壁桌几位华人与印度司机大哥在喝着黑狗啤大声说大声笑,民间总是这么热闹得相安无事。

坊间许多咖啡桌上可见到Ali、Ah Kao和Muthu在闲话家常,印度面包摩托叔叔按笛的声音,是各族小孩子最喜欢的音乐,开斋节时华人家庭会期待邻居Makcik送来美味马来糕。

在庙宇、教堂和寺堂,都有各种族与信徒在穿梭,各拜各的神,各做各的事,穆斯林经过哪吒三太子庙和猪肉档没有特别表情与动作,就只是经过,所有宗教场所都是圣洁而且开放的,所有信徒都是开明而且虔诚的,里头都没有政治。

说得俗一点,没有政治渗透并破坏的大马民间各族关系,大家都和平相处、具有高度包容和谅解精神。

但经过政治炒作及实施数十年的种族议程之后,国内种族关系每况愈下,就像日据时代的香蕉钱一样快速贬值。极端政客无所不用其极的渲染,摧毁了各族之间的包容与谅解。

数十年来的种族政策,以及因政治需要的马来议程,大幅提升了种族和宗教敏感神经,这一点历届政府都难辞其咎,可说兴于敦拉萨之手,盛于老马时代,至今更盛。

近日闹得满城风雨的百年,就是踩到了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50am 30/03/2025
谢玉冰.为什么杨美盈戴头巾会引起争议?

女性进入清真寺需戴头巾,这本是常识。然而,一些人的过度反应,实际上与行动党多年来塑造的政治形象,以及该党在华人社会中长期灌输的对立情绪密不可分。

最近,行动党国会议员杨美盈在斋戒月期间前往清真寺开斋,并戴上头巾,同时教导她的孩子用手进食。这一幕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网民强烈反应。一个简单的举动,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事实上,女性进入清真寺需戴头巾,这本是常识。然而,一些人的过度反应,实际上与行动党多年来塑造的政治形象,以及该党在华人社会中长期灌输的对立情绪密不可分。

过去,行动党在华社中的形象一直是“对抗巫统的先锋”,并经常批评马华“向巫统屈服”,甚至指责马华领袖“出卖华人权益”。这种论调塑造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政治情绪,使得支持者对任何涉及马来文化的妥协行为都十分敏感。

回顾历史,行动党在2006年曾公开拒绝在砂拉越州议会开幕仪式上穿上传统礼服,包括佩戴宋谷。当时行动党的立场是拒绝任何象征马来主导政治的服饰。然而,到了2008年,雪兰莪州议长邓章钦在宣誓就职时,却选择戴上宋谷,并解释说,作为联合政府的一份子,尊重苏丹的礼仪是必要的。这一举动,标志着行动党从对抗性立场向现实政治妥协的转变。

在国阵倒台前的那些年,行动党对马华的攻击几乎是铺天盖地,称马华是“巫统的跟班”,不遗余力地煽动华社的不满情绪。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