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口26日讯)本着“一个也不能少”的教育精神,过去数年以来,弄边中山华小校长李铠向曾多次亲自走进中山华小附近的多个原住民村落,劝告学生莫切轻易辍学,必须如常到学校上课,至少掌握多几种语言,将来踏出社会有比较好的前景。

弄边中山22小学生7是原住民
据知,弄边中山华小是仁保县学生人数最少的华文小学,2025年的全校学生仅是22人,其中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即7人是原住民,是该校主要的生来源之一。
然而原住民学生却时常不到学校上课,因此校长李铠向几乎愁白了头发,时常在课余时间,独自开车前往原住民村落进行家庭访问。
李铠向告诉记者,该校目前的22名学生当中,有7人是原住民,分别是一年级两人、三年级一人、四年级有两人,五年级两人。
坚信每个孩子值得受教育
他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无论他们来自何处,无论家庭背景如何。也因为这个信念,他一次次踏上前往原住民村落的旅程,风雨无阻,跋山涉水,只为把那些即将辍学或从未踏入校园的孩子带回课堂。
李铠向是于2019年被调派到中山华小掌校,除了疫情时期,这数年以来,他曾经多次前往遮兰巴当区的Panchor、Batu Peti、Sungai Raya和Lubuk Temengalan原住民村落拜访家长及学生,每一次的出访,都被他视为是一次希望的播种。

村落崎岖难行险迷路
虽然如今很多原住民村落的水电设备都已齐全,然而从外界通往村落的道路却依旧崎岖难行,他曾经因为手机没有网络而被导航错误而被带入茂密的油棕园,险些迷失方向,也曾因为道路泥泞,车轮深陷沟渠,寸步难行,险些受困在半途中。
据知,上述4个原住民村落中,有些距离弄边中山华小都有一段不近的距离,一般上也很少人会前往拜访。
原住民家徒四壁
深根“谋生比读书重要”观念
从现代化的城镇,走进位于丛林深处、森林边缘的原住民村落,李铠向也亲眼看到原住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原住民的家中依旧家徒四壁,就连桌子都没有,而对很多原住民一直以来的观念而言,其实谋生找钱填饱肚子,远比读书认字更重要。
因此有些原住民的求学观念并不强,他们认为,其实孩子稍为认识一些字就足够,到了一定年龄就可以出来谋生,包括帮助家里割胶、或到深山里面寻找一些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山药,带到外面出售卖钱更实际。
而且李铠向也发现,其实也有一些原住民小孩是从来不曾上学,对于他们而言,住家四周的那一片丛林、胶园及油棕园就是世界的全部,从出生到离世,这就是一辈子生活的地方。

派发入学通告
每一次李铠向的拜访,除了劝告孩子不要轻易辍学,也肩负着另一个任务,就是派发一年级入学通告,劝说家长不要让孩子错过学习的机会。
他深知,若没有人不断牵引,许多原住民孩子或许会因环境所限,最终放弃学业,一再重复上一代的生活。
让他感到无奈地是,有些原住民家长让孩子停学的立场相当坚定,因此他无法做甚么,只能深深婉惜。

教育家长讲述知识力量
每次家访,他不仅亲自鼓励孩子们回到课堂,更不忘教育家长,向他们讲述知识如何改变命运,如何让孩子的未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他也曾亲自地带领原住民家长前往县教育局,为那些未曾登记入学的孩子申请学籍,有了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
邀原住民幼儿园参与儿童节
而且每当中山华小主办儿童节活动时,他都会主动邀请邻近的原住民幼儿园一同参与,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温暖与乐趣,也希望能够为学生人数日益减少的中山华小,招收更多学生,期望中山这间华小将来不会因为没有学生来源而面对被逼关闭的结局。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布城2日讯)高等教育部今日确认,在昨日发生的布特拉高原煤气管爆炸事故中,共有4名高等教育学府(IPT)的学生受影响并成为受害者。
该部今日发文告表示,所有涉及学生目前情况稳定。其中两名学生被安置在临时安置中心,另两名虽已返回家乡,但仍受事故心理创伤影响。
人虽返乡 心理受创伤
高教部宣布,救援任务已通过高等教育局协调马来西亚公立大学志愿者理事会(MASKUM)展开,包括基本生活物资捐助、心理社会支持、医疗援助及志愿者服务。
文告指出,高教部已公布6项援助措施,其中包括由学生自强基金会(YPS)向每名受灾学生发放2000令吉补助金。其余援助措施将在评估后陆续公布。
此外,高教部表示将允许受灾学生延迟注册预计于4月7日开始的新学期。更多详情可直接联系相关高等教育机构。
高教部强调,将向所有临时安置中心灾民分发食品、衣物、个人卫生用品等基本物资,并为所有受害者——特别是出现创伤、焦虑症状者——安排心理咨询服务。该部还通过公立大学医院联盟(KHUAM)提供流动诊所服务,为灾民提供紧急治疗、健康检查及急需的医疗支援。
目前高教部已动员志愿者配合当局,确保灾后恢复工作顺利进行。该部重申,随时准备为受害者——尤其是受灾学生——提供一切必要援助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