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發佈: 8:00am 27/03/2025

希盟

清真寺

穆斯林

林猷荃

非穆斯林

VIP獨享

聽風吟唱

隆百年興都廟拆遷風波

馬達尼

林猷荃 | 迁兴都庙,反映穆斯林什么心态?

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战争中,战后将教堂改为战胜方宗教场所的例子屡见不鲜。其中最举世闻名的,莫过于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它原是拜占庭帝国时期东正教的宏伟教堂,后来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被改为

ADVERTISEMENT

百年兴都庙,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面临拆除,让路“”新清真寺兴建。议题炸开了锅。

即便如此,印裔社群还是展现高度克制。如果议题发生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宗教,不用等到拆迁,消息一出,恐怕就已发生种族暴动。

这是一些宗教需要学习的,也是那些放任极端传教士不断贬低其他宗教,并且推崇他国暴力宗教斗士的社群,所不可能展现的昌明姿态。

3月25日,隆市政局宣布“解决方案”:兴都庙管理层“接受”隆市政局献议,接受拆迁。

站在管理层角度,“接受”献议意味着形势比人强,原则上放弃抗争,让某些势力得逞,但人们也不得不谅解。

国家最高领导人已经摆出强硬姿态,一边炮轰“外人”干预庙方、炒作议题,一边警告处理庙宇拆迁要坚守法律。

如果要“坚守法律”,庙方恐怕就得颤抖。我国土地法明确规定,拥有注册地契,就是土地绝对拥有者。

闹上法庭,在法律眼中,兴都庙就是“非法侵占”,后果如何,不难想象。到时全盘皆输。

更何况,当年那种为了白小抗争的反对党已经进入体制,放弃抗争。

其中,冲撞体制的先锋政党,行动党,其秘书长以及代表已经在最新的党大会明确认可,党将告别以往的政治路线,专注内部协商,温和问政,并迈向让马来人安心为上的新道路。

单靠捍卫自由律师团这样的小组织,兴都庙的抗争没有本钱,也不会有好果子。

最高领导人扮演“白脸”,配合马来社会的宣传,马来商家“允许”兴都庙“非法侵占”,某些人便以此展现其“宽宏大量”。

从谈判策略的角度来看,震慑对方,让他们觉得抗争也是徒然,就早已立于“不战屈人”的优势高地。

团结政府当中的印裔领袖行事低调。不过,背后想必扮演“红脸”的角色,成功说服庙宇管理人接受搬迁献议。

听闻早前献议,乃庙宇搬迁至遥远的双溪毛糯。如果有这样的心理“锚定”,新献议改为附近位址,就是庙宇方谈判当中获得的一大“成果”,也是隆市政局的一大“让步”。

此外,如果隆市政局为新的兴都庙土地颁布为“宗教保留地”,更是在法理上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庙宇土地合法性问题。
人们还可以揣测,“红脸”们或许已经争取到庙宇重新修建的政府拨款,甚至开幕时,或许还有领导人给足面子,莅临开幕。

客观来说,这个“解决方案”,庙宇方似乎还真的是赢了“里子 ”,但或许还是输了一些“面子”。

“解决方案”或许也和捍卫自由律师团,以及公正党议员哈山卡林献议,在原址让兴都庙和清真寺并存,向去不远。不同宗教在毗邻地段,和平共存。

只是,整个过程与结果或许可以赢得庙宇管理层满意,但对外溢效应未必有多大帮助。

所谓“外溢效应”,就是清真寺取代兴都庙的整个象征意义,以及它对心理造成的冲击。

在一片争议声中,安华最坚定的立场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坚持为新清真寺动土。这场仪式,对安华而言真的如此重要?

如果真的这么重要,人们自然要问,重要性在哪?是“我教胜利”的霸气宣示?还是自认全然合理,他人诉求不过是无赖放肆?

社群自认,拆兴都庙,建清真寺合理,因为那是土地拥有权的法律问题。但如果庙方早前公布的资料属实,吉隆坡市政局在2014年未经庙方知情的情况下,将该地出售给现今的 Jakel Trading 马来商家,这又该如何解释?

对于已经在那片土地存在上百年的兴都庙,隆市政局售地的决定,难道不是对百年庙宇权益的蔑视?

还有消息显示,庙宇管委曾多次向当局申请土地注册,不过不得要领。既然土地上存在历史悠久的兴都庙,却还要把土地卖给马来商家,最终用来盖清真寺。在此脉络下,兴都庙“占用私人地”的说法,恐怕是误导污蔑,多余事实。

所以,单凭当下土地的注册拥有权,忽视其历史脉络,自认自己是合理正义的一方,还“宽宏大量”,显然是一种自以为是。

有人有意无意,以“动词”提出兴都庙“建在”私人土地上,仿佛暗示兴都庙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9:00pm 27/04/2025
社论.​亚亦君令补选揭示的政治信息

在补选中,国盟依然依循旧路线,炒作种族议题,然而在非巫裔选民占一定数量的选区,这种伎俩只能维持基本盘,无法吹响胜利的号角。

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成绩出炉,国阵巫统候选人尤斯里在三角战中脱颖而出,以5006张多数票击败国盟和社会主义党候选人。

亚亦君令向来是巫统强区。2018年大选,刮起强劲反风,国阵政府倒台,巫统仍在亚亦君令胜出;2022年大选,虽然绿潮崛起,冲击巫统地盘,但国阵候选人依然在激烈的选战中,以两千多张多数票胜出。

此次补选,巫统原已占据优势,加上有希盟助阵,因此胜出是意料中事。巫统的胜利毫无悬念,更受关注的是:多数票的高低、各族选票的走向,以及绿潮的兴衰。而这三者亦互为关连。

巫统候选人以5006张多数票保住这个堡垒区,远远高于2022年的多数票(2213张)。而国阵也成功在22个投票中心中横扫21个,包括曾败给伊党的甘榜峇都马斯吉和甘榜峇都迪加。就此而言,国阵是打了漂亮的一仗。

不过,在国阵的辉煌胜利中,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首先,是国盟∕伊党依然稳住了基本盘,并没有走向溃败。2022年大选,国盟在亚亦君令得票6812张,此次补选,即便投票率仅有58.07%(比大选时的74.8%,少了16.73%),国盟仍能获得6059票,证明它在当地的支持力量并未大幅消退。

在补选中,国盟依然依循旧路线,炒作种族议题,以争取马来选民的支持。然而正如之前的选举所揭示的一样,在非巫裔选民占一定数量的选区,国盟这种伎俩只能维持基本盘,无法吹响胜利的号角。

国盟固然可以从乐观的角度诠释补选成绩,欣慰基本盘依然稳固,可是仅靠基本盘,不足以夺下议席。亚亦君令补选的成绩再次提醒国盟,在大马多元社会中,不能只靠单一族群的支持来赢得政权。虽然伊党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宣称,国盟的竞选机制在争取非巫裔选民的支持上起到作用,但实际情况如何,众人心里有数。

其次,国阵∕希盟在欢庆大胜之际,也应该审慎看待选票流失的问题。从多数票的激增来看,国阵与希盟是发挥了一加一等于二的效应,但若论总得票,却是另一回事。

上回大选,国阵在亚亦君令获9088票,希盟6875票,合计约1万6000票,而这次国阵的得票是1万1065张,即使纳入投票率下降的因素,也掩盖不了选票流失的事实。

希盟似乎流失了部分非巫裔选民的支持。这些选民当中,有的不出来投票或者没有回乡投票;有的则把票投给社会主义党。社会主义党候选人白华敏获得1106票,对比上次选举的586票,几乎是翻倍。一般估计,这些增加的选票主要来自之前支持希盟的非巫裔选民。他们对希盟∕国阵有所不满,又不愿支持国盟,因此转向支持社会主义党。

尽管白华敏无法保住按柜金,但逾千的得票,已经鼓舞了该党。目前看来,第三势力依然不成气候,但若选民对团结政府和国盟两方都感到不满,他们转投其他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社会主义党在亚亦君令补选的得票暴增,正是一个例证。

亚亦君令补选落幕,未在政坛激起太多的浪花,但当中透露的微妙信息,值得各政党关注与改进,以便为选民提供更好的政策与服务,同时提出更具吸引力的政治论述。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