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潘受将船票让予郁达夫,辗转逃离新加坡,抵达重庆。他是少数战乱中仍持续创作的诗人。细读其逃难诗作,几乎可勾勒出一条逃亡路线。其时,他携妻小乘渡轮离新,“为避敌追袭,船迂回于印度洋中者十余日,然后渐脱危险地区。”(〈避寇印度洋舟中五首〉)。船上颠沛流离,风声鹤唳,一对子女仍为他举杯庆生,全家守岁,不知浩劫将至。
〈八月十日日本天皇乞和,十四日正式投降〉一诗中,潘受难掩内心的激荡与雀跃:“日本投降了,家家喜可知。满城鸣爆竹,拆屐赋围棋。消息还如梦,疮痍待洗悲。满装双足是,破涕抚妻儿。”此诗不同于他一贯的典雅古风,兴奋至极,情感奔腾直泻,流露自然。
ADVERTISEMENT
1947年,潘受决定离开重庆,再返新加坡。劫后余生,家园待重建。新马社会命运相依,华人唯有自求多福,更加积极在动荡中谋求立足之地。他回到新加坡怡和轩,追忆故友郁达夫横遭不幸,感慨悲痛。郁达夫自1938年受聘于《星洲日报》,主编纯文艺副刊《晨星》和《文艺周刊》,新马文艺事业本已步入正轨,然战火摧残之后,重振之路更显艰难。
英殖民地政府对华文教育诸多限制,华校发展空间受阻。中小学华校得以迅速复兴已属不易,若再创办一所华文大学,更是难上加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潘受辅佐陈六使筹建南洋大学,成就新马华文教育史上的一桩美谈。1953年,他受邀加入南洋大学执行委员会,积极投身筹备工作,为华文高等教育奠定基石。《南洋大学创校史》中的陈六使序文,或出自笔力深厚的潘受之手,文辞庄重典雅,精准传达创校初衷,足见他对陈六使办学理念的深刻体察。
“余之胆所以如此其大者,盖借我三百余万华人之胆以为胆耳。余之志所以如此其坚者,盖恃我三百余万华人之志以为志耳。”正是怀揣这样的信念,潘受毅然投身其间。1953年2月,278个社团齐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众口一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肩负重任,亲自洽聘首批教授,协助文、理、商三院主持校政。然而,开课在即却突发“林语堂事件”,校长临阵辞职,南大陷入危机。此时,潘受再应陈六使之邀,出任南洋大学秘书长,全力稳住校务,带领南大挺过建校初期最艰难的4年。
如今,潘受的事迹屡被提及,甚至有人认为,若非他当年力挽狂澜,南洋大学“怕已开不了门”(〈海外庐诗〉原跋)。1955年,南洋大学正式开课,开学典礼上,校旗迎风升起。这面“三色光环”校旗,正是潘受亲自设计并撰文释义。其子潘思颖于1997年在〈从牌坊大门说到相思树〉中回忆:“我的妹妹(当时南大第一届学生)潘小芬,按照拟定的尺寸,画了准确的图样交由工匠制定。这迎风飘扬的校旗把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告诉千千万万东南亚关心南大的人民:‘今天是我们海外华人教育史上最光荣的日子!’”(《联合早报》,1997年8月3日)自此,新马华文教育史翻开崭新篇章。
然而,1958年,英殖民地政府褫夺了潘受的公民权。1959年底最后一天,他正式向陈六使呈辞,并获准于次年2月15日新学年开课前离任。辞职函中写道:“兹谨趁首届毕业生步入社会之日,退避贤路,修函恳辞。”果然,他洒脱离去,不再回首。
1960年4月2日,南洋大学于云南园隆重举行首届毕业典礼。是夜,中国文学研究会在云南园举办诗人雅集,由中文系老师刘太希、佘雪漫主持,汇聚新马诗坛名流。然而,素爱诗词的潘受却未曾现身。他仅留下一首诗,并附注述及自己原拟出席雅集,惜因雨未果,后收入该会编纂的《云南园吟唱集》。
多年以后,潘受再提笔写南园:
“年来世事不堪论,话到喉头咽复吞。多谢海风吹雨过,暗将吾泪洗无痕。”
此作是《丙寅冬至后二日重过南园七绝》之一,写于南洋大学关闭后的第六年。1986年冬至,潘受旧地重游,举目惆怅,不复言语,然历史自会铭记一切。
相关文章: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逃难诗人潘受 船票送郁达夫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潘受诗人的卖花词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琼瑶南大探父陈致平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香港14日讯)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2000年电影《花样年华》,今年适逢上映25周年,导演特别版4K于戏院重新上映,更收录从未曝光的9分钟珍贵片段,60岁的张曼玉早前罕有接受外媒专访,透露多年来从未翻看《花样年华》的原因,并指自己无意重返大银幕。

《花样年华》2020年曾为了纪念电影上映20周年推出4K修复版,并在第73届康城影展“康城经典”单元进行全球首映;《花样年华》备受英国影评人与观众喜爱,配合今年上映25周年纪念,英国《Sight & Sound》杂志将之作为5月刊封面,张曼玉接受访问时坦言:“这辈子曾经是位女演员,我非常荣幸与感恩。”暗示无意复出拍戏,心境似已过渡至人生另一阶段。

张曼玉表示,数年前,《花样年华》的4K数码修复新版本在香港戏院上映,她找了一群朋友去影厅同乐。“此前,我很多年没有翻看过《花样年华》,因为我不想在电视机或电脑上看。”显然认为支持精彩好片还是要透过大银幕。
张曼玉曾活跃于香港电影,高产年代可一年拍摄多达12部电影,虽然已长达10年未有幕前演出,观众对她的钟爱丝毫未减,《花样年华》作为张曼玉40年演艺生涯的重要作品,让她荣封当年的金像奖及金马奖影后,在片中展现的含蓄美态与知性优雅,为她生涯的高峰演出之一。她受访时更坦言,旗袍很紧身,又穿了高跟鞋,所以每一步踏出去都小心翼翼。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