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代說流利普通話,破除三百多種方言限制。印度有七百餘方言,靠英文溝通,但說流利英文人口只有一成。中國語言政治的勝利,對比印度政治語言的失敗。
ADVERTISEMENT
语言是最大的政治。一国只有统一的语言,沟通无障碍,才能凝聚民意。印度的现代化之路,就是被语言的“碎片化”拖了后腿,不仅方言多,文字也多。中国则是历史运气好,方言虽多,但却有统一的表意文字,可以超越“十里不同音”的隔阂。
印度独立后的现代化发展,长期滞后,很多去印度观光的各国旅客,都被那些脏乱的情况所吓倒,经济的发展也大幅落后于中国,背后是社会治理的失败,而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原因复杂,但各方都认为印度种姓制度的歧视,划地自限,是严重内耗。
印度最巨大的内耗是方言太多,起码七百多种,各说各话。政府承认的方言与文字也有22种。知识界和专业人士靠英文沟通,但能说流利英文的人不到人口一成。
印度一些政客长期自我忽悠,说语言混杂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彰显印度民主。但经济学者的研究则指出,一国之内民众无法沟通,会拖慢经济发展的步伐。
中国也历经语言分裂之苦,全国的方言估计有三百多种,但中华民族的福气则是文字统一,自秦始皇以降,书同文的传统,不绝如缕。汉字成为多元民族的黏合剂。历史上,即便非汉族入主中原,也被汉字和儒家文化经典所同化,从元朝到清朝,外族统治者都进入了汉字的天地,元曲和清代的诗词,都丰富了华夏文明,康熙主导的《康熙字典》、雍正的《大义觉迷录》、纳兰性德的凄美诗词,都惊艳中华文化圈。
中国的方言纷杂,但依靠着汉字的联系,让全国民众都可以心灵相通,广东人和山东人讲话“鸡同鸭讲”,但却可以为同一首唐诗而共鸣。这也是世界史的奇迹。1949年两岸分治之后,政治价值南辕北辙,但在语言政策上都一致,都力求“语同音”,无论是国语还是普通话,注音符号还是汉语拼音,都是殊途同归,让两岸人民的交流没有障碍。
这都是中国比印度优胜之处,今天中国的新一代都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这样的“语同音”现象,其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
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记得多年前不同省份沟通的困难,发音不同往往导致各种的误会,但如今中国年轻人普通话标准,光听说话,往往分不清楚他们来自哪一个省份。这都是多年来“推广普通话”的结果,落实语音“全国一体化”。
今天印度不同地域的年轻人交流,常常有困难,识字率只有七成多,而中国识字率近九成八。这都是中国语言政治的胜利,也是印度政治语言失败的见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北京1日综合电)网络时代的新名词主要指的是网络流行语和网络语言,它们是随著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语言现象,具有简洁、生动、富有创新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
以下为十五个有趣的网络用语:
1. 修仙:晚上熬夜,犹如修练仙体。
2. 颜值盆地:长得丑与“颜值巅峰”形成对比。
3. 母胎SOLO :指由娘胎出世至今都保保持独身。
4. 下头 :讨厌,和“上头”相反,后者表示令人沈迷其中。
5. 小趴菜:形容某人较弱,能力不行就像煮熟了的白菜一样软绵绵的。
6. 智商税:讽刺因缺乏判断力而购买无用商品“为自己的智商缴税”。
7. PUA:“Pick-up Artist”,原指搭讪技巧,引申为通过精神打压、操控等手段控制他人。
8. 摸鱼 :指工作时偷懒、做与正事无关的行为,源自“浑水摸鱼”。
9. 灵活就业:对失业状态的委婉表述,常见于自嘲或官方修辞。
10. 情绪内耗 :内部消耗,指因过度纠结、自我怀疑等心理活动导致的精神疲惫。
11. 向上社交 :意指结交地位、资源高于自己的人以谋求利益。
12. 牛马:打工人自嘲,比喻像牛马一样被压榨劳力。
13. 摆烂:即明知情况恶化却放任不管的消极、不上进态度。
14. 踢到棉花 :指即使被欺负也无力反抗。
15. 脚趾抠地:描绘尴尬到极致时的生理反应,常用于调侃在大众面前出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