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7:50am 07/04/2025

捐助

疏散中心

谭政宗

政言君子

星洲人时事观点

灾难协调机制

捐助

疏散中心

谭政宗

政言君子

星洲人时事观点

灾难协调机制

谭政宗.制定完善灾难救援系统

政府亦应未雨绸缪,设立全国统一的平台,整合气象资讯、灾区分布、物流资源、物资需求与志愿人力。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开发App或线上平台,让民众清晰掌握各地物资动态,实现资源的即时流动。

我国近期接连发生了一连串灾难性事件,包括柔佛州十五年来最严重的水灾,以及雪兰莪州天然气输送管爆炸悲剧。与此同时,邻国缅甸也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逾三千人罹难,数千人受伤及流离失所。

ADVERTISEMENT

这些灾难提醒我们,世事无常,而国家的灾难应对系统是否足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也是我们应该严正看待的课题。

笔者近日走访了几个临时(PPS),深受所见所闻感动。在众多疏散中心,不乏热心民众雪中送炭,从四面八方送来物资。

从干粮、饮用水、衣物、床褥、卫生用品,到义务医疗团队进驻看诊,每一份贡献都充满温暖。这是一份跨越族群、宗教与社会阶层的团结精神,是大马最难能可贵的底色,也是任何政治人物的挑拨都无法动摇的真情。

然而,在这份善意背后,笔者也注意到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也就是捐赠物资管理不当导致大量的浪费。例如,部分易腐食品在分发前已变质,而某些物资则被过量捐赠但却无妥善存放,甚至有些捐赠品与灾民的实际需求不符。

尽管者出于一片好心,但由于协调不力,资源配置失衡,反而造成部分基本物资依然短缺,令人惋惜。

灾难研究与国际人道援助的经验早已指出,有效的救援必须符合“三要素”,即及时性(timeliness)、针对性(relevance)与协调性(coordination)。初期救援阶段,最紧迫的是提供即时、可使用的基本物资,如干净饮水、食物、医疗服务与临时住宿。

但随着灾区情况逐渐稳定,物资需求趋向多元与具体化。这时候,现金援助往往比实物捐赠更具弹性与效益,不仅能让受灾家庭自行采购所需,支持在地经济运作,也减轻物流、人手与仓储负担,让援助更具持续性。

我们不否认,人民自发性的捐助行为体现了社会正义感与集体良知,但如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未能建立更高效的协调平台,这种善意恐将继续在重复中白费。

笔者认为,每个PPS都应设有一名物资协调员,并透过社交媒体、热线或网站实时更新需求清单,让捐助者能“对症下药”。

同时,民众也应被鼓励将资源集中至可信赖的救援组织或官方灾难基金,由专业团队根据灾区需求进行统筹与分配。

政府亦应未雨绸缪,设立全国统一的灾难协调机制平台,整合气象资讯、灾区分布、物流资源、物资需求与志愿人力。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开发App或线上平台,让民众清晰掌握各地物资动态,实现资源的即时流动。

在制度设计上,政府可参考国外经验,例如日本每年定期举行防灾演习,美国红十字会在大型灾害时采取的分级响应机制,确保前线有明确指挥,后勤有足够弹性。

此外,媒体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灾难发生时,媒体必须发挥“需求扩音器”的功能,将灾区所需明确传达给社会大众。而民众则应学习智慧捐助,不盲从、不炫耀、不重复,以有序的方式共同参与救援。

灾难,是一个民族品格的试金石;而人民的回应,则丈量着文明的高度。马来西亚人民用行动证明:这片土地上涌动的爱心,远比网络上的杂音更为响亮。

那些在泥泞中伸出的援手,那些在风雨中传递的温暖,都在诉说着这个国家最动人的故事。然而,善意若想化作强大的力量,就需要制度的翅膀。我国必须建立一套机制,让每一份爱心都能精准抵达需要的地方,让每一次善举都能成为重建家园的基石。

唯有如此,那些闪耀在灾难中的星光,才能汇聚成照亮未来的永恒光芒。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