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中办学不易。风雨之后是否能继续浩然而立,就看校方能不能在制度上改革到去芜存菁的效果。而大众能做的,是明辨是非,为受害的一方寻求正义。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ADVERTISEMENT
这是一则闻名的铭文,写自马丁·尼莫拉牧师,雕刻在美国波士顿的犹太人遇难纪念碑上。铭文述说着一个时代的血泪史,也证明了明明能团结捍卫正义的人们却因为沉默于别人的遭遇而最终受迫害的过程。
追杀的过程,是看似单独且特例的情况,进阶而缓慢。人们有限以及轻易被转移的注意力使得我们无法看到集点成线的趋势,并终将导向的结果。就好像这次处于事件中心点的宽柔中学,若非因受害而呐喊的声音越来越多,我们不会知道事情比想像中的还要严重。
整个情况一直在进阶。由最初的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来生成不雅照,到老师的处理方式,到直击到学府的核心,也就是师德问题。随着大马版的“metoo”的贴文越来越多,大众开始发现,这或许不是特例,更可能是常态。
其实,大众对“上榜”老师的人格不怎么有兴趣。大众要追究的是制度的哪一方面出现了缺口,造成有师德问题的老师仍在校园里任教。会羞辱学生的老师、指控受害者的老师、没能保持两性距离感的老师,若属实,为何不被制度驱逐?
缺口很重要吗?一位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无数的学生;而一位学生的求学之路上却只有数十位老师。这就像你站在台上看着千百个观众,若无热情,你不会去关注每一位观众。而若你是坐在台下的千百观众之一,若你专心,你会记得每一个上台的人物。所以,老师所不以为然的事情,却能强烈的影响学生。
别觉得只有宽中的学生才懂得使用人工智能软件来生成色情图片。软件科技领域里的行家都很清楚,能够生成色情图片或视频的软件,实在是太多了。很多软件不只免费,还很容易使用。坦白说,宽中只是新时代纪律问题的爆发点。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国盟的扩张战术已经走到了尽头,撞上南墙。要支持国盟的马来选民,几乎已经全部转向了,剩下的并不卖国盟的账。马来支持率已经到顶,华人票却拿不到,国盟陷入了自己制造的困局。
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成绩出炉,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各方皆从中解读出有利于己方的正面讯号。
国阵巫统候选人尤斯里以5006张多数票击败国盟和社会主义党候选人,相比2022年大选时的两千余多数票,可谓是暴增。
国阵∕希盟庆祝胜利,各人纷纷唱好国阵∕希盟合作模式。希盟成功“转移”选票给国阵,让国阵在华人票仓冷水河新村取得压倒性票数。这足以说明国阵+希盟的模式奏效,在非巫裔占一定数量的选区,可说是所向披靡。
而败下阵来的国盟∕伊党候选人也没有“输”,因为已“成功”阻止国阵拿到1万8000票。
另外,伊党也守住了自己的基本盘。上届选举,伊党在亚亦君令得票6812张,此次补选在国阵∕希盟联手夹攻,以及投票率下降的情况下,仍能获得6059票,难道不是一项“成就”?
伊党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更宣称国盟不但保住基本盘,也吸引到非巫裔选民。
至于社会主义党候选人白华敏,更是虽败犹荣。上回大选,白华敏披甲上阵,在激烈的五角中,成为炮灰,只获586票,痛失按柜金;这一次,重作冯妇,竟在投票率低迷下,逆流而上,取得1106票,实现票数翻倍暴涨的“奇迹”。
在西马半岛,第三势方向来不成气候,如今社会主义党在国阵∕希盟,以及国盟两大阵营的围堵下,还能突围赢得逾千票,表现可谓突出。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结果,整个选战打下来,似乎没有真正的输家。
政治人物擅于放大有利于己的部分,忽略不利讯息,这种只注重阳光面的积极心态,无助于政党的改进。
换个角度看,这场补选其实揭示了各党的隐忧,问题是,他们愿不愿意正视。
国阵∕希盟的所谓的“大胜”,掩饰不了选票流失的现象。若以国阵和希盟在2022年大选的得票计算,巫统候选人尤斯里不该只获得1万1065张票。另外,白华敏的票数翻倍,是来自于希盟非巫裔选票,尤其是印裔选票。若团结政府不采取行动,挽回非巫裔选民的心,接下来的选举,会有更多原希盟支持者,转投第三势力,或者干脆不投票。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党的票数虽大增,但这大多都是“抗议票”,并非真心支持该党。而且,即便取得逾千票,距离胜出,还有八千里。第三势力仍不成气候,别因为一朵蔷薇的盛开,而误以为春天到来。
至于国盟∕伊党,则应从补选成绩中窥见战略的局限。守住基本盘,乍听之下,感觉还不错,但这却是对国盟的“当头棒喝”。
国盟尤其是伊党,成功攻下巫统多个地盘,取代后者成为马来人的首选。2022年大选,国阵与希盟组成联盟,巫统与行动党的合作,成为炒作的议题,而国盟则沿续种族政治操作,侵蚀巫统的基本盘。而在亚亦君令补选,国盟的策略竟然失效,完全撬不动巫统的支持者。
这意味着,国盟的扩张战术已经走到了尽头,撞上南墙。要支持国盟的马来选民,几乎已经全部转向了,剩下的并不卖国盟的账。这次补选,国盟几乎是“All In”,只攻马来票,所以才一再炒作养猪场课题,而结果证明这种策略的边际效应已渐趋向“零”。
马来支持率已经到顶,华人票却拿不到,国盟陷入了自己制造的困局。
以上的分析,也许不受欢迎,但却可能更真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