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专访

2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读报纸、看电视、刷网自媒体或网络内容,偶尔都会多想那些内容的处理,受访者难不难访,节目或文字内容的目标,内容操作背后是否存在商业因素。 以前广告是广告,内容是内容,若有商业宣传成分,新闻版面或电视新闻会标上“市场情报”,让受众分辨那是业配内容,但呈献模式非常接近纯新闻报道。后来电视剧、电影开始有广告产品植入,现在更是大大的品牌出现在综艺节目,初时觉得不妥,现在似乎可以接受了(还是无感了?)。 市场与纯内容的拉扯,在业界是心照不宣,大家都明白媒体难做,没有广告和业配的支持,不论什么类型的媒体都难以生存。 目前“比较舒服”的方式,可以配合广告,但内容不硬销,编采要自主,互不干预,虽然偶尔会遇到不理解作业的广告商想尽办法踩线,双方背后的纠缠确实会死了很多细胞。 有人说,有什么好坚持的?妥协什么事都好办。职责上还是难过编采专业和伦理这一关,所幸广告部、广告商与编采部仍维持最基本的尊重,不干预内容同时也可以好好合作。 至于纯内容,也说说记者与受访者的关系,究竟应该谁尊谁卑,关系是否对等?访问所谓的大牌人物,记者应该如何自处,一定要投其所好? 谁才值得大牌?不同背景的受访者,没有大小之分,只要记者敢踏出去约访、做好功课、发问和消化,一定可以拿出专业的态度产出理想的内容,这是我一直深信的。 采访过程中,我们遇过很好的人,也有不合作的人,很多时候真诚以待:请相信我的专业,是可以让对方信服的。 前阵子,在距离专访预约不到24小时的时间,为了一件小事,双方不让步而拉倒了一个所谓“大牌”的访问。经过一个月的沟通,从审核访纲、采访过程会做的事、涉及采访人员人数、使用的器材、要求记者简历,到拍照只能指定角度和场景,以及过目快问快答问题等等,过度的公关操作及不信任,一层层地逼近及操控,已浇熄了采访热情,新闻专业不受尊重,这样的访问还有什么意思? 近这几年,类似的公关操控有变本加厉之势,媒体经过一番的沟通才能勉强争取所要的角度或采访方式。到底有没有维护到受访单位形象和信誉,还是访问还没进行,就已被公关先毁了? 当内容不再单纯,模糊的界线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吞噬,慢慢消失……到最后还存在编采独立吗?我们又可以为读者或受众带来什么?   更多文章: 梁靖芬/没关系 黄俊麟/我相信 梁馨元/趁着雨季做记者 梁慧颖/Oh my 尬聊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