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丘凯文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唤醒文学被忽视的力量 新纪元文学创作营&文学奖养成班
新纪元大学学院日前举办了两个性质接近的文学创作活动:文学创作营与文学奖养成班。作为统筹的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郑诗傧副教授说明,随着社会全球化及中国崛起,语言发展和经济实力有对等关系,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系统化地学中文。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倡学生深化中文应用的能力,这其中包括欣赏与分析。 文化底蕴让我们走得更远,保持优势。我们貌似是大陆港台以外应用中文领域最如鱼得水的一群,然而现今学习趋势恰恰相反。部分家长认为中文能力只涉及听、说、读、写。随着全球对文案越来越重视,对语言要求便不只是停留在沟通。另加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唯有深化和强化中文,才能应付未来局面。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赏析优美的文章,鼓励孩子更懂得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完整的想法。 郑诗傧提及,日常教书时发现学生很容易放弃表述。当他们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述,她都会鼓励孩子尽量提升这项能力。她本身很重视阅读与创作,主催这两个活动,并不是以功利角度看待这件事,而是想透过一些积极因素激发年轻人创作。“年轻人很需要被肯定、需要平台,得奖无疑是一个最快被关注的渠道。喜欢写作的人心里都有同一种声音,希望被看到,得到有代表性的作家、评审老师的肯定,告诉他‘你是可以的’。” 有些事情羞于出口,不表示它不存在。她鼓励青年作者勇于谈这件事。到底有什么方法才可以得到出书或得奖的荣耀?文学奖养成班是基于这点而设立的。至于青年创作营则是下放到更广的层面。新纪元大学学院适逢其时,除了驻校作家杨隶亚,还有伍燕翎、王修捷、黄子扬,校友邢诒旺、谢明成、梁馨元、丘凯文、李承澳等人。青年作家,可培养新一代的青年作家。 文学营导师蔡晓玲博士也分析了两个文学活动的分别:一个是面向明日之星,一个是面向中学生。当然,后者也可以是前者。她相信创作这件事无法通过传统教学那种老师教学生的输入方式,但可以通过创作经验或观念的分享,让另一个人有所获得。 文学奖犹如四年一度的奥运 新纪元大学学院创意与品牌部总监黄子扬也提及,10年前他还是个新秀,文学奖对他的意义是被文坛看见,证明自己,透过参与文学奖拿到进入文坛的入门票。10年后他还是会参加文学奖,看待文学奖却已有不同观感。“短短10年内,媒介变化很快。如今每个人都有发表作品和发声的机会。文学奖保留了一种专业性,经由更专业的眼光去评作品到了什么水准。让资深作者去评断年轻人,对年轻人是很重要的。” 文学奖是一个标杆,如奥运选手不断锻炼自己,四年一次互相竞技,看到自己水准写到哪里、自己作品是长什么样子。透过“新秀的标杆”,透过文学奖去证明自己达到哪个高度,这其中有一种专业性存在。换言之,文学奖在日益泛滥的发声渠道里,依然是新晋作家的定海神针。 杨隶亚认为,如果文学是你的兴趣爱好,无论几岁都能参加文学奖,文学始终向所有人敞开怀抱,没有年龄限制,以学生参赛来说,不只能在出社会之前取得一份专业认可,奖金还比在校园打工更多。“我常鼓励年轻作者多多参赛,因为新手特别有‘得奖运’,他们作品中的纯粹,常有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敢,让我们看见年轻人是如何打破时代框架,这是最可贵之处。” 蔡晓玲则认为,首先还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关心的事,这应该是比考虑得奖与否、回响如何,摆在更前面的东西。如果是为了得奖而写、为了写而写,散文的话很容易变成为文造情,小说的话也恐怕会过度炫技。先通过散文与自己对话,回到那些深刻的场景中。不是日常琐碎的,而是深刻完整的片段。这些片段有可能是当下的处境,也可能是很久远以前的回忆。但即使是当下的事,它必然是被过去的某些经验所影响的。沿着时间的长河一直往回追溯。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你驾着车在一条路上,你看着旁边那条与你反方向的路有无数的车,堵着,而你这条道上并没有车。于是你不断地驶向过去,一边写,一边追问与思考。如果是发自作者内心的声音或关怀,即使幻化成小说中虚构的情节,还是能触及幽微处,让读的人——不管是文学奖评审或一般读者,也有所共鸣。” 文学的社会价值 杨隶亚说道,如果文学是你的兴趣爱好,你或许喜欢读、喜欢写,其实不一定要参加文学奖,它可以是生活中陶冶性情的存在;倘若你心中向往成为一名“作家”,渴望“出书”,那么规划自己的“创作方向”就很重要了。 这次的文学写作课程最关键是“构思一本书”的诞生,不再只是把累积多年的作品整理集结,她想和大家分享如何写“创作计划大纲”,让创作者尝试挖掘自己最关心、最擅长的主题,进而成书——往往这样的作品最能反映“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也是我们为何会创作的初衷。 文学会带来怎样的社会价值?郑诗傧特地提及一本书籍:林达夫妻所著的《像自由一样美丽》。一群犹太儿童被拘禁于集中营时恰巧跟文学家、教育家一并羁押,他们貌似没有明天,但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可以用文学和艺术去点燃最后的希望与艺术火苗。若儿童能幸存,心中还有一丝光,就可以对抗黑暗。 而文学,就是这种光。“侵略家占领一个地方首先一定是残害知识分子及艺术家。他们害怕社会开眼,而我们应该做对的事情:应该让青少年乃至社会开眼。”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看清医美价值及概念误区 恢复原有自信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纸扎艺术需新血夕阳行业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文化说】方志聪教练:跆拳道展现人生态度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在数字时代阅报,鼓励中学生紧跟社会动态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话说】为什么我会被抛弃?”弃婴展“提倡尊重生命
2月前
动力青年
读家
丘凯文 / 诗于石火中赋形:《我吞下一颗发烫的黑曜石》
馨元以一位诗人之死,操演了诗的意义与可能。诗人纵然是“一无是处,手无寸铁的/祸之弱民”,但诗能引起人们心中的革命。而诗名〈无用之石〉(当然也解作“无用之诗”),暗应着《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古老辩证。对于诗,诗人仍抱有信仰,毕竟诗人已向我们揭示“柔软之物,总有太多可能”。 触及诗集,首先就看到诗人别出机杼的目录设置。全书分5辑:“风无意义撩拨”“我吞下一颗发烫的黑曜石”“再往前走会没顶”“一些明媚的理由”“无用之石》,分别冠以Sinfonia、Sarabande、Sicilienne、Passepied、Encore 5种乐曲的名字。 识者必然知晓此类乐曲之间的流别,再细读各辑收录的诗歌,也自然领略它们与名下诗歌调性的相契。Sinfonia,歌剧中的序曲,诗人召唤各式生灵拉开诗集的帷幕,那里潜伏着广袤的生态与诗意。Sarabande,庄重而缓慢的萨拉邦德舞曲,却曾因“有伤风化”而被禁止;无独有偶,此辑的诗歌正游离在风化以外,遍布的情欲暗示,使人于理不合地颤栗骚动。Sicilienne,长于抒情的慢步舞曲,诗人在此辑中安放散文诗,释放犹如烟圈一般缠绕的复沓长喃。Passepied,快步舞曲,诗人向读者邀约,一起走入明媚轻快的断句。Encore,安可,诗人虽宣称自己“从不谈论重要的事”,但我们清楚意识到这是此地无银的宣示——那些攸关生死政治、严肃沉重的诗歌都放入了此辑。 在诗歌的开展中,诗人不断地呈现自己的疲软与冷感:“仿佛毫无立场的草丛/并不需要理想的方向”。吊诡的是,诗集中不乏诗人对时局、政治的思考,这一批诗歌大多保留于最后一辑中,处理的课题涵括政治、历史、战争、地志。诗人的思考亦转向自我生活。诗人首先善于揭开事物的反面——“感知是礼物也是诅咒”“她便带着天赋的沉重覆没”。这当中自然也有夫子自道的成分。 诗能引起心中的革命 其次,诗人对各类情感有所疑虑。对于亲情,诗人直言“所有的亲情都是一段负债”;对于爱情,诗人说“我们似乎,总无意成为彼此的阻碍/但不至于厌恶”。诗是诗人本身最思虑的所在,它被置放在硬与软的辩证中(诗集中,硬软并非仅攸关情欲)。〈无用之石〉是此类思考最集中的表现。馨元以一位诗人之死,操演了诗的意义与可能。诗人纵然是“一无是处,手无寸铁的/祸之弱民”,但诗能引起人们心中的革命。而诗名〈无用之石〉(当然也解作“无用之诗”),暗应着《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古老辩证。对于诗,诗人仍抱有信仰,毕竟诗人已向我们揭示“柔软之物,总有太多可能”。 关于诗集的技法,限于篇幅,这里仅从词语搭配揭示一二。字词间的排列组合本有无限可能,但在惯常的文章中,此类无限的可能先需被囚禁于“常理”“语法”等设置的重重牢笼;唯有在诗歌中,那些牢笼稍微松开。且看诗人诗歌中各种词汇的组合——“一片永恒的无家可归感”“绿地的卵巢”“伤心的马脚”“二手转卖的中古情感”“冗芜而长满毛发的呻吟”……此类例子多不胜数,还待读者自己探寻。细揆此类组合,“的”前后衔接的词汇,平日八竿子都打不着;但在诗人的笔下,它们剑走偏锋地被收编于同个诗句内。初看于理不合,但再细细咀嚼,又被个中混搭而迸发而出的、石火般的诗意所说服。此类狡黠的颠覆包括诗人对经典的再利用——“而它就快消失了/我相信其言也善”,显然檃栝自《论语·泰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风无意义撩拨〉,全诗或许便是对“风吹幡动”禅宗公案的现代演绎。至于诗歌中诸如九色鹿、果陀、阿芙罗黛蒂、莉莉丝……各自乞灵、取资的古老意象便不再详举。夐古的事物蛰伏于现代的诗句中,待读者不期而遇。 石(诗)持续燃烧发烫,邀请你一同走入幽微闪烁的黑曜灵光。 日尝/当诗人告白失败时 【九字辈新晋马华作家探讨】王晋恒访梁馨元、胡玖洲、陈凯宇 【九字辈新晋马华作家探讨】我们易变、不稳定、模糊,且复杂的蓝色时期 【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上) 【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中) 【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下)
12月前
读家
花踪
【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下)
前文提要:你回到祖屋,从棺材瞻仰阿婆。阿婆躺在里头,你忽然觉得阿婆脸上挂着的笑容很是神秘。 ● 相比于你,你想哥哥属于真正的天才。他在初中时就读了很多你看不懂的书。你记得哥哥曾和你做过一个比喻:母亲犹如独裁者,而你和哥哥是这场暴政下的唯二国民。 母亲极其理性、独断、一丝不茍。哥哥与你从小就如同牵线傀儡,一举一动都受母亲控制。中学时候,她觉得国际学校的教育更好,二话不说将哥哥与你送到那里,无视你们英文根本还没打好根基的事实。即便你多少次因看不懂课文而大声嚎啕,她也无动于衷。她坚信教育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没有任何信仰的她,对教育展现了恍如信徒的迷恋。一旦你与哥哥的成绩出现一星半点的下滑,招待你们的便是一场场可怖的毒打。父亲有时会无力地劝说几句,但每次都会在母亲凶狠的目光中退缩。 最后,他完成了最彻底最无赖的退缩。某个深夜,他带着家里的家当跑了。 父亲跑路后,母亲变得更加暴戾。她独立抚养你与哥哥,活得捉襟见肘,但依然给了你与哥哥教育上最好的待遇。她早上在有钱人家担任家佣,晚上在餐厅洗碗,为的就是让你与哥哥能继续在国际学校念书。你与哥哥在这种精英教育中,的确长成了模范的模样。成绩标青、才华横溢,看似有着光明的未来。直到哥哥18岁那年,他和母亲说他不想念医生,他想念音乐。那一个晚上,屋子吵得震天价响。你无论把耳朵捂得多紧,也丝毫不能阻挡那可怖的争吵声。母亲最后红着眼将哥哥的吉他摔在地板。哥哥抱起那碎裂的吉他,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 你以为哥哥最终也会顺从母亲,就像过去无数次一样。 但哥哥在那晚从天台跳了下去。 哥哥死后,母亲变得犹如行尸走肉。你和母亲说你要念中文系时,她只是呆呆地望着你,眼神枯槁,再也无力反对。她让你搬出家,住在宿舍,眼不见为净。 你一直愧疚地觉得,你的自由,是哥哥靠他的死换来的。 ● 设灵三日,阿婆的尸体最后被送去火化。 在漫天的火光中,你默默闭上眼睛。你祈祷阿婆能变成她心中的鸟。 你睁开眼,恰好看见母亲也闭上了双眼,是眼不见为净,是不忍,还是像你一般在祈祷,你不得而知。 离去祖屋的前一晚,你和男友在房里无声地性爱。倒也不是因为所在地而特别压抑,那纯粹你们行之有年的习惯。高潮时你竟奇异地想到,阿婆的房间就在地板下方。 完事后,你和男友说起阿婆想化成鸟的故事。 “你真的相信你的阿婆能变成鸟吗?”男友听完故事后如此问你。你躺在男友起伏的胸膛,沉默良久,始终没有答案。 你心里想起你曾和阿婆说过精卫的故事,但不忍告诉她填海的结局。 隔天早上,你与男友离开祖屋时,母亲依旧站在门前吸烟。你从车后镜看去,祖屋和母亲在浓雾中恍然成为蜃楼,渐退渐远,直至消失不见。你知道,你再也不会回到这片丛林,母亲却终其一生被困在那里。 ● 你和男友回到了城市。接下来的几年,你花尽气力完成了你的博士学位,和男友在城里租了一间小小的房子。一直是两个人,和一只瘦小的猫。没有小孩,那是你和男友在一起时的共识。 丧礼过后,你再也没回到祖屋。祖屋后来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中烧毁,有村民描述那冉冉飞升的黑烟仿若一只巨大的鸟,你不知那是巧合还是阿婆愿望的应验。你只知道巨兽的梦一直在夜里延续着,提醒着你与你家族的冥冥联系;而你与母亲则始终疏离,形同陌路。直至母亲某日打给你,以平静的语气,告知你她被诊断肺癌末期。那些年她吸入的烟原来从未离开。 最后的那些日子,你在阒寂冰冷的医院照顾着母亲。替她抹身、倒尿、擦屎。你看着她犹如枯木的裸体,她身上的老人斑让你觉得惊惧而又熟悉,你记得阿婆的手臂上也烙印着近似的图腾。 哥哥死后,你与母亲再也无需争吵,无话已然是习态。那些在病房的日子,你与母亲被流沙般的沉默淹没。身体上你与母亲已坦然相对,但言语上你们依旧比陌生人还疏远。偌大的病房内,往往只有心跳检测仪的声响。母亲时常睁着眼看着天花板,你永远无法从那枯寂的目光中探视她的心绪。 直到某一晚,母亲像是回光返照一般,说想和你去天台看看。你搀扶着母亲来到天台,一整座灯海在你们脚下散发着炽热的光芒。 母亲指了指不远处的双峰塔,“小时候,你和哥哥都吵着要我和爸爸带你们去玩。你哥说那像火箭,你说那像玉蜀黍。” 许多年后,母亲第一次和你聊起哥哥和爸爸,那两个远去的男人。你眼眶一热,心中已然有所预感。 “但我们始终没带你们去过。我和你爸爸,做得蛮失败的吧。”母亲轻声说道。 “没关系,你出院后带我去就好了。”你急忙说道,但母亲只是无力地笑了笑。你沉默,不知如何将谎言编织下去。 风声呼啸,远方传来有人唱歌的声音。你在冷风中僵持许久,心中那埋藏的疑问愈发躁动。 “当年阿婆走了,你有什么感觉?”最后,你终于问出母亲这个问题。 母亲看了你一眼,你默默地低下头。但隔了不久,母亲的声音缓缓响起:“那一年,我收到电话的时候,坐在床上好久好久。我很清楚地感受到,心里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被移走了。” 母亲羸弱的声音仿佛倾落的沙砾,在风中飘远。她转头看你。 “如果我走了,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你沉默,无法回答。你们无声地望着巨大的夜,像是共同面对着一头噤默的兽。 母亲在隔天早上走了。你默默地走到阳台,看着不远处闪烁着晨光的双峰塔,没来由地哭了很久。像当年躲在院子哭的母亲一样。 母亲的骨灰最后被安置在城里一间知名的骨灰塔。你深知母亲讨厌山芭,不会想葬在义山。安置好母亲骨灰的那一晚,是你最后一次梦见巨兽。 同样的开场、同样的流程。但这一次,巨兽没有向你扑来。它只是安静地凝视着你。这次你终于有时间观察它脸上那让你熟悉的五官。互相的凝望中,它的眼神开始变得餍足,却隐隐透着痛苦,你仿佛看见了阿婆。但转瞬间,它的眼神又慢慢变得清冷,你仿佛看见了母亲。最后,它的眼神带有一种茫然。此刻,它的脸犹同镜像。 你看见了你自己。 巨兽走前来,温柔地抱起了倒地军人的尸体。它看了你一眼,最后转身走入丛林。滔滔灰雾被山魅召唤而起,阻隔了你与巨兽。大雾中,巨兽庞大的身躯缓缓消失在森林深处,再也不复得见。 相关文章: 【花踪16】【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上) 【花踪16】【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中) 【花踪16】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回到短篇特色,反思马华色彩(中) 【花踪16】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回到短篇特色,反思马华色彩(下)
2年前
花踪
花踪
【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中)
【花踪16】【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上篇) 前文提要:大家都脸带微笑,面目看起来都非常相似。除了站在中间的小女孩,不仅面无表情,眉目也与其他小孩隐隐不同。 “我记得你和我说过,你妈和她的弟弟妹妹是同母异父。”男友不知几时开始站在你身边,与你一同端看着照片。 “对。”你指了指照片上的魁梧男人,“这是阿婆后来的老公,但他不是我的阿公。” “那你的阿公呢?” “他是马共,我阿婆说的。”你坐在床上和男友说道。这些家族往事,母亲都绝口不提,你是从每次回乡时阿婆的话语拼凑出你的家族面貌,“日本人来打我们的时候,阿婆被捉去当慰安妇,小时候的我哪里知道慰安妇是什么。阿婆就和我说,那是玩具的意思。后来,阿婆被当时是抗日军的阿公救了。日本人走了,英国人又进来,马共他们跑进森林打战。阿婆本来想跟阿公进森林,但阿公说女生打战不方便,而且阿婆当时已经怀了我妈,阿公就叫她在村里等他回来。” “后来你的阿公就没回来了。”男友替你接了下去,你点了点头。 “阿婆说,阿公是在和英军的搏斗中被杀死的。”你补充了一句。 男友因舟车劳顿,躺在床上小憩。你走出房门,心里突然滋生了一种奇怪的念头。你随即在无人的走廊上用力跺了跺地板。楼下的人们持续聒噪。没有呻吟声。 ● 阿婆到了晚年,身体虽然臃肿难行,但脑子还是很清醒。她钜细靡遗地记得过去的一切,将这些记忆转化为一则又一则的故事。每次新年回家,你最期待的是阿婆和你说故事。阿婆说的故事你都未曾在其他地方听过,而且那些故事有着千奇百怪的情节,让你觉得刺激又惊悚。最让你觉得惊怖的,是关于一头怪兽的故事。 独立之后,村里不知怎么开始流传一则传说。相传,村里一旦入夜,就会有一头巨兽在村里默默活动。有人说它像老虎,也有人说它就是一头巨狗。诡异的是,它长了一张人面。大家都说那人面很熟悉,但没人能指认出那是谁的人面。巨兽会捉人,人们都说它喜欢捉那些很吵闹的人。因此村头的讲古佬被他捉掉了,回来的时候神志不清,把《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说成是东姑,把英国说成是雷音寺,英女王说成是佛祖。传言最盛的时候,大家都不太敢大声说话。大家也有了一个极其有力的理由,让自己的小孩不再大吼大叫。 “你再吵,怪兽就会来捉你啰。” 但怪兽到底捉什么人,就连那些见多识广的耄耋也未能言之凿凿。要说吵,村尾那从早到晚扯着喉咙尖叫的疯婆子就未曾被怪兽捉去(大家就很希望她被捉走),倒是那个总是在写东西、沉默寡言的书呆子被捉走了。回来的时候,他说自己写的东西是垃圾,一把火烧了。从此以后也没人看过那书呆子,那巨兽也似乎销声匿迹了。 “你知道怪兽去了哪里吗?”阿婆在说完故事后,瞇起阴翳的眼,神秘地对你笑了笑,“它现在在我的梦里。我每一晚都会梦见你的阿公,被一个看不清脸的军人给杀死。那个军人最后会变成一头怪兽。每一次它都会扑过来要吃掉我。”阿婆模拟怪兽的模样,把幼时的你抱进怀里。你喜滋滋地笑了起来。 “那怪兽叫什么名字?”你抬头问阿婆。 “它叫Tahu。你学过马来文吗,那是知道的意思。”阿婆想了想,和你说道。 许多年后,高中的你和同学来到一间大学参观。参观完毕后,原本预定的校车因为抛锚的缘故,让你们一群同学滞留在大学将近一个小时。那一个小时,老师为了安置躁动的你们,就把你们带去当时大学在进行的一个讲座。那是一场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讲座,来自国际学校的你们当然大多数都听不懂。讲座上,垂垂老矣的教授开始讲起自己研究的一些生僻的古典小说。想当然耳,大家宁愿与周公相见。但老教授平坦的声音说到某处,竟让原本昏昏欲睡的你愕然抬头,仔细聆听。 “接下来我们会讲明代一本叫《梼杌闲评》的小说。单单是梼杌两个字,想必已对大家造成困难。所谓的梼杌,大家多把它理解为一种凶兽。但在最早的时候,它其实是楚地一部史书的名字……” 你无法与人分享老教授说起梼杌时,你心中的惊涛骇浪。那发音让你想起许多年前阿婆和你说的Tahu。那两个音节仿佛冬眠在你记忆深处的蛊虫,在遥遥时光后被教授的话语激活,并狠狠地咬了你一口。 那一晚,你在网上搜寻你从课堂上抄下来的梼杌二字。你看着《神异经》对梼杌的记述:“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性喜斗狠”,开始明白阿婆口中那头巨兽的形象从何而来。 隔年回乡,你告诉阿婆这惊天大发现时,阿婆却只顾着将眼前的一整只鸡塞进嘴巴。 “神什么经?你才神经。你再吵,我真的叫怪兽把你捉掉。” ● 你从梦中乍醒。夜风吹入窗,犹如悄然潜入的幽灵。男友在身旁呼呼大睡。 阿婆的话就如谶言。某一夜开始,那怪兽真的就跑进了你的梦里,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 起初,你以为那只是偶然的梦。但近乎每一夜,那梦都会造访,你开始明白那不是简单的梦而已。你曾经问那时还没逝去的哥哥,关于那场奇异的梦。他促狭地笑了笑,“妹,你做的是什么奇怪的梦,我只做过春梦而已啦。” 但你知道母亲也发着同样的梦。你不禁觉得那是一种冥冥之中承袭的咒诅。 母亲当然不会和你亲口袒露这种私密的梦,你是从她的日记本发现的。那些年,父亲远走,母亲在外头工作,你和哥哥镇日困在狭小的屋子里,自然要找些乐子。哥哥在他的房里敲敲打打,听一些吵死人的音乐;而你喜欢偷偷潜入母亲的房间,用她的化妆品,在镜子里伪装成一个大人。但母亲的化妆品也不多,很快你就厌倦了,你开始把目光放在母亲藏在衣柜深处的一叠古旧书籍。 你悄悄地翻查那些书籍,你记得里头有一些言情小说,一些女性杂志,而压在最下头的,是一叠旧得已经开始脱落的日记本。你从那些日记本,开始慢慢窥探到一个你所不认识的母亲。 日记本只写到母亲二十余岁,后来她应该失去了对言说和书写的兴趣。你从二十余岁回溯到母亲的少艾时光,她在日记里书写了她从未对你倾诉的家族回忆。母亲自述被噩梦缠绕,其中就包括了那场关于巨兽的梦,她每次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亲在梦中被杀死。而巨兽不只存在于梦里。 阿婆对母亲而言,就是一头可怖的兽。 一别于你心中的慈爱,阿婆于母亲而言是如此地凶狂与暴戾。阿婆将母亲的诞生视作不祥,才让阿公在森林中死亡,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阿婆对母亲咆哮、嘶吼,甚至有一次她有意无意地将母亲留在森林之中,过了半个夜晚,焦虑的继父才现身,将她接回家。回到家,母亲看到阿婆漫不经心地剥着水果吃。 母亲的继父病逝后,她的境遇变得更糟。母亲被迫中途辍学,与阿婆一同抚养家中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直到母亲成年,她立即逃离了那处山芭。即便在城市因教育程度不高,不受待见;但她仍觉得她逃离了地狱,来到了一处可供生存的人间。母亲入城后的第一则日记,写她在灯火通明的便利商店吃上一杯又一杯的泡面,在门外吸上一根又一根的烟。烟雾缭绕中,她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自主而幸福的滋味。 你想母亲的恨意并未消减,那些仿佛要穿透纸背的笔画便是历历可见的证据。 你在一泡夜尿中回忆这一切,以分担你对眼前黑暗的惊惧。你站起身拉起裤子,用手机的电筒照亮黑兮兮的厕所。乡下地方,厕所总是和屋子隔开。从厕所回到祖屋时,你在院子听到一阵低微的啜泣声。你看了一眼,加快步伐回到祖屋。 “那声音是什么?”男友也听见了,惺忪着眼问你。 “没什么,猫叫声而已。”你把窗口关上,隔绝了外头的声响。 ● 第二天下午,陆陆续续有村民前来祖屋吊唁。村里的三姑六婆叽叽喳喳地聊起彼此的近况,那乱糟糟的热闹氛围,让你恍惚觉得身处什么喜庆场所。在聒噪人群的包围中,有个戴着眼镜的斯文男人便显得格格不入。屋里没人认识他,交头接耳下,还是由母亲上前探问。 “我是学历史的,很多年前有访问过阿婆。在报纸上看到阿婆的讣闻,就来拜一拜。” 母亲脸色变了变,她冷淡地让历史学者自便,那态度与她招待其他村民时截然不同。那学者似也不觉得异样,径自装香,向阿婆的遗照鞠躬,随后便离开。你看着那历史学者远去的背影,心中滋生一股没来由的冲动。你想和他谈谈。 你在祖屋外拦着了他,带他来到一处树墩。鸟鸣不绝,你却困窘地憋不出一句话。 “你想问什么?”学者温和地问道。 你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想知道什么。 学者见你沉默,自顾自地说起话来,“当年我研究马共,当时村民说阿婆的老公是马共,我就前来拜访了。不得不说,她是个很厉害说故事的人。我从她那里不仅听来了她丈夫如何从日军解救她的英勇事迹,还听了很多故事。” “是村里有怪兽的故事吗?” “啊,是的。无可否认,那些故事都很吸引人。但最后我没用到阿婆告诉我的资料。” “为什么?是阿婆的记忆太不清楚吗?” “不是,是太清楚,太详尽了。”学者摇了摇头,“一般而言,记述者的回忆总会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这是很自然的。但阿婆的回忆却极其清晰,她丈夫如何从日本人解救她,她如何和他丈夫展开热恋,她丈夫如何与英军展开搏斗而牺牲。这都有着纤毫毕现的细节。但以常理推断,这些细节很大程度上服膺于情感真实,而非历史真实。” “我甚至怀疑,你阿公的死因是否属实。你阿婆用了华美的情节包装那场死亡,弱者在暴力下牺牲,多么引人入胜的英雄叙事。但那些细节,你阿婆是从何得知的?实际上,许多马共在森林中的消失,难以得到原因。一些不能明言的,包括内讧,包括畏战逃遁。真相对森林外的人,往往遥不可及。” 你回到祖屋,从棺材瞻仰阿婆。阿婆躺在里头,你忽然觉得阿婆脸上挂着的笑容很是神秘。 “那给我一种感觉,我像看着一出精彩非常的电影,但男主角没有面目。” 学者在离开前,如是与你总结。(11月4日续) 相关文章: 【花踪16】【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上) 【花踪16】【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下) 【花踪16】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回到短篇特色,反思马华色彩(上) 【花踪16】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回到短篇特色,反思马华色彩(中) 【花踪16】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回到短篇特色,反思马华色彩(下)
2年前
花踪
花踪
【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上)
你总是不期然地堕入相同的梦中。 梦从一座晦暗的丛林开始。那是介于白天与夜晚间的昏昧时刻,你抬头一望,阴翳的太阳像一只虫盘附在灰暗的天空上,腹部散发着幽微的光。各式各样躁动的声响从四面八方闯入耳蜗,莽荒兽群正蠢蠢欲动。鸱鸮划过天际,撒下尖锐的嘶鸣。浓雾渐起,你不得不往前寻求出路。 踏过无尽枯枝,除了蠕动的蚯蚓,你却不见其他生物。那未让你安心,反而觉得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倏然,一声响亮的枪鸣骤起,一时之间竟让林中万灵缄默。你循声探寻,躲在草丛中,从草木间的罅隙偷窥。两个身着军服的男人在空旷之地,一人持枪,一人持刀。持刀军人身上已经中弹,鲜血汩汩地沿着暗绿裤管流下。但他随后又大吼一声,往持枪军人冲去。 又是另一声枪鸣。 持刀军人不支倒地。你仔细观望,持枪军人的面目被树冠投下的阴影笼罩,无法窥探。你只好将目光转移,持刀军人艰难地匍匐着,身下的血泊随着他的动作徐徐扩大。他的帽子掉在不远的地方,帽上的红色五角星如此鲜艳而耀眼,与血泊交映着妖丽的光芒。 匍匐中的男人爬向他的帽子,但显然力有未逮。他最后倒在地上,脸朝向了你。 那是一张没有五官的脸。 耳边传来急促而巨大的呼吸声。你抬头一看,那持枪的军人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头紧盯着你的巨兽。它的身肢如虎如犬,毛发垂地,滴落的粘涎在地面形成浊黄的水泊。兽头上镶嵌的却是一张人面,有着你似曾相识的五官。你还未能辨识,巨兽便向你猛扑而来。你大声尖叫,但梦里的你不具声音。 梦往往在这里结束。你惊醒过来,身躯大汗淋漓,像一只刚从捕蝇草逃脱的昆虫。电话铃声响起,是母亲。你惊疑不定地接起电话。母亲的声音平静如常。她交代了你几句话后,就挂了电话,没有留给你往下探问的空间。 你起身,来到窗前。一只乌鸦停滞在枯枝上,仿佛是从梦里抄袭而来的场景。 ● 论文答辩结束后,你默默地收拾背包,走出了犹如冰窟的课室。 走在无人的甬道上,教授们的脸不自禁地浮映在脑海中。他们的脸如同一排并列的冰雕,凿刻其上的五官不动神色地表达着不耐与鄙视。而他们点评的声音听起来很缥缈,像是法庭上遥远的审判。 “若作为课堂论文而言,或还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作为硕士论文而言,则显得差强人意。” “基本上就是对前人成果的蹈袭,毫无创发。” “洋洋洒洒数万言,却仅是古代变形故事的集锦,有述无论。可以看得出你对这些故事的热忱,但欠缺组织与论述的能力。” 你走出了大楼,重归人世,声浪扑面而来。你快步跨过大半个校园,周遭学生的聒噪对话仿佛热辣阳光下盘旋的苍蝇。男友的车已在校门等候,你坐上了车。一路上你们无话,冷气不断呼啸,你仿若遁入另一个冰窟。为了防止自己真的成为冰晶,你决定动一动已冻僵的手指。你翻开了自己一无是处的论文。致谢一页空空荡荡,仅有寥寥两句挂在页面上:“献给阿婆,期望你愿望成真。献给母亲,期望你能快乐。” 红绿灯前,你开口和男友说道:“我的答辩不是很理想。” “嗯。”男友轻轻地从喉咙拨出声音。 你合起论文,眼光落在车窗外一只栖息在电缆上的小鸟。小鸟不久后振翅飞入建筑物构筑的迷林中,直到它消失不见的那刻,你开口和男友说道:“我在答辩前收到我妈的电话。她说,阿婆死了。” 寂静在车内发酵,男友没任何回应,只有手指在方向盘上不安地敲动,像一截待人破译的密码。 ● 烈日当空,你与哥哥紧紧地跟着前头庞大蹒跚的身影,一路踩断不少枯枝,在丛林中渐渐走出一条路来。 许多年前母亲带你们回乡。当时还能走动的阿婆曾带你和哥哥深入屋后的丛林。你和哥哥跟着阿婆来到一处空地。阿婆坐在一处树墩,驾轻就熟地吹出了一段口哨。那口哨不像是爸爸吹的短促口哨。它绵延无尽,有着一种起伏的旋律,仿佛暗藏着某些古老信息。 鸟鸣密集地响起。不久,阿婆身前便聚集了一群颜色各异的小鸟。有些鸟儿甚至攀上了阿婆的身体,阿婆在那一瞬间,仿佛也成了一座树墩。 你和哥哥看着眼前这神异的情景,自是非常震惊。 阿婆就是在那时,和你们说了一则关于小鸟的故事。或者说,一则关于小猪的故事。 阿婆7岁那年,她的父亲某日带回来一只小猪。小猪很瘦,能够捧在手上,毛茸茸地,阿婆一开始还以为它是特别白皙、特别硕大的老鼠。阿婆的父亲喂小猪很多很多的食物,阿婆还以为那是爱的表现,但阿婆很快就发现父亲的喂养毫无节制。大量腐烂酸馊的剩食,是小猪每日的囊中物。小猪很快长大,但它也同时衰老。它困顿在后院中,每日每夜面对堆如山积的臭食。小猪像明白这是它的宿命,毫无怨言地一点点啃食。它越来越胖,肥肉疯长。阿婆的父亲很是满意,和全家大小说,隔天就能有丰盛的猪肉可供加菜。 那个深夜,睡不着的阿婆悄悄来到后院。曾经的小猪在手电筒的惨淡橘光里凝视着她,皮肉耷拉,小小的眼睛深陷其中。阿婆说,她从未见过如此悲戚、忧郁的眼睛。到了隔天,阿婆的父亲拿着菜刀去到后院时,却惊异地发现小猪不见了。猪寮里只有一只安静的小鸟,它转头看了阿婆一眼,眼神如此悲悯,与小猪如出一辙。过后,在阿婆的眼里,小鸟徐徐飞走了,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小猪变成一只鸟了。”阿婆略带神往地说道。 “小猪怎么变成一只鸟?”哥哥当时已经上学,接受了最基本的生物常识,“它又不是毛毛虫,而且毛毛虫变的是蝴蝶。” 阿婆凝视着你与哥哥,她眼神非常笃定。 “因为它想变成一只鸟,它就能变成一只鸟。” 阿婆接着对你和哥哥说,她也想变成一只鸟。至于如何化鸟,阿婆说她从小猪身上看到了路子:吃,无止尽地吃。把一切干净不干净的吃进肚子里,荤素不拘、海陆空不限。“就像水滚了,就会变成气,”阿婆神神叨叨地和你们论证道,“要变成最自由的鸟,就要承负最大的重。生命达到极限的那刻,就能够开始转化。” 阿婆灰暗的脸笼罩在树冠投下的浓厚阴影中,但她眼里迸发着一种奇诡的神采。 临近傍晚,阿婆才带你和哥哥回到祖屋。没隔多远,你就看到披头散发的母亲从屋子里跑了出来,紧紧拥着你与哥哥。 “你带他们去了哪里?”母亲接近嘶吼地问道。 “没什么,就只是去看鸟。”阿婆漫不经心地回答,走入了祖屋。 你感受到母亲的恐慌,当时的你当然不知道她的恐慌从何而来。你只知道,那一晚你与哥哥被母亲在房间罚跪。你看着窗台蹦蹦跳跳的小鸟,忽然也有一种化鸟的冲动。如此一来,你就能够远离这个神经兮兮的母亲。 ● 男友请了三天的假,和你一起回到乡下。 你托腮望着窗外的景色一路变幻,从高耸入云的大厦逐渐蜕变为葱郁莽荒的丛林。即便光天化日,丛林深处依旧是一团讳莫如深的阴暗。路越来越崎岖难行,你们深入到丛林的腹地。 祖屋在山芭深处。祖屋外挂了两个白色灯笼,随风轻轻摇曳。 你与男友下车,跋涉过雨水豢养的泥泞。屋子的门口伫立一个穿着素黑衣服的瘦削女人。她原先背对你们抽烟,后闻声转身。一张冷寂苍老的脸,衬在薄薄白雾中。 “妈。”似是太久没从喉咙调动这个音节,你的声音异常干涩。 “安娣。”男友却是比你从容许多。 “今早Maria发现了妈的尸体,应该是在睡梦中走的。”母亲走在你们前头,语调平静地汇报着。屋子里堆满了人,里头有母亲的弟妹,以及由他们延伸而出的子女,面目都异常相似。母亲带着你与男友穿行其中,你有着一种被参观的奇异感觉。 客厅中央摆了一副棺材,比常见的棺材要大上两倍,佐以摇曳的烛光,看上去有些诡谲。你从棺材旁望进去,阿婆躺在棺材中,面色红润如故,仿佛只是睡着一般。你往下打量,阿婆的身体被套入一袭华美的旗袍。但那旗袍显然无法招架阿婆横生的赘肉,编织其上的花卉也被挤压得变形。即使这棺材已比市面上的棺材来得巨大,但阿婆庞大的身躯塞在里头,依旧显得十分逼仄拘谨。 “早上的时候棺材店来了两个男人,都抬不动妈的尸体,最后还要从隔壁家叫多几个男人来帮忙。”母亲轻声说道,你无法辨识那平静语气中的情绪。 母亲分配了你和男友一间在二楼的房间。你和男友把行李搬到楼上时,经过了位于楼梯口附近的阿婆房间。你不自觉地走入了那间房间,一股熟悉的肉臊味在房里游荡,老朽的藤椅在午光中缓缓摇晃。藤椅前摆着一张饭桌,饭桌上还有几盘油渍满满的碟,一团鸡骨头残留在上头。想来阿婆临走之前,饱食了一顿。你的脑海不自禁地浮现了阿婆皱纹丛生的脸,酣足的五官深陷在肥肉中,神情宽畅而又痛苦,像她所叙述的小猪一般。 男友用手赶了赶碟上盘旋的苍蝇。你看了看饭桌后的藤椅,没了那巨大身体的倾轧,你才发现那藤椅其实小得可怜,也不知道这些年岁来是如何承受阿婆的重量。 从你有印象开始,阿婆就很胖了。她最胖的时候,她的膝盖已经无法承负她的重量,走动也成了奢侈的想望。全家唯一能接纳她的,是那看似脆弱却原来坚韧不已的老藤椅。于是,阿婆的晚年便坍陷在那张老藤椅上,搁浅在屋子最深处的房间里,犹如一团逐日臃肿的巨瘤。随着身躯的膨胀,她和祖屋逐渐有了一种神秘的感应与连接。那藤椅恍然成为血脉,屋子继而成为阿婆身躯的庞大延伸。每年新年,她总是嘱咐孩子们不要在屋子里激烈跑动。 “你们跑,屋子会痛,我也会痛。”阿婆耷拉着脸,凄惨地和儿孙们抱怨。那些小孩子当然不会理会阿婆这种无稽的话,继续在屋内追逐戏耍。阿婆这时就会发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但没人理会她。 你和男友把行李搬到楼上。男友看着床单上泛黄的污渍,露出嫌恶的表情。 “这间房以前是阿婆睡的。阿婆变胖后,不方便爬上爬下,就在楼下的房间睡了。”你将早已准备的床单递给男友,接着巡视这间你也很久没进入的房间。你把目光放在墙上一张古旧的照片。那是一张全家福,照片中的阿婆还很年轻,也远比现在的瘦小,在身边魁梧男人的衬托下,甚至能说得上是小鸟依人。阿婆和男人身前站了几个孩童,大家都脸带微笑,面目看起来都非常相似。除了站在中间的小女孩,不仅面无表情,眉目也与其他小孩隐隐不同。(待续) 相关文章: 【花踪16】【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中) 【花踪16】【花踪16.马华小说评审奖】丘凯文/阿婆(下) 【花踪16】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回到短篇特色,反思马华色彩(上) 【花踪16】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回到短篇特色,反思马华色彩(中) 【花踪16】马华小说奖决审会议记录/回到短篇特色,反思马华色彩(下)
2年前
花踪
更多丘凯文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