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东方巴士

有时我做完午班到晚上11点,获主管安排做超时“补水”,又从11点做到翌日早上7点,反正当晚不用搭车回家,便把月票借给排字部同事兆良使用,让他免费搭巴士下坡;第二天他做早班时也用我的月票搭车,7点回到工厂交还给我…… 我青少年时期乘搭得最多的是东方巴士,其次是车身深蓝色的Sri Jaya Bus,它的中文名是斯里再也巴士,但也可凭音译作“市里宰鸦”,恍似在市区里宰杀终日呱呱叫制造噪音扰人的乌鸦! 1969年年尾我Form 5毕业后,到八打灵再也217路10号友联出版社旗下的马来亚印务公司当印刷“学师仔”,印《学生周报》和《蕉风》。工作属轮班制,分为早班7am至3pm,及午班3pm至11pm。做早班时“倒屎咁早”清晨5点多就得爬起床,从半山芭搭东方巴士下坡,再赶去巴生河边搭Sri Jaya巴士上PJ,就在联邦大道Metal Box对面的车站下车,走进去后面的印刷厂。那段漫长的车程像“Setiawan”——“实在远”,车资两角半也很贵!后来我便每月买一张巴士月票,长远来说便宜很多。上车后把月票交给巴士售票员,让他在当天的日期上打一个洞,一来一回,每天的日期打两个洞。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原来巴士车佬也一样会“打洞”的! 有时我做完午班到晚上11点,获主管安排做超时“补水”,又从11点做到翌日早上7点,反正当晚不用搭车回家,便把月票借给排字部同事兆良使用,让他免费搭巴士下坡;第二天他做早班时也用我的月票搭车,7点回到工厂交还给我,我刚做完补水下班,就用那月票搭车下坡回家,因那天我休息,不用再搭车回工厂了。我们这些薪金微薄的“砂煲兄弟”,就是这样互相扶持 “谂缩数”去省钱,悭得几多就几多!我只在印刷厂工作了3个月,会考成绩公布后,便辞职回校升读Form 6。 [vip_content_start] 1973年起我在八打灵再也旧区Jalan Kilang的《新明日报》编辑部任职,下午上班做到晚上,那时又再与Sri Jaya巴士结缘,搭30号红色牌子的Old Town路线巴士。这30号通常要等好一阵子,有一天它不懂发什么神经,等了一两个钟头都不见一辆出现,过后一来却连续几辆30号排着队驶来,好似黐咗几条筋,无端端害我迟到,给它吹到BB声! 巴士是中下阶层主要的交通工具,与升斗小民关系密切,所以也出现过一些与巴士相关的电影。60年代就有粤语残片《巴士银巧破豪门计》和续集《巴士银妙计除三害》,由白茵扮演的 “巴士银” ,头戴金色假发,脸上有一颗销魂痣,是个在巴士上专向有钱人下手的女扒手,也是劫富济贫的侠盗。粤语主题曲〈巴士银〉取自民歌〈红彩妹妹〉的曲调,由韦秀娴唱道:“巴士银我系巴士银,专对付嗰啲富豪劣绅,我仗义不惜去露面抛头,打击嗰啲衰公与坏人……”我们小孩子一听到她把那句骂人话“衰公”也唱出来,就忍不住笑了!长大后想想好像不合情理,真正的有钱人都有私家车代步,又岂需搭巴士呢? 70年代则有方平(鲍起静的丈夫)主演的《巴士奇遇结良缘》,描写巴士售票员与女搭客在巴士相遇生情而结合,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有人因搭巴士相识而结婚呢?太“儿嬉”了吧?
1年前
每当巴士一开抵停下,归心似箭的候车者便蜂拥上前挤到车门两旁,待车上搭客下车后,就第一时间争先恐后冲着上车;负责指挥的巴士售票员通常操着“巴刹马来话”高声叫嚷:“Belakang mari, belakang mari! Masuk dalam, masuk dalam! ”…… 在我小时候,我妈带我出外时如搭到双层巴士,我都要爬一道梯级到上面那层去坐。我妈却较喜欢坐下层,嫌爬上爬下太麻烦,但多数都会顺我意一同坐到上层去。我们通过车窗俯望街景,视野更广,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车”! 我们从市区搬到半山芭居住后,经常乘搭车身白色和蓝色的东方巴士下坡。东方巴士川行半山芭以南各地区,它在市中心主要的总车站是设在哥洛士街(Cross Street)的祐记酒家(如今的Mydin超市)前面。每天下午五点至七点多,这总站便人潮汹涌,刚放学的下午班学生,和甫下班的打工族,都聚集此地搭车返回半山芭、啤律、蕉赖(4楼公寓、肺痨院、六哩村)、甘榜班丹(新村、皇家屋)、陈秀连路及新街场路4楼公寓等地。1972年我从罗爷街(Rodger Street)《新明日报》采访部资料室放工后,都是来这车站搭巴士回家,有一天竟然在此连续遇见整十个朋友和同学! [vip_content_start] 每当巴士一开抵停下,归心似箭的候车者便蜂拥上前挤到车门两旁,待车上搭客下车后,就第一时间争先恐后冲着上车;负责指挥的巴士售票员通常操着“巴刹马来话”高声叫嚷:“Belakang mari, belakang mari! Masuk dalam, masuk dalam! ”召唤后面上车的搭客快快过来,尽量往车厢里面挤进去,以便可以容纳更多搭客挤上车来。 人数多到爆棚时,整辆巴士便拥挤得像个长方形沙丁鱼罐头。站立者即使不用握紧车上的钢柱或把手扶稳,也不必担心摔倒,因为前后左右全都是人,身靠身挤到动弹不得,根本就稳如泰山!谁要是快要到站要下车了,只需伸手按铃,“叮”的一声,司机便会在下一个车站停车,而不像香港电影的巴士搭客那样,要向司机高嚷一声:“前面有落!”如不好彩挤在车厢后面,要下车时可得拼了老命,从厚厚的人墙中奋力挤出一条缝钻着出去,相等于“杀出一条血路”!当成功冲出重围挤下车后,男的往往衣衫不整,女的则披头散发,像只“癫鸡乸”! 东方巴士在市区还有另一个总车站,是位于Puduraya未兴建前那幅靠近“莲藕塘”华体球场旁边的空地。此处可为巴士添油,印象中部分地段带有黑成一片的油渍。川行沙叻秀新村、沙叻秀花园、旧巴生路四条石、无拉港、新街场军营、沙登、沙登新村及沙登农业学院等地的东方巴士,都是停泊在此让搭客上车下车。 墨绿色的和合巴士也是停泊在这总站,它川行至森州芙蓉,途经蕉赖的宝敦、友力、大同、康乐等花园,以及加影、士毛月、文丁。芙蓉人搭车返乡必来此处,所以它俗称“芙蓉车头”。来往吉隆坡与马六甲之间的银白色吉马快车,也是进驻此车站。 这个冇瓦遮头“空寥寥”的“芙蓉车头”,后来改建成楼高数层的富都车站(Puduraya Station),于1976年开幕启用。东方巴士与和合巴士如今已成历史名词,新一代小朋友相信闻所未闻,也许只听过“东方不败”及香港的“和合石坟场”!(大吉利是!)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