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臨教

2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1年前
有時候我認為,在大時代的潮流裡,當教育已經不再純粹,人心不再淡泊如初,“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用來形容老師未免過於偉大,常覺受之有愧。大學畢業後,我一直與教育為伍,不能說是源自初心的志向,只能說是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路,而有了為人師表這樣的身分。韓愈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認為老師最大的功能,除了授業,最重要的還是傳道和解惑,雖然不是從小抱著滿腔熱血要成為老師的人,但在誤打誤撞入行以後,也沒有愧對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身分,兢兢業業,無愧於人,無愧於心。 每年的畢業禮,我總是止不住淚水,同學們在18歲這年,披上畢業袍,雙眼散發雛鳥展翅的期待眼神,我替他們高興,同時也替自己感傷。作為教育者,一年年目送學生離開校園,在廣闊的天空啟航,當然是非常欣慰的,同時也非常羨慕的。這樣的目送程序,循環往復,年年歲歲,我總在原地,坐看白駒過隙。 在獨中任教以前,我曾在小學當過臨教,與那個小女孩相逢在她的齠齔之年,多年後再續師生緣,她依然可愛討喜。人如其名,她是個懇切有修養的女孩,懷抱夢想、積極上進,因為當了她的班導師,通過週記的往來,我們可以交換心事和理想,她是個特別懂事和貼心的孩子。有一次帶著他們戶外教學,在歸途中她與我並肩而坐,說著18歲以後的夢想,看著她對我滔滔不絕說著未來人生大計時那發光的眼神,我從來都未曾懷疑,她有一天能比自己的夢想走得更遠。 無奈造化弄人,人生有時候確實如戲,一場看似普通的發燒感冒,原來體內早被劇增的白血球攻擊得體無完膚,從入院到離去,不到一天的時間,想起數天之前,她撐著病體考完了大馬教育文憑的預試,倍感心疼。這樣一場變故,無論是對女孩本身、她的家人或同儕都是相當殘酷的考驗。從小就努力生活、努力學習、努力築夢的孩子,在啟航之際卻只能夢碎病榻;17歲本是花樣年華,為理想鉚足全力的年紀,卻以死別這一沉重的命題,給所有人上了生命的一堂課。 打那個時候開始,我對於教育者這一身分的理解有所昇華,原來不只是我們停駐原地、耗盡青春,也會有孩子永遠停留在17歲那年,她的滿腔理想和願景,都只能隨著烈火,燒成灰燼,只有偶爾靈前的一束黃花,提醒我們她曾經的陽光燦爛。相比起這樣,我們所耗掉的青春,又算得了什麼呢?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我很喜歡泰戈爾的一首詩〈生命影響生命〉,在教育路上,我也希望“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初入行的時候,我以為都是老師給學生樹立榜樣,或者老師給同學們的成長扮演啟蒙者的角色,但年復一年,我遇到形形色色的孩子,他們身上有大大小小的故事,也給我細細點點的啟發,因而我發現,生命影響生命,其影響是雙向的。我一直都很鍾情班導師這個身分,喜歡帶領同學,乘風破浪,完成生命中各種成長的任務,雖然偶爾不甘自己的年華瞬逝,卻確確實實是一份豐潤心靈的工作。反而在卸下獨中教職以後,成為大專講師,我鮮少有機會再像以往一樣,與各個生命體進行靈性的交流,更多地做著“授業”的工作,雖然偶爾也分享我的生命故事,然而我卻失去了在畢業禮流淚的功能。 還在當班導師的時候,每一年學年來到尾聲,我都讓同學們寫下一封10年後給自己的信,由我作為時光錦囊,為她們封印時間,保守秘密。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浪漫的約定,至少孩子們在10年以後,還可以回首稚嫩的自己,所留下的天真燦爛的言語、叮嚀和祝福。得知女孩的死訊之後,我從櫃子裡翻出了時光寶盒,找到了女孩的信,在送別的那日,將其交到了她父母手裡,我猜想,她應該會祝賀自己夢想成真吧,畢竟她是如此認真經營自己的人生。命運總是喜歡跟很努力生活的人開玩笑,徒留唏噓。 人生好長,長得要用一輩子去思念;人生好短,短得來不及說再見。雖然與這個充滿爆發力的小宇宙平行的時間不長,卻讓人永遠掛念。 在她缺席的那個畢業典禮,同學們唱著〈最好的禮物〉,我把歌詞寫在卡片上,送到她靈前,給她唱一遍——“一張張飄落的日曆,鋪成一條軌道通往未來和過去,放眼一寸一寸都是光陰,回首一步一步都是感情……青春是筆,歲月如紙,我們一起寫下美麗的日子;甜辣酸苦,風雨同路,我們是彼此一生最好的禮物。”或許因為她成了遺憾,所以特別深刻,然而在教育路上遇到的其他生命,我也倍感珍惜,也感謝他們走入我的生命,這是成為一位教育者最珍貴的禮物。 按:今年已是小宇宙離去的第7個年頭,謹以此文為紀。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古來27日訊)面對師資不足,古來太子城培正華小董事會及家教協會每年花費鉅額聘請臨教,包括今年就花費了逾8萬令吉。該校寄望一直來所面對的師資不足問題,能在明年獲得解決。 該校署理董事長王瑞生表示,師資短缺一直是該校的“老問題”,該校從邊佳蘭搬遷到古來太子城,除了在第1年(2017年)開學時未面對師資問題,其後的每一年都在學生人數的增長下,面對老師不足的問題 他說:“2018年,學生人數增加約200人,我們開始缺少2位教老師。過後每一年,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教育部卻沒有委派相應的老師前來,導致我們所面對的師資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今年開學至今一直都缺少6位老師。” 他表示,該校明年新學年將增加逾百位新生,若再未獲委派新老師,師資的欠缺將更嚴重。 他說:“聘請1位臨教的薪金是1500令吉,這意味董家協每月所需承擔的臨教薪金是9000令吉。” 也是大古來華小董事長的他表示,大古來華小的師資目前雖已獲得改善,但該校仍欠缺兩位老師,加上今年杪將有兩位老師退休,明年1月份開始,預料該校將缺少4位老師。 他指出,培正華小及大古來華小皆屬半津貼華小,政府只負責老師的薪金,其他如學校的建設、維修、水電費等,都需要董家協負責,這些都有賴善長人翁的捐款及國會議員的撥款。 他希望,兩校目前所面對的師資問題,可以在明年獲得徹底解決。 王瑞生是於今日在馬來西亞青年體育商會俱樂部捐款49萬令吉給古來9個單位的儀式後,挼受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詢問時,如此表示。 較早前,他在致詞時表示,教育部長所發表的“無需培訓華文和淡米爾文科師資”言論,將讓面對師資短缺的華小面對挑戰。 他也感謝馬來西亞青年體育商會俱樂部捐款給華小,並指這對華文教育是一支強心劑,讓教育工作者感到溫暖。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